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荡桥,位于宜兴市大浦镇施荡村,1990年被宜兴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所以会叫“施荡桥”,是因为据说以前这桥还没有名字,有一次西施荡舟经过这座桥。于是后人为了纪念西施,就把这座桥命名为“施荡桥”,而它所在的村落则被称为“施荡村”。
有关“施荡桥”,在宜兴的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
古辰光有个西施,是越王的妃子,人长得蛮体面。越王的老妈(妻子)窦皇后容勿得他,想害死他,拿她骗到灵岩山脚下的太湖边头,命人拿西施抛在太湖里,也是西施命不该绝,齐头拨一个捉鱼佬救去。一救救去活转来之后么,西施就拜渔翁公婆两个做寄爷寄娘。渔翁问她是啥人?西施就拿自家的身份一讲,又讲:“要是窦皇后晓得我活佬,一定不放过我。”捉鱼佬就摇了船往南逃,一逃逃到宜兴。
据说那辰光还呒没滆湖,只是一个低洼地方,潭潭水塘多佬,捉鱼佬就拣水路多的地方捉鱼,西施也帮着捉。那辰光都是用手捉鱼,一天也捉勿到多少。这天西施正洗菜,看到水里一条鱼,情急之中,就拿菜篮往水里一绰,一绰绰到一条大鲫鱼。西施很聪明,她就照菜篮的样子结了一口网。网结出来之后呢,天天好捉勿少鱼。这一来,渔民都请西施结网。渔民都讲他仙姑。都讲:“我们亏得你,日脚好过了。”有人帮这种网起了名字,叫“姑网”——后来就慢慢叫成“罟网”。
西施的寄爷寄娘拿她当个宝贝,欢喜到命也呒不。怕她在船上蹲勿惯,又要风霜雨笃,就替她在岸上搭一个棚子。
这些渔民有“宝门”的,鱼鲠哪样弯法呢,大风大雨要来,他家预先晓得佬。居然,这天狂风暴雨来了,刹那间水高三尺。西施的寄爷寄娘勿放心西施,老公婆两个就开了船到岸边去望女儿。勿晓得两个人啊,年纪大了。力勿足,拨狂风暴雨卷落。风雨一停下来么,别的渔老子上岸去同西施讲:“你家寄爷寄娘想来陪你,拨暴雨卷落了。”西施听这句话,哭得死去还魂。醒过来之后,她就请父老帮她买点钱纸,她要祭祭寄爷寄娘。这辰光西施荡呢是一条大河,河上顶桥,西施在桥上哭祭寄爷寄娘。“渔船上哪会有这种美女?”大家来看。这辰光桥呒不名堂。“就叫观美桥吧”——后来叫成归美桥。
再讲范蠡。范蠡自从失去西施,就离开了越王。想找到西施尸体,沿太湖一直寻到宜兴。走到楝树港,西边一个“在生庵”,范蠡到那落脚。这天夜头正是十四、五里,亮月蛮亮,他同书僮出来散步。西施在棚子里弹琴,齐头被范蠡听到。范蠡想:“这只曲子好象是我编的呢,只有西施会弹。西施死落了哪,噢,我想痴佬了。”再听听,越听越像。书僮讲:“相公,这声音很近,我们两个去看看。”就跟着声音跑去只有里把路,一个草棚里,一个女子正在弹琴。旁边站一个丫头。这丫头是渔船上人,蛮泼辣。范蠡这辰光是道士打扮,就为了怕露出真相,扮成道士。范蠡和书僮一进去捉鱼丫头厉害佬,拎起一张长登朝两人劈过来。范蠡是武将,有本事,拿长登一夺下来。“你勿要打,这小姐我认识佬。”“啊,你哪会认识?”“我就是范蠡。”丫头随手问西施:“你认识范蠡佬伐?”
