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市桥河秀色重现
2015-12-02 




两岸是市民们休息的好场所。

知名历史地标“谢地大街”“群园”讲述数百年水乡故事

广州城之河网文化看广州“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番禺在人们心中是水清鱼跃的岭南水乡。在番禺的三大水系中,市桥河是其中一条重要水系,有人说她是“番禺的母亲河”。“小时候,很多番禺人世代都是吃市桥河的水长大,那时市桥河清澈见底,水是甜的。”老番禺人这样感慨。多年来,那水、那人、那景都印在老番禺人的心中,他们对这条母亲河有着深厚的感情。时至今日,虽然人们已经不在河里取水饮用,但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每天都会与母亲河相聚,依偎在她的身边,感受着她的温情。

文/广州日报记者林静

图/广州日报记者黎旭阳

今天

亲水休闲好去处

从2007年开始,番禺区花大力开展市桥河水系的综合整治工作,目前市桥河水系已经由黑变清。

番禺区水务局兴建了雁洲水闸并以此作为骨干枢纽,与上游龙湾水闸、西海咀泵站等联合调度,将原来的外河变为内河,将原来分块设防变成大联围设防的整体布局。

在防止内涝方面,充分利用围内950万立方米的调蓄库容,在暴雨来临前,提前预排、腾空容量、降低水位,保障城区内不受地水影响,同时结合围内水闸和泵站工程,加强排水,保证排涝区基本无大的水浸区域。

印在人们脑海中“水清鱼跃”的岭南水乡景色又回来了。市桥河水变清了,两岸杂乱无章的建筑也被清拆,市政部门建设了宽阔的堤岸道路、亲水平台、具有岭南风格的景观节点等配套设施,便捷了民众的出行,也为市民提供了亲水、健身、休闲的场所。

治理好的市桥河更为番禺民间盛事龙舟竞赛提供了更加舒适的平台。一到端午节,市桥河上龙舟竞渡、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龙舟上的参赛选手振臂划桨,河岸上的黎民百姓激动兴奋。这时,历史悠久的市桥河变成了“年轻壮小伙”,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通达水乡必经之路

上世纪50年代,市桥河岸没有桥南街,“河南”只有一间仓库,“河北”有很多铺头(商铺),这些铺头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后门一级级的台阶都延伸到市桥河里。这是老番禺人屈九印象里的、几十年前的市桥河风景。

他说,上世纪50年代,市桥河上有3个码头:平安码头、大码头和街艇码头。在“河北”的铺头中间还有一条“水巷”,专门给人提水用。“水巷”有两个功能:其一,因为提水的人不能通过别人的铺头,所以要从巷子里经过,到达岸边打水;其二,那时很多人喜欢在吃完晚饭后通过水巷,到几个码头边看别人捕鱼捉虾。

“市桥河曾经是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屈九说,那个时候从番禺去广州中心城区,人们会在市桥河坐“花尾渡”(旧时的一种轻便渡船),一般是傍晚6时左右出发,沿着水道慢慢晃,晃到第二天清晨5时多到,要坐近12小时。

市桥河不仅是番禺通往广州中心城区的水道,也是去各个水乡的重要水道。屈九说,白天从市桥河坐轮渡,可以到大岗镇、万顷沙镇、三沙湾等地,“那个时候,市桥河上交通好繁忙的。”

饮水灌溉全靠这河

记者于中午13时许来到市桥河岸,一名阿叔健步走到岸边一棵大榕树下,这里聚集着他的牌友们。只要不下雨,这群老人家每天都会聚在河边聊天、打牌,他们说:“河边环境好,有河风、有阴凉。”

和阿叔一起打牌的都是住在附近的退休老人,说起他们年幼时的市桥河,他们感慨万千:“那时市桥河清澈见底,我们常在河里游泳,居民都直接从河里打水回去吃。”

