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投入为农村交通护航
2015-12-14
——四川农村公路扶贫现场会见闻
特约通讯员唐明平本报记者吴平
12月10日-11日,四川农村公路精准扶贫攻坚现场会在仪陇县召开。在第一天的现场参观点,记者发现智慧交通不仅体现在“智能刷卡”,在路政执法以及运输规划等方面,越来越多的“智力”投入保障了农村交通的安全与便捷。
办公信息化盖章在网上完成
仪陇县公路路政管理大队的工作人员晋波,是2012年公招进入管理大队的,入职没多久,一说要出警,他打心眼里犯怵:一件涉路案件要去现场找当事人,要手写案卷,返回检测站盖章,最后再把盖过章的通知书送给当事人,有时单边就要两三小时车程,一个案子下来,一天都花在路上了。“效率低成本高不说,往往再找当事人时,他都跑掉了。另外,遇到公路路障、村民在建控区建房等违法行为,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制止、查处,就有很大安全隐患。”晋波说。
2015年初,大队开展“三基三化”建设试点,自主开发了网上办公办案管理平台,只需把证据收集完整,案发现场就能上传回单位,审核后加盖电子公章,几分钟就可以使用车载打印机打印执法文书,第一时间送达当事人,案卷质量也比以前手填规范,非常适用于执法基层。
“上周四夜间,正在封闭施工的潆马公路,两辆货车冲关驶上潆马公路,造成新铺筑的路面受损,我们立即前往查处,只花了2个小时就完成了调查处理,这在以往,可能需要一整天。”晋波说。
“三基三化”是交通部提出的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仪陇公路路政管理大队作为交通运输部的试点建设单位之一,对外到苏州、重庆等地求取经验,对内进行了本地化的适应、创新。该队安全法制股股长陈辉介绍,该试点于2014年9月实施,2015年6月完成,案件现场调查取证时间由手工填写2小时变为网上制作5-10分钟;6套远程监控24小时无缝隙录象,执法站所和重要节点路段全覆盖;360度车载摄像机通过移动4G网络传输,收集、回传执法过程视频,解决了执法证据取证难、执法随意性大的难题。
近年来招考的18名路政执法人员,伴随着“三基三化”一起成长,由于熟悉电脑互联网,晋波等人使用这套系统更是得心应手。
第三方智囊保障客运科学化“农村客运,该投放多少条线路、多少辆车,在哪布局客运站、招呼站,未来的增量变化怎样?这些问题处理得好,就能避免运力要么过剩、要么不足,做到客运市场规范有序,如果资源和需求没有对接好,就可能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仪陇县交通局运管股股长周雷说。
2006年,新政镇作为仪陇新县城所在地,开始了全面客运规划。是靠经验自己拍脑袋,还是任凭市场主体优胜劣汰?着眼长远发展,一份科学的规划还是有必要的,此外,主管部门也需要增强理论知识。于是仪陇县交通局与西南交大的交通运输学院展开合作,编制了《仪陇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规划年限为13年。通过对仪陇县人口分布、产业分布、出行习惯、地形、地貌分析,构建了站点选址规划模型,以新政——金城、新政—马鞍、金城—马鞍三条干线为核心,次干线为主,支线、村道线为补充,形成“一点、两圈、三轴、九片”客运体系。
“以前为了抢夺客源市场,车组与车组、公司与公司矛盾很多,看起来车也不少,但没有统一调度,都去挤客流高峰的时间段,一早一晚村民却很难搭上车。”从2006年开始跑新政镇——马鞍镇专线的司机赵国辉介绍:“后来,实行片区专线管理,所有车统一调度,从早上6:20到下午17:50,每15分钟发一班,不论上座率多少,到点就发车。因为这条线到琳琅山景区,总体客流量能保证运营在止亏点以上。虽然班次密集,但养得住这18辆车、20多位司机。”
“推行这种模式后,我们共新增车辆141台,全县共931个建制村,目前已有702个村有客车通过,惠及百姓70多万人。”周雷介绍,下一步,还将根据客运市场变化,及时微调,掌握各条线的运营成本和效益、上座率、周期变化等数据,以量化的科学分析,推进农村客运的科学化、规范化。
作者:吴平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