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区里,血性和恐惧无声较量--武警交通第九支队参与天津港区“8·12”事故抢险纪实
2015-09-08
8月31日凌晨4时许,下起了倾盆大雨。在天津港区“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核心区,几名战士正在紧张地检修着机械设备,为撤离返营做最后的准备。透过蒙蒙亮的天色,不远处,爆炸核心区的轮廓已经趋于规整——与部队刚刚抵达时的一片狼藉形成鲜明对比。
深入爆炸事故核心区,打通各类通道数千米,开拓作业平台1.6万平方米,清理大型集装箱数百个,吊运烧毁的消防车、槽罐车、拖板车等大型车辆数十台,转移危险化学品200余吨……半个多月来,武警交通第九支队的救援官兵日夜奋战,清理事故现场,处置残留危险物。官兵们头戴防毒面具、汗水湿透衣背的形象,打动了无数天津市民。
“当拿到‘武警交通救援大队’的胸标时,我内心的激动盖过了初来时的紧张。能来天津参加抢险救援,这是一名武警交通战士的价值与荣耀,我一定不辱使命。”这是武警交通第九支队十中队战士陈进在天津港区事故救援现场发出的誓言,也是全体参战官兵的心声。每个战士都小心翼翼地把胸标缝在了衣服上。
面对现场具体情况不明,危险化学品四处散落的严峻形势,怎么办?军人责无旁贷,作为国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武警交通部队更是义不容辞。
8月12日夜,随着两声巨响,武警交通部队立即进入一级应急响应,作为距离天津较近的第九支队,整装待发。
前线义无反顾后方默默支持
8月的天津骄阳似火,防护服里闷热难耐,汗水从身体的每一寸肌肤冒出来,流下去;防毒面具里呼吸困难,很容易供氧不足造成头晕,在这样的条件下,保持意识清醒已十分不易,官兵们还要小心谨慎地指挥操作机械,吊装几倍于自身机具大小的集装箱、转运易爆剧毒的危险化学品。
对参战的武警交通官兵来说,此次救援,是一次在全新领域的全新挑战——环境特殊、装备特殊、场地特殊。事故核心区里的安静让人窒息——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参战官兵却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在防毒面具里回响。
武警交通第九支队支队长李论是首批进入核心区勘查灾情的现场指挥员之一。当被问到在灾区如何组织救援时,他说:“这是一场血性和恐惧之间的无声较量,战士们都很紧张,领导干部站在最前、战在最险,就是最好的思想工作1
救援处置过程中,第九支队前线指挥军事组把办公地点设在核心区一线,大队、中队指挥员全程带班作业,干部加入到作业点的每一个作战单元。
前线义无反顾,后方也在默默支持。“前线的兄弟们在拼命,我们要让他们吃得好好的1炊事班长杜海波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他的炊事班每天3点钟就起床做饭,然后刷盘子、打扫卫生,再准备下一顿饭,半个多月,天天如此。
“要让前线的战友回来以后可以安心地休息。”指导员张玮和留守人员一起,将琐碎事务通通接管,坚持每天为前线官兵洗衣服、晾衣服,擦洗沾染了污染物的车辆。
90后、独生子挑大梁
此次任务中,90后、独生子在各个岗位发挥了主力作用,他们有的是指挥兼操作合一的中队指挥官,有的是技术精湛的机械操作手,有的是任劳任怨的炊事员、驾驶员。
在日记中,1994年出生的推土机操作手魏旺斌这样写道:“穿着防护服作业很闷热,但是一想到牺牲的消防战士和人民群众,我觉得我能坚持,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以最大告慰。”
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行动中格外引人注意,他们就是今年面临退伍的战士。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一级警士长乔兴权服役满30年面临退役的日子。部队出发前两天,他的孩子因手臂骨折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但听说部队即将赴天津执行救援任务后,他还是毅然踏上了通信保障车,担当起整个行动过程中的卫星实时通信和视频会议信号传输任务。
30年军旅生涯,荣誉诸多。然而,乔兴权却说:“只要祖国需要,就算是退休了,我还来1
21岁的挖掘机操作手赵泰曾,是四中队的机械操作班长,家中4个姐姐都已经出嫁,年迈的老父亲为他找好了工作,只等他退伍回来。当得知部队准备出发,他给父亲打了个电话,嘱咐要多保重身体,立即回到部队请战:“我不上谁上1
一个是历尽风雨的全能兵王,一个是初生牛犊的操作班长,他们代表着此次17名即将退出现役,却又毅然来到核心区救援的官兵。
8月31日,核心区内各条主要救援运输通道已全部打通,各作业面也已全数开辟,散落危险品基本处置完毕。随着指挥车一声长笛,救援部队数十台车辆启动了,发动机的轰鸣声让大地为之震颤。回首凝望天津港区,灰霾已经散去,透过雨雾,天空中露出成片的白色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