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童松:600公里地铁线路的安全守护
2017-01-12 
(原标题:童松:600公里地铁线路的安全守护)



童松(右)在和同事检查工程质量。



本报记者曹政

永定门外,地下水位19.64米。按地铁8号线三期的规划,这里要建造一座34米深的地下站,相当于近一半车站结构泡在水中。地铁施工最怕水,这犹如“水上漂”的难题是童松一直以来的心结。

童松是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安全质量监察总部安全监察部的主任工程师,在地铁施工一线干了23年,陆续接管的地铁里程超过600公里。而“水”的问题是绕不开的风险点:如果地铁暗挖土方时渗入地下水,严重时会引来大面积塌方;客水漫灌工程,辛苦多时打下的基础可能遭受重创。

几年前,一场突来的暴雨漫进在建地铁车站,童松深夜接到电话,只用了半个小时赶到现常调设备,涌入的水要第一时间抽出去;防塌方,留神工程二次损害;做支撑,防止在建车站被水冲垮……身边的同事回忆说,那天他来得匆忙,雨衣雨鞋都没顾上换,全身湿着就往地下几十米闯。

那次救援抢险的前三天,他只睡了不到7个小时囫囵觉儿。

七天的抢险最终保证车站结构安全。当晚,童松又不见了,电话也打不通。“不会累病了吧”大家到处找,最后在项目部屋里找见了他。他整整睡了1天半,半夜才被饿醒。

北京地铁在这些地方上吃了亏、有了教训,就得想法子在源头上解决。2011年,新一轮地铁建设高潮掀起时,大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施工安全。这回,童松又“冲”到了前面。

从1965年开工修建,到2010年初步成网,地铁修建几十年间都未曾有过自己的安全标准。当时国内地铁建设行业中,安全标准仍是空白,只能参考铁路安全标准。由于地铁和国铁施工环境和条件不尽相同,铁路版本的安全标准经常“水土不服”。

在一线干了几十年的他太清楚这种“水土不服”,决心编制“接地气”的安全标准。2011年,童松和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多位工程师一起,开始研发中国首部地铁安全生产标准。

但地铁建设事无巨细,涉及多个专业,一干就是五六年,要把这些风险点一一排除并非易事。既然是标准,就要无论风险大孝一应俱全。有多小从地面通往地下的施工楼梯,每一踏步高度控制在18厘米以内。这是工人们干活的必经之路,平时都要背着大件工具,如果太高,上下楼过程中极易踩空、摔倒。而这些细节,都得靠一个接一个地绕工地、找风险,一家连一家地跑企业、问难点。

2013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标准化手册》出台并推广,这意味着我国地铁轨道交通建设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标准。紧接着,童松又主持编制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图集》、住建部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设计与施工标准图集》和《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安全应知应会》。这几套标准汇总了地铁施工中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在全国同行业中均属首创。

与标准前后诞生的,还有北京地铁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系统。这套系统可将隐患排查情况、施工现场随时随地上传;每个隐患的治理情况都在系统中留痕,随时可查;隐患排查情况分类、汇总,系统自动完成……系统建成投入使用至今累计排查各级隐患28454项,99%已完成整改消除。

安全标准和隐患排查系统给北京地铁建设上了一道安全锁。安全标准和排查系统运营后,北京地铁中的安全事故大幅降低。如8号线车站类似的“水上漂”等难题,也被一个一个破解。

到2020年,北京地铁运营版图将扩展至900公里以上。这里面,童松掌管建设安全的线路里程已超过600公里。

记者手记

本心如初最动人

童松入行23年,但接触北京地铁的时间更早。童松的父母都是地铁行业的。父亲是铁道兵出身,是北京地铁的最早建设者,参与修建地铁1号线、2号线;母亲退休前在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工作,干了半辈子的运营服务。

“我爸妈工作忙,加班是常事,我打小就跟着他们,看人怎么修地铁、列车怎么跑。”童松对北京地铁是打心里热爱,才选择了这份职业。刚参加工作时,父亲的一句嘱咐,成了他半辈子的座右铭——“干上管安全这一行,就是不能出事故,凡事要对得起良心。”

热爱即投入。地铁建设者的难与苦往往深藏地下,不为人所知。若不是一代又一代本心不变的热爱,难有23年的安全守护,也难有千百里程的顺利开通、迎来送往。

(原标题:童松:600公里地铁线路的安全守护)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