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路如画卷畅美陇原——“十二五”我省公路养护管理发展成就综述
2016-01-07 
编者按:“十二五”时期是我省交通运输事业迅速发展的5年,也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5年。5年来,在交通运输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面展示“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在公路养护管理、道路运输管理、路政执法、水运海事、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法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本报特开设“辉煌‘十二五’,交通新成就”专栏,推出系列综述,盘点五年来交通运输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宝贵经验。

“十二五”是我省公路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时期。5年来,我省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4.15万公里,为更好地养护好、管理好公路建设成果,我省公路管理部门牢固树立“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干线公路路况养护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克服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艰苦、地域辽阔且地貌气候复杂多样等困难,进一步加大养护管理力度,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科学养护,优化综合管理,提升服务品质,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公路运输保障。

精心养护全面保障公路畅通安全

面对养护资金严重不足与养护任务日益繁重之间的矛盾,我省公路养护管理部门以“决策科学、养护精细、质量可控、经济高效”为抓手,在精准养护上狠下功夫,因路施策,对症下药,实现了公路养护效益最大化。

省公路管理局专门设置公路养护数据中心、省级交通量调查中心和路网监测省级重点实验室,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各类公路养护数据进行系统研究,科学编制公路养护计划,保证了公路养护决策的科学合理。制定了《甘肃省公路养护管理综合考核评定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大力引进和推广各类新型养护机械设备,机械化养护程度不断提高,公路日常养护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精细化、机械化,路况水平保持了良好状态。此外,牢固树立全寿命周期理念,加强预防性养护,采取事前、事中、事后多层次控制措施,极大地降低了养护成本。

“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实施预防性养护6395公里,巩固创建“畅安舒美”养护示范路段、标准化养护路段、平安公路示范路段1.1万公里;筹集资金68.3亿元,在国省干线公路实施养护大中修工程4393.6公里;投入3.16亿元,对483座桥梁实施了加固改造工程和预防性养护工程;投入6.73亿元实施安保工程1.87万公里;投入1.6亿元在灾害频发易发路段实施灾害防治工程14项739公里。

完善机构探索新型管养模式

养护管理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专业化的养护队伍。我省公路养护管理推行“统一领导、分类管理、以条为主、事权统一”的体制。省公路管理局负责全省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及二级公路建设监管、收费管理等工作。为了进一步理顺关系,2014年2月,全省14个市州公路总段全部更名为公路管理局,各省属公路管理局均设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中心,下设路面、桥隧涵、交通设施等专业养护队,建成23个养护工区,具体承担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各省属公路管理局共辖86个公路管理段228个公路养管站,具体承担全省普通干线公路养护工作,下辖47个二级收费公路管理所59个收费站,具体承担二级收费公路运营工作。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均实行垂直管理。

同时,我省不断加大农村公路管养力度,经过积极探索,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社会化养护改革步伐,共推出四种管养模式,即专业养护、包干养护、集中养护和地企共养。县道和主要乡道由县级公路管理站负责养护,推行道班专业养护模式。通村硬化路实行分段包干、责任养护,由乡、村与农户签订责任书,聘请农户承担保洁、保畅任务。我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村级养护人员与农村低保对象挂钩,由享受农村低保的人员承担村道养护工作。其他非贫困地区,也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的方式,落实乡村道路养护。对涉及油田、煤矿开发、铁路建设利用的农村公路,市、县区积极与有关企业协商,实行地企共用共养,既保障了资源开发,又提升了管养水平。

为了保护来之不易的农村公路建设成果,我省通过组织开展农村公路“优良示范工程”和“养护示范路线”创建活动等,加强村道日常养护保洁和边沟等防护构造物维护工作。此外,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还加大路政执法力度,强力维护村道路产路权。在通畅工程建成后,均设立了简易实用的限制设施,从根本上阻止了超重车辆进入村道,防止了超限车辆对村道造成致命性的损毁。公路路政执法人员与村民自发形成的保路护路组织,坚决打击了打碾堆放、倾倒垃圾、挖掘损毁等各类侵占村道路产路权行为。

科技兴路加强信息化管养

立足甘肃省情和路情,甘肃公路部门深入实施“科技兴路”战略,加强甘肃公路养护研究院、各级公路试验室等行业内部科研机构建设,以一批公路建设和养护工程项目为依托,搭建起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在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修筑技术、公路生态系统建设等科研项目上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公路部门研发的XAC-10高粘薄层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养护中成功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召开公路养护科技现场会、技术示范推进会、使用新型技术交流推介会,大力推广“四新”技术。5年来,沥青热再生、冷再生、橡胶沥青、超薄罩面等技术在全省得以广泛运用。伴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公路节能减排、材料循环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也得以推广,绿色环保养护深入人心。“十二五”期间,全省普通干线公路路面旧材料回收率达到95%,循环利用率达到60%;高速公路路面旧材料回收率达到100%,循环利用率达到85%。

结合“公路科技信息攻坚年”等活动的开展,以公路基础数据库和公路业务数据库为核心,以多项目管理系统、公路GIS系统等11个管理系统为基础,构建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平台,完善盛市两级公路通信网络“语音、图像、数据”三合一系统建设,建成车辆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重点灾害路段、生产场地的动态监管和养护管理数据的实时传送,公路养护管理步入信息化轨道。

应急保畅高效服务铸品质

在自然灾害面前,甘肃公路人科学应对、迅速出击、奋力拼搏,为人民群众出行和抢险救灾提供了有力的公路交通保障,为行业赢得了声誉,为交通人树立了形象。

甘肃交通运输部门将路网服务与应急保障并举,全面强化综合效能建设,成立了甘肃省交通运行(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建成了集道路全程监控、交通指挥调度、服务信息发布、道路救援服务、便民出行服务为一体的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监控、服务平台。全面开通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通过可变情报板、微博、短信等途径及时为公众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累计提供各类交通信息服务78.54万次。

省公路管理局建成全国首家交通战备训练基地和全国第二家交通战备应急指挥中心,积极筹建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与武警交通部队签署警地联合应急救援框架协议,科学规划和合理建设区域性应急抢险保畅服务机构,形成了跨区域、跨部门的公路网服务与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外联的同时,以“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为原则,强化公路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升级应急抢险队伍装备,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2年,甘肃岷县5·10特大雹洪灾害、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和陇南、天水特大暴洪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甘肃交通运输部门与武警部队密切配合,团结一心,勇挑重担,科学抢险,在最短时间内抢通了灾区生命线,为抢险救灾工作的及时展开赢得了宝贵时间。近年来,季节性自然灾害频发,每逢汛期,公路部门及时组织人员机械抢修公路水毁、塌方;每遇冬季冰雪灾害,公路职工主动放弃节假日,坚守岗位,主动出击,上路防滑,保一方道路安全畅通,送司乘人员一路平安。2014年,交通运输部、武警交通指挥部和甘肃省共组织300名抢险救援人员和100台(套)机械设备,在甘肃清水县联合举办全国公路交通警地联合应急演练,我省公路部门圆满完成了应急响应、克服泥石流障碍、开辟救援通道等8个演练科目,锤炼了队伍。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5年光阴并不漫长,但对于一项事业发展来说,5年的时间极为珍贵。“十二五”这5年,甘肃公路人秉承既有的探索拼搏精神,面对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深化改革,开拓进取,积极应战,使全省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技术不断进步,为推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