“是啊,那个时候市桥河水是甜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喝市桥河水。”70多岁的老番禺人杜叔说,那个时候因为没有自来水公司,居民饮水洗衣都靠这条河。

杜叔说,为了保证市桥河水质,那时岸边的居民会将人畜粪便收集起来,用船运到附近的田地,用来施肥。这样就一举两得——田地肥了,市桥河水也得到很好的保护。

曾被污染又黑又臭“市桥河也被污染过,河水变得又黑又臭,本地人开玩笑说,连跳河自杀的人都会被熏得爬上岸。”屈九说。

市桥母亲河怎么了?为什么番禺人都爱亲近的市桥河会变成这样?记者从番禺区水务局负责人处了解到,2007年以前,市桥河水系为典型半日潮区,每天两次高低潮,河道水体震荡往复,置换率低。河体一旦受到污染,往往很难排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桥河水系也受到严重的威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2000年初期,市桥河水系两岸破旧,河床淤积严重,河水发黑发臭;受风暴潮,西、北两江洪水和本地区暴雨洪水等多重威胁,市桥区也基本上是“大雨大浸、小雨小浸、逢雨必浸”,水安全和水环境状况日趋恶化。

“以前我们常常在市桥河游泳,但市桥河水被污染后,大家经过河边都会掩鼻而过,谁还会在里面游泳?”说起市桥河曾经被污染的情况,屈九有些感慨。他说,市桥河水被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到河里导致的。

谢氏文脉源远流长

屈九介绍,在市桥河两岸,最有名的建筑莫过于“谢地大街”和“群园”了。

谢地大街是番禺市桥有名的古街巷,由东向西横贯市桥中部。谢氏崇本祠堂就坐落于此街的中段,祠堂坐北朝南,门口有1米多高的左右两个包台,面对着颇阔的大街,街四面是围墙,东西二墙分别有门口出入,门额镶一块麻石匾,镌刻有楷字,东镌“芝兰”,西镌“玉树”。

历代谢姓出过不少重要人物,例如东晋时期的宰相谢安,传承至南朝又孕育出山水诗人谢灵运(谢安之侄谢玄之孙,均是河南人)。过了近50年,又出现了另一著名诗人谢兆。“二谢”为谢家开创了一个文学天地。作为谢姓后裔的市桥谢氏族人,受其远祖先贤的影响,于明、清朝代参加科举考试,中功名者不少。

现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移居香港的著名书画家谢熙、在广州的书法家谢锴以及举家移居天津后出生的电影艺术大师谢添,原籍均是市桥。

“群园”位于海傍路69号,在市桥河北岸,始建于1941年,共有5座主体建筑,包括前楼、主楼、后楼、南楼和北楼。群园是抗战时期番禺的大汉奸李辅群(花名“李塱鸡”)所建,故名“群园”。

1959年李塱鸡被处以极刑,群园也为研究番禺抗日战争史提供了重要实物,现在群园由番禺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群园建筑群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属民国时代代表性建筑,2002年7月成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母亲河惠及人口约57万“市桥河为珠涌冲积平原自然形成的一条水系,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屈九说,市桥河上的民间活动“水色”(番禺传统的水上民间活动)从元明清就有了,在清朝中叶开始盛行,最后一次“出色”距今有260余年,这说明市桥河已经存在了至少几百年。

市桥河由1条主干河道和64条内河涌组成,流域范围北至大石—南村,南至沙湾水道,西至陈村水道,东至雁洲水闸,流经沙湾、市桥等10个镇街,涵盖村居69个,流域面积146.3平方公里,惠及人口约57万。

市桥河河流总长149公里,内有水闸66座,排涝泵站28座。最宽河面约278米,平均宽约90米。过去,由于河道宽水质好,自1982年开始,番禺区每年都在市桥河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四大家鱼”、中华绒毛蟹、鲷科鱼类等各类苗种约3亿尾,中华鲟亲体约2万条。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