来到江苏看武进 来到武进看寨桥
2012-09-13 来源: 网整理
生活在武进,处处好风景,天天看武进,谈古又论今。在武进南部有一个乡镇叫“寨桥”,它是根据一座古来的桥梁而命名的。如今,这座桥虽然已是一座十分普通的水泥桥,但要说起这座桥名的由来,还得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
今天的《家园》,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寨桥的故事。
寨桥古名“蠡塘桥”。元朝末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部队曾经在此设立军寨,所以后来改“蠡塘桥”为寨桥,并一直沿用至今。但说起之前的名字“蠡塘桥”,那还暗藏着一段千古佳话呢。
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当时中国诸侯割据,分为148个国家,其中以齐国、晋国、楚国、越国和吴国五个国家最为强大,史称“春秋五霸”。 建都在武进雪堰阖闾城的吴国,和国都在浙江会稽的越国称霸中国东南部。两国野心勃勃,都想征服对方。
当时勾吴国国君是吴王阖闾,他雄心勃勃,想征服越国,在公元前496年,由他亲自率领的吴国精锐部队去攻打越国,但是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大意自己受伤导致身亡。两国埋下了深仇大恨。
都说,两雄相争,必有一伤。吴王阖闾的死,揭开了吴越两国长达二十三年的的复仇、争霸战,吴越相争的历史就此拉开了帷幕。吴王阖闾去世以后,由其儿子夫差继位。公元前494年的春天,吴王夫差率吴国水路两军,在太湖西北的夫椒山迎击来犯的越军,史称为“夫椒之战”。最后吴国大胜,越军溃败,吴国乘胜追击并攻破了越国的都城会稽。无奈之下,越王勾践向吴国求和投降。三年后,吴王夫差不听劝告释放了囚在吴国的越王勾践。
与此同时,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人公出场了。他就是当时陪同勾践一起囚于吴国的越国大臣范蠡。勾践回国后,大臣范蠡为其制定了针对吴国的“弱吴九术”, 部署长远的复仇计划。九术中之一就是“美人计”。他觅得美女西施和郑旦献给吴王夫差。也许是夫差贪色,也许是夫差觉得大事已定,从此他逐渐沉湎酒色,疏于国政,放松了对越国的防备。公元前473年,吴国终被越国所灭。而灭吴的第一功臣范蠡却深感越王勾践灭吴后“可与共患难,不能同安乐”的心胸,明智地选择了急流勇退,暗中携带西施逃离越国。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范蠡意带西施是从苏州背面的石湖上船然后向西进入太湖,由太湖过来进入我们延陵就是我们今天的武进,当他的船驶到我们的寨桥河段的时候,他为了防止后面的追兵和前面越境可能的拦截,就把他的船驶进了寨
桥河的叉河的旁边的芦苇荡中。
据说,范蠡和西施两个人隐居一段时期,待风声少许平稳后,就从寨桥河入滆湖,又从滆湖入旁边的西蠡河逃往了齐国。后来,当地的人们就把范蠡和西施隐居的地方命名为“蠡塘”,并在蠡塘上架了一座小木桥,取名为“蠡塘桥”。
后来,蠡塘桥也成了周边一大块地域的名称。直到元末明初,因为朱元璋军队的驻扎,蠡塘桥才更名为寨桥,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