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玉龙、叶玮)8月1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襄阳207国道改建项目隆中大桥(原名牛首汉江特大桥)顺利合龙,为后续实现全线贯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207国道襄阳段改建工程起于鄂豫两省交界处的襄州区黄集镇,途经襄州、樊城、襄城、南漳、宜城5个县(市、区),全长约96公里,是襄阳市有史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社会关注度最高的普通公路建设项目。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第1标段起于襄阳市襄州区与樊城区分界处,终于襄城区与南漳县分界处,线路全长约27公里,全线共设置特大桥1座、大桥3座。其中,隆中大桥是全线核心控制性工程,大桥全长4454米,两个主跨均为330米,建成后将是国内最大跨径组合梁独塔斜拉桥。
襄阳地处汉江中游,有着28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隆中大桥的