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京沪高铁IPO批文“难产”之谜
2019-12-20 来源:叩叩财讯 作者:赵 擎@北京

  距离以创纪录之速通过发审会审核已经一月有余,京沪高铁IPO的批文至今依旧未有下发,这在目前IPO批文下发节奏明显加快的趋势之下,前期曾被外界形容为以“闪电般速度”推进而来势汹汹的京沪高铁IPO突然减速,的确已经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早在11月14日,京沪高铁IPO项目在当日正式过会后,诸多投行及市场人士皆认为其很可能如今年早些时候上市的“核电一哥”中广核电力和邮储银行一般,实现IPO发审和批文下发的无缝连接,在次日的11月15日便可能获得IPO批文,如此这般,京沪高铁将创造又一个新的发行记录。

  但正当诸位等待见证又一个IPO的记录诞生之时,11月15日晚间,京沪高铁的IPO批文并未如约而至。

  据叩叩财讯日前独家获悉,日前,京沪高铁IPO批文下发的新的时间窗口又将来临。

  “目前京沪高铁内部已经开始在着手准备在12月下旬启动路演询价和招股安排,其中包括对战略投资者的初步认购计划也在商议之中。”12月18日,一位来接近于京沪高铁的有关人士向叩叩财讯坦言,按照这一几乎部署,京沪高铁方面已经做好了在最近几天内获得发行批文的准备,而12月20日,便将是最新一批IPO批文下发的时间点,京沪高铁的名字便很可能出现在其中。

  1)批文缘何“难产”?

  “11月15日的确曾是京沪高铁IPO批文发放的一个时间窗口,监管层也曾一度决定‘一鼓作气’将京沪高铁护送上市,但在当日最后的时刻摁下了暂停键。”一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11月15日正是按照惯例发放IPO批文之日,与往常在下午6点左右便正式下发文件公告不同,当晚直到晚间9点左右,IPO的最新批文通知才最终下发,但另一家企业的名字取代了京沪高铁,成为了那一周唯一一家获得上市批文的企业。

  在错过了第一个时间窗口后,京沪高铁IPO的进展便陷入了“暂缓”之态,一周又一周过去了,在每周五晚间证监会下发IPO批文的公告中,京沪高铁的名字始终未有提及。

  据叩叩财讯获悉,京沪高铁之所以错失11月15日的批文下发日,其最主要原因则是避免与邮储银行IPO发行撞期。

  若京沪高铁在11月15日获得批文,按照发行程序部署,其便将与邮储银行IPO几乎同步进行招股申购,届时,两支体量皆在300亿左右的超级大盘股同时施压A股,这也是近十年来A股市场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虽然之前邮储银行的首发申请在10月25日便正式获得了证监会的核准, 但由于根据市场化询价结果,邮储银行A股IPO确定的发行价格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18年平均静态市盈率,故邮储银行也需连续刊登三周风险提示公告,导致申购延期至11月28日。

  京沪高铁如果其在11月15日获得批文并按规定启动发行程序,那么其申购日也恰好将在11月28日前后。

  显然,这种两大巨无霸企业的IPO正面撞期,无论是对于A股市场的稳定,还是企业本身的融资成败,皆是不利的。

  “监管层方面最终考虑还是希望两支大盘股能在时间上错开一定的时间距离。”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表示。

  除了邮储银行IPO的影响,在11月下旬之来,A股大盘的羸弱和多支新股上市后短期内便告破发所引发市场对资金面的担忧也是京沪高铁IPO批文“难产”的又一主因。

  11月中旬,在3000点附近徘徊的上证指数突然一改市场对其向上攀升的预期,不但未向3000点的关口继续突破,反而开始震荡下行,尤其是在11月下旬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更连日跌破2900点,期间在12月3日,更是最低跌至2857点。

  随着指数的下行以及近一段时间IPO审核速度的明显加速,再加之浙商银行、邮储银行等百亿级别的大盘一时间集中扎堆发行,有声音将市场的动荡归咎于新股发行的“抽水”效应。

  “监管层对于市场的过激反应非常比较担忧,同时也为了给之后即将到来的一系列新股发行创造较好的市场环境,在12月初更通过数家权威媒体向市场传递出了监管层就新股发行的态度与方向。”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监管层认为目前新股只是常态化发行,节奏并不是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在搞“大跃进”,而是以一种平稳的、可控的节奏在稳定推进,此外,监管层认为“国内资本市场并不缺乏活跃资金”。

  “证监会一方面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积极支持股权融资,不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暂停IPO发行;另一方面也会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保持平稳的发行节奏,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在12月1日午间,人民日报主管的《证券时报》旗下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券商中国》以“最新权威表态”为题发文称。

  同样在12月2日,《上海证券报》也在显眼的位置发布了题为《新股常态化发行将保持平稳节奏 专家称不必担心资金分流》的文章,同样以权威渠道为名传递出证监会“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的态度。

  类似的内容在12月初也出现在了《中国证券报》、《21世纪经济报道》、《金融时报》等诸多财经权威媒体上。

  一边是市场羸弱,另一边是对于新股发行引发的争议,京沪高铁IPO作为当时市场最为“敏感”的待发项目自然被“束之高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