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向幸福的“金火车”
2015-06-05
中国交通新闻网讯在漫长的新疆铁路线上,有一趟列车穿天山、环大漠,一头连着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一头连着和田玉的故乡。四年来,它的名字响彻天山南北,被各族群众称为“金火车”。而承担这趟列车乘务工作的团队,是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乌鲁木齐客运段和田车队。这趟列车叫“和田玉龙号”。
暮春时节,四处阳光明媚。更换了新装的“和田玉龙号”刚刚从乌鲁木齐南站始发,提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就已经将车厢“塞”的满满当当。
在26岁的和田车队六组列车长马洋的经历中,这样的场景早已是“和田玉龙号”的常态。“这趟车开行后不久,就再也没有淡季的概念了。”马洋笑着说。
票价低,是受到群众欢迎的主要原因。和田车队成立于2011年5月,而”和田玉龙号“则是当时乌鲁木齐铁路局为数不多的绿皮车之一。当时乌鲁木齐至和田2073公里行程,票价113元,每公里约合5.5分钱,是公路交通价格的三分之一,即便现在换成了空调车,旅程也缩短了一百多公里,但票价依旧比同类车低不少。
低票价吸引了诸多从未走出过家乡的各族群众,列车开行不久,便趟趟满员,并出现超员现象,当年便运送旅客约87万人。列车开行近4年来,累计发送旅客630万人次。
除了票价低,和田车队的服务更让各族旅客称道。和田玉龙号上的旅客90%以上是少数民族,为给各族旅客提供优质服务,车队请专家编写了《列车常用语双语手册》,由民族职工当老师,开展双语学习,每节车厢都有双语列车时刻表,办公席、广播室双语服务指南和餐车双语菜单,为民族旅客乘车提供方便。
车队还在服务工作中积极开展“五个一”服务,即:微笑多一点,话语亲一点,服务勤一点,动作柔一点,开水足一点。拉近了旅客与列车乘务员的距离。四年来,和田车队全体乘务人员,用优质服务赢得了各组旅客的交口称赞。车队的旅客留言薄上,维、汉两种文字的溢美之词写了几十本,锦旗、感谢信摆满了车队办公室的四面墙。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西南端,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群众出行极不方便,经济社会发展也受到极大限制。为此,车队加强宣传工作,努力将列车打造成“流动的文化长廊”,用文化的力量感染旅客,潜移默化转变各族旅客的思想观念。
走进“和田玉龙号”,每节车厢报刊栏摆放各类刊物,车队还安排专人把相关报道翻译成维语进行广播,并编排民族特色的文艺表演进车厢宣传。车厢广播里可以听到最新的国际国内实时新闻、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乘务员会用双语与旅客沟通交流,讲“外边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旅客们眼界宽了,见识广了,观念变了。出门旅游、打工、经商的民族旅客越来越多。
硬座车厢的叶城小伙阿不来提艾布杜拉看到记者,热情地打起了招呼。他身穿蓝色西装,脚蹬时尚皮鞋,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在乌鲁木齐建筑工地打工,一天能挣200元,现在要回家帮家里干农活,完了还要回来。“乌鲁木齐、哈密、吐鲁番我都去过,以后还想到‘口里’去看看。”阿不来提自豪地说。
在这节车厢里,还有来自莎车县的闰不都赛买提艾合买提和她的14位伙伴,他们都在乌鲁木齐及周边打工,从事建筑、餐饮等行业,一年下来,光打工就能挣3,4万元。“家里农活忙,回去帮忙,完了还回来打工,比只在家种地强多了。”艾合买提腼腆地说。
和田客车的开行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更逐步改变着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的群众走出家门,坐上火车“走四方”、“闯世界”。和田车队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后,车队原队长艾尔肯肉孜作为车队代表,参加了全国巡回演讲。他在报告中说,老百姓只有走出去,眼界宽了,见识广了,才能了解外边的世界,才能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