西施一看,面前的人道士打扮,勿认识,倒急起来了,恐怕是坏人。“你完全胡说,范蠡是大将军,你出家人哪样会是范蠡?”“你仔细看看。”西施细看是范蠡么,两个人悲喜交集。范蠡问西施:“你哪会来呢?”西施讲:“是渔翁救我的。”范蠡讲:“这地方勿是蹲身之处。”就要同西施走,离开这块荒滩——这一片荒滩后来就叫西施荡。
范蠡西施从西施荡下来,就往南山走。怕人晓得名字,范蠡换名陶朱,人叫陶朱公。两人先到丁山,看到一种紫砂泥,晓得是好东西——这辰光窑已经有了。但是紫砂是范蠡发现的——就教做窑货佬用紫砂泥做陶器。这一来,一方百姓都富裕了。
范蠡同西施在丁山的消息被越王晓得了,越王就派窦荣带五百人马捉他。这天一阵客人走到夹浦一带,窦荣的兵扎在哪里,一个小兵说:“你家勿要瞎冲瞎撞,我们要捉范蠡。”“喔哟,勿得了或。”他以为要捉一万里的人,要紧来报信:“你们快点逃,越王要到宜兴来捉一万里的人。”范蠡一听到,晓得就是捉拿自己。有个书童叫琴生,请求范蠡带领窑工和窦荣打。范蠡勿答应:勿能为我一个人,让窑工去送命,流血。你带领窑工好好做工,我去投。窑工都不肯:陶朱公你先走,我家自有办法对付他。
范蠡就同了西施,弄只小船,往北摇,这辰光东氿还是一条涧河。摇到现在施荡桥的地方,这辰光还呒不桥,就拿个船摇过去的,后来有了桥,就叫施荡桥。出了施荡桥,一直到鲁西南的定陶县,后来勿晓得到哪搭。也有讲到湖父山里,夫樵妻种,男耕女织,他家住过的洞就叫“慕蠡洞”、“西施洞”。
范蠡西施在宜兴兴陶史上的功绩在于:一·恢复宜兴几乎废弃的窑业,重整旗鼓,达到鼎盛;二·宜兴原陶业多为坛坛罐罐,范蠡亲手制造大缸,故有“造缸先师”之美称;三·范蠡西施合力发明“垫脚石(抬高窑坯位置,改善火力,提高成品率)”和“闷窑”技术,改善产品质量;四·范蠡仁义博爱,西施济贫解困,美德感人;五·范蠡为畅通陶器销售和陶土开采运输,出巨资开凿“蠡河”四十三里,为宜兴水利建设之第一人。六·范蠡改单孔的馒头窑为多孔窑,乃龙窑之前身。鉴于以上史绩,人称范蠡为宜兴兴陶师祖,西施为兴陶师母。
现存施荡桥为清代所建,系单孔石拱桥,东西向,两侧有石阶23级。青石叠砌,桥面石阶为花岗石质。桥长19.9米,中宽3.33米,堍宽4.05米。桥孔净跨6.75米,矢高4.65米。2008年9月,丁蜀镇政府对该桥桥面进行了全面维修。
据史志所载,范蠡在宜兴的遗址有:慕蠡洞,蠡墅,蠡墙围,蠡河,古窑群,蠡河浜,蠡庄等;西施的古址有:西施荡,归美桥,施荡桥,施荡村,西施洞,西施梳妆台、施荡村等。范蠡和西施共同的古址有张泽桥,张泽乡,张泽镇等。两人在宜兴的遗址和地名总计在十七处以上。
相传春秋末年,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为避祸乘舟泛太湖而去。西施日夜思念,乘舟沿太湖寻范蠡踪迹而不得,伤感之极,在舟中弹起与范蠡在一起时的故曲,幸被范蠡所闻,两人得以相聚。其相会处俗称西施荡,后于此建桥始名施荡桥。
如今舟楫不在,故人也早已驾鹤西去,留存下来的只有老桥依旧,和那段依然传说着的爱情故事。
矗立桥头,看久了,便想找条船,哪怕是条小木船,得以沿着那旧时的踪迹,去探访西施的美貌,以及她和范蠡的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