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农村康庄大道——桂林市农村公路建设促经济发展纪实
2016-03-22
游客在阳朔十里画廊景观道路骑行。
张维鹏通讯员吴丽霞摄影报道
宽阔平整的公路穿行于乡镇之间,道路两旁树木苍翠,交通标识标线一目了然;一辆辆通村公交车穿梭往来,缩短了城乡的距离,带动了农村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大发展,让公路沿线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近日,笔者来到桂林采访,切身感受到了桂林农村公路建设生态景观化、路畅车通惠民化。
打开农村经济的大门
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沿着阳朔至富马的盘山公路行车而上,笔者看见道路两旁的山上种满了金桔树。“在08年以前,农村道路基本都是黄泥路,果农都是靠人工一筐一筐地挑出去,既辛苦,运量又小,一天基本上只能运300-400斤。如今道路硬化了,车辆可以进到果林,按照与商家订单来运,一天能运1500斤上下。”谈起道路硬化带来的变化,阳朔县白沙镇蕉巴林村委副主任肖桥有喜笑颜开。
而这一新旧对比不仅凸显了农村道路建设的重要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阳朔金桔果大味甜,散发的清香沁人心脾,其种植方法也成为国家标准,因而声名远扬,可谓“阳朔金桔甲天下”。但果香也怕巷子深,封闭难行的农村道路,制约了阳朔金桔的发展。面对修路打开农村经济的大门这一关乎农村群众福祉的问题,阳朔县交通运输局积极行动,周密安排,精心部署,联系上下,推动了阳朔县的农村道路硬化、改造升级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农村公路是承载着农民群众梦想的毛细血管,缺之不可。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安全畅通的交通出行条件,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农村群众脱贫之路,打开了致富之门。
肖桥有告诉笔者:“现在农村路网升级改造完成后,家家户户都有小货车,自己就能将刚采摘的金桔一车车地往外运。近年来,金桔的销量涨势喜人,种植户年均纯收入10万元左右,有的种植大户甚至达到30-40万元,这在十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恭城是有名的月柿之乡,在去往恭城月柿产业核心示范园的路上,笔者看到县道莲花至同安的二级公路两侧树立着整整齐齐的路灯,宽敞的道路、干净的路面和标注清晰的交通标志,让人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农村道路硬化升级带来的改变。道路沿线,分布着许多物流铺面,一辆又一辆的大货车拉着一筐筐果品经这条路驶向区内外。在月柿产业核心示范园外,一家水果店的员工告诉笔者:“出入月柿产业园区的道路原先只有四米宽,现在已拓宽到六米,大大方便了货车的进出,也提高了车辆的运输效率。”
“十二五”期间,恭城瑶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围绕水果种植大县的特点,积极扶持物流产业发展,审批了一家水果物流企业和冷库物流基地,改善家庭式的物流点,提供企业化运输服务及仓储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路美景美促旅游发展
在阳朔县遇龙河景区,随处可见行车漫步皆宜的景观道路,步道旁是大片的油菜花地,适逢油菜花开,黄绿交辉,吸引着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来自浙江的徐先生骑着自行车沿着遇龙河景区骑行了四五圈才停车休息。他告诉笔者,他很喜欢来阳朔度假旅游。第一次来的时候,遇龙河并没有步道,观景时还要担心裤子被黄泥弄脏,而今的变化令他感到欣喜。“在山水如画的遇龙河景区游玩,沿着新修建的步道沿河骑行,仿佛置身于画中,让人心怡神清。”
工农桥至骥马公路是依据当地特色修建而成的景观路,道路掩映在绿树中,鸟鸣不绝于耳,不少游客通过骑行的方式来欣赏这一路景相融的公路。这条路更是成了景区经济动脉——公路两旁是特色农家乐。
笔者在其中一家特色农家饭店看到,两名游客骑着店家租借的自行车回到饭店准备用餐,车篮里还放着在路上买的金桔等水果。农庄老板李哥笑盈盈地告诉笔者,十五年前,他们在阳朔县西街商业街开了第一家店,后因生意不错,加上遇龙河景区景观道路的修建完成,游客剧增,他们便选择来此开分店。刚用餐完毕的阳朔本地人韦先生说:“这家农家乐在本地很有名气,经常爆满。”
景观道路不仅给游客提供了观赏景点,还带动了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据阳朔县公路管理所所长韦清怀介绍,沿线的商户大多是当地农民,因为景观路的修建,当地群众转变了观念,沿路建起了农家乐饭店,为来此游玩的旅客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这不仅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收入,也完善了景区的基础服务,对于游客和商户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
康庄大道促经济转型
红岩村是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竹山村的一个自然村,距县城15公里,距桂林市123公里。在红岩村,笔者看到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小楼掩映在青山绿树中,庭院里花团锦簇、干净整洁,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连村接户,构成乡间绿道网络。
红岩村除了美景之外,还有众多农家饭店。梁先生从2003年起便在自家房屋经营着农家乐饭店,一楼有四五张桌子供游客吃饭,楼上提供住宿。“经过路网改造升级,不少南宁甚至广东的游客来这里自驾游,周末是最火爆的时候。经营农家乐不仅收入比以前种水果高,而且还能将自家的田地租出去,提高收入。”梁先生说。
竹山村党支部书记朱培铭告诉笔者,“随着村子道路的硬化、拦水坝及风雨桥的建成,2003年,县里适时举办了首届月柿节,此后月柿节成为村里的保留节目。通过媒体的报道和当地政府的推介,在2005年10月国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时,红岩村已经声名大噪,来参观考察的人越来越多,村子也搞起了农家休闲旅游。”
农村道路的改善不仅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还促进了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很多当地百姓积极转变思路,逐渐改变生产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从以往只能靠天吃饭的传统劳作模式变成以经营农家乐和特色旅店、销售特色农产品为主,外租农田、兴建特色水果产业园为辅的混合式多途径收入方式,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切实的提高。
路美景美不如百姓笑容美。下一步,桂林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打造提升桂林特色的农村公路品牌,带动农村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