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40斤装备下水潜水员亲手为红谷隧道“铺床”
2015-08-03
背40斤装备下水为红谷隧道“铺床”
日前,红谷隧道两节沉管“航母”成功在江底对接,引得全城瞩目。然而,这条国内内河规模最大的越江隧道,不仅仅是冰冷的机械和钢筋混凝土就能浇筑而成的,在20多米深的江水里,还穿梭着一批潜水员,他们背着40多斤重的潜水装备,亲手为过江隧道铺设平整的“床面”,肩负着日后无数穿行车辆安全的重任。
潜水员亲手为隧道“铺床”
“现在几乎所有的潜水员都已经坐船到赣江中心开始工作了,只有几名潜水员昨晚工作到12点以后,现在在休息。”昨日9时,在红谷隧道西岸的施工现场,管理潜水员的项目经理刘春标告诉记者,他们从广州一共带了30多名潜水员来南昌负责红谷隧道的工程建设。
“每一次只有两名潜水员下水,其他人在船上待命。”刘春标介绍,潜水员在水下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项是为沉管沉放处“铺床”,把河床上的泥沙清理平整,然后在稳固的江底为每节沉管的管尾安装千斤顶,另一项则是检测沉管安装的精准度。而这两项都是要求极高的体力活。
每一节隧道沉管都像一个巨大的长方体“盒子”,长115米,宽30米,高8.3米,一整条红谷隧道就是由十余节沉管对接贯通而成。然而,两节重达万吨的沉管在水下完成对接后,沉管之前横向、纵向和轴线偏差都要控制在35毫米之内。“几千米的隧道误差却要以毫米计算,这时候,就需要潜水员下水反复检测精准度是不是符合要求。”
水深20多米水下施工全靠手摸
“我第一次下水的时候有点怕,周围什么都看不见,还有些紧张。”严有光和陈奕锋是这支队伍里的两名“80后”潜水员,他们都是在专业的潜水学校经过了两年的训练后才开始做工程潜水工作。两个小伙子虽然年纪轻轻,却分别有5年和12年“潜水龄”。
“水下什么都看不见的时候靠手摸着走,被石头砸一下,磕一下是常有的事。”陈奕锋笑了笑说道,磕磕碰碰对于他们来说都不算什么,最麻烦的是下水以后,与水上通讯的线、下水用的气管和各种各样的工具缠绕在一起,要解开这些绳索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所以我们每次都只安排一两个人下水,就是怕人多了,七七八八的线绕来绕去的,全缠在一起又看不清,那就麻烦了。”
赣江的水不算太深,工程涉及的范围内,深度一般都在20米左右,但由于水流较急,而且水有些浑浊,下到10米以下,能见度就很低了,“我们下了水以后,就只能用手摸索,手就是眼睛,凭手的触觉在水下作业,这个过程需要耐心。”有着30多年潜水经验的张石仕表示,他曾下过60多米深的水,都是靠着手摸下去的。
每人下水2小时一天16小时轮班
由于水中压力大,长时间的水下作业可能会对潜水员造成生命威胁,因此,每个潜水员在水下的工作时间一般都为2个小时左右,且每天只能下一次水。“如果水比较浅,潜水员在水里呆的时间就可以长一些,一般能呆到两到三个小时,水深的话就一定要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刘春标介绍。
“我们每次下水上岸后一定要减压、吸氧,不然很容易得减压玻”陈奕锋告诉记者,减压的过程对于潜水员来说十分重要,每次下水两个小时,上岸后一般都要进减压仓减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
每个潜水员每下一次水,就得在水下工作长达两个小时,然而两个小时面对巨大的工程量来说还是太过渺校“我们今年要完成6节沉管的工程,目前马上要对接第三节,但是赣江一到10月份,就基本进入枯水期,水位不够,我们的施工进度会大大降低,甚至会没办法施工,所以这几个月水位和天气都比较适合施工的时候就要尽量赶工,现在是潜水员最累的时候。”刘春标说,每天早晨,从8点开始就有潜水员下水,一直要到晚上12点,最后一批潜水员才上岸,一天16个小时都要保证有潜水员在水下工作。
高温38℃负重40多斤的行头下水
上午休息过后,陈奕锋和严有光就要穿上潜水装备,准备下水了。下午,室外气温38℃,厚重的黑色潜水服裹得人满头大汗。“这些潜水装备已经是最先进、最轻的了,每一套只有40多斤。”陈奕锋介绍,为了克服浮力,下水时,他们需要背几块压铅,才能让自己沉下去,“我们以前用的老式的潜水装备有150多斤,面罩都是铜做的,那才真是重。”
“如果间隔一个月不下水,忽然要背着这些装备下去,在水下就会很累。做潜水员这份工作,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
记者蒋雅楠文首席记者万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