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压力赢利荣耀——二十局电气化公司沈阳铁路枢纽项目争先创优三
2015-07-14
东北环线、沈吉线、联络线和平改立工程的站后四电工程,如何按期完工,将对企业信誉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此,中铁二十局集团电气化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志义、党委书记李鲁杰千叮咛万嘱咐,决胜的关键来自战前的精算,用顽强拼搏争施工进度,实现铁路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
铁路施工项目标准化管理就是用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来保证和促进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目标的实现。
项目经理胡玮在召开的第一次项目施工动员会上提出了要“打造精品工程,创建一流工程”的口号,要求大家学习先进经验,建设经得起运营考验、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工程。
根据沈阳枢纽线施工涉及面广、产权单位多、施工难度大的实际情况,项目部提出了和谐建设的理念,并把这一理念贯穿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项目经理胡玮是一个勤于思考、作风严谨的人。作为公司总经理助理,他的办公室基本上就是在工程指挥车上和施工现场,解决问题不过夜是他的作风,也是整个项目管理的风格。
在有施工“天窗点”时间里,不管吹风下雪,现场施工的职工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处理解决施工中随时可能遇到的难题。
既有线施工就是高压线。这是沈阳枢纽项目职工刚进场时听到的一句话。技术规范、文明施工,以及频繁的检查、日常的技术资料……每一项工作的期望值都高到了原来想象不到的程度,而且不允许有任何借口。
全新的工程术语需要学习,全新的管理理念需要学习,全新的管理方式需要学习。
既有线铁路施工管理体制需要适应。在进入既有线铁路电务施工后,许多管理事项要适应新的规定和程序。从不同项目汇集在一起的职工们,也需要一个磨合期来适应彼此的工作作风。
需要时间吗?对不起,没有,只能边学习边工作,边配合边磨合。工作紧张,学习还要走在工作前面。为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工作也必须要配合好。
超越压力首先要超越自我。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这样的话语耳熟能详。来到沈阳枢纽,压力与动力、挑战与机遇,二者之间能不能转变,即是对项目部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整个电气化公司施工能力的考验。
电气化公司党委书记李鲁杰对项目经理胡玮说,这个项目对电气化公司非常重要,必须做好,也只有做好一条路走。
电气化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志义说过的一句话,胡玮至今记忆犹新,作为电气化人,我们来到铁路枢纽新领域,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痛苦,真的成了在工地摸爬滚打多年的胡玮最初的感受。
项目总工樊锋刚这样形容,来到铁路枢纽,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大压力锅内,全身都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很多人进场时都迫切地想知道一个问题,枢纽电务施工规范到底有多高?做什么都要高标准,就是一块立在现场的标志牌也要高标准,现场的工完料尽场清也要高标准。
这样的压力使很多人都不适应。一切要从头学起,从头做起。
面对着压力巨大的职工,胡玮总结得好,通过学习教育,大家懂得了辩证看问题,把抱怨和委屈当作我们抒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吧!
经历过千辛万苦的电务施工,东北环线迁改进入冲刺阶段,项目书记郑晓军对年轻的项目施工技术部部长说,小伙子干得不错。谁知这句表扬的话却让年轻人痛哭流涕。
胡玮体会到青年职工的承受压力已经到了极限,这个时候不能在具体的工作标准上再进行超规范的严格要求。项目经理胡玮鼓励大家,他对大家说,我们做的这个项目是非常神圣的,伟大的,前无古人的。在这里,我们没有领导,只有同事,为了这个项目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那个长着娃娃脸的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过:“男人的胸怀是用委屈撑大的”。
职工们累到极点可以发发牢骚,抱怨几句,项目班子成员不可以这么做,再苦的经历,再痛的感受,他们只能放在心里。
但是,大把脱落的头发告诉人们他们更难!迅速消瘦的身体告诉人们他们更累!脸上凝重的表情告诉人们他们更苦。但是已经顾不上抱怨和诉苦了,工期紧张的铁路枢纽没有时间听,他们自己也没有时间说,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
谈到职工压力大,项目书记郑晓军深有感触地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从进场开始直到现在,想想简直就是架在火上烤的滋味呀。
沈阳枢纽项目部员工中流传着一句令人心酸的话,胡玮从进入枢纽工地那一天起,直到9月初,没有笑过。
在那之前,项目一半员工的眼睛是血红的,另一半带着红血丝。
采访中,笔者问过很多职工在铁路枢纽电务施工这段时间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都大同小异的回答是一部电影的名字:《站直了,别趴下》。
面对着他们的疲惫和沧桑,使人感觉到每一个从铁路枢纽电务施工走过来的人都不容易。不需要再评说他们每个人的成绩,对他们来说,顶住压力,在枢纽电务施工熬过一个春夏秋冬就是最大的胜利;在枢纽电务施工,顶住压力走过来的就是胜利者。
就象项目经理胡玮所说的那样,辛苦一年,荣耀一生。(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