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大桥6月30日终于通车了,5年来,大桥和隧道的建设者们一直坚守在建设的第一线,工地、板房、工具陪伴着他们度过了每一个艰辛和充实的白天、黑夜。他们风餐露宿,早起晚睡,汗珠挥洒在前进的每一步上,他们冒着酷暑严寒和尘土潮湿,用自己的双手开辟着,见证着。工作之余,听一段收音机,喝一口热茶,吃一碗方便面,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就会让他们感到无比的幸福。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给大家、给后代创造了幸福。
农民工为建桥三年没回家
随着山东高速胶州湾大桥建设步入收尾阶段,施工人员开始陆续离场,目前只剩下几百人在大桥上继续施工。据了解,先后有上万人参加了胶州湾大桥的建设施工。对于很多建设者来说,从大桥开始打桩起,他们就来到工地,有些人过年都不能回家。记者采访的农民工周洪平为了建桥,3年没有回家。
铺沥青时头系毛巾,不敢滴上汗
山东高速胶州湾大桥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工程由沧口、红岛、大沽河三座钢箱梁航道桥组成,共约5万平方米,占大桥桥面铺装总量的约5%。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是整个大桥桥面铺装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大桥建设的控制性关键节点,具有质量标准高、施工工艺复杂、环境要求极其苛刻等特点。
环氧沥青钢桥面铺装要求苛刻,至于苛刻到什么程度,来自临沂的李友善告诉记者,沥青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好几万元一吨;铺设时一滴水都不能滴上,一旦有水滴到上面,路面就会起泡。所以天热的时候,施工人员头上系着白毛巾,就是为了防止汗滴到上面。李友善今年48岁,铺了10多年沥青路,这种施工方式还是第一次遇到!
把“农民工”三个字建进大桥里
农民工周洪平至今想着2008年4月30日参加青岛市职工表彰大会时,自己从领导手中接过“劳模”奖杯时的激动。那一刻,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汉子哭了。“谁能想到,作为胶州湾大桥建设工地上的农民工,我会成为青岛市的劳动模范。”然而,胶州湾大桥却知道像周洪平一样的农民工们的辛苦和劳累。拿周洪平来说,虽然看上去一点“官”样也没有,但是担任主塔作业队队长的他却管理着35个人。他每天做的事就是琢磨怎么把工程干好,3年没回过一次家。“有时候也想回家去看看亲戚朋友,可心里总挂着工程质量和进度,回家的时间也就一拖再拖,直到施工结束。”
手下35名农民工兄弟都知道,周洪平在生活中很随和,但是工作却是雷厉风行,一丝不苟。一次,一个电焊工焊一个钢筋接头时出现了虚焊问题,他检查时发现了,立即让其把当天干的活全部检查,不合格的一律返工。他说:“咱农民工干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把‘农民工’这三个字一起建进大桥里。”
婚礼一推再推,工地上娶进新媳妇
由于工期紧、任务重,中建八局青岛公司胶州湾大桥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王冰和女友的婚期只能一推再推。
王冰今年32岁,来自枣庄,自2009年12月来到工地后,他几乎没有离开过工地。他的女友孟祥菲是临沂人,在一家民营企业从事会计工作,他们恋爱4年了,原本计划在2010年春节期间举行婚礼,可是胶州湾大桥接线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婚期只能推迟到了今年的五一。不巧的是这期间由于高架桥墩柱要浇筑混凝土,作为技术负责人,王冰要一直坚守在工地,加班加点干,只能再次推迟婚期。最终他们决定到工地上去举行个简单的婚礼,虽然没有亲友参加婚礼,但是有工地建设者的祝福,有大桥的见证,王冰和孟祥菲觉得自己的婚礼更神圣。
胶州湾大桥的建成,凝聚着桥梁建设者的智慧、奉献、无私与朴质。它不仅是桥梁工作者的骄傲,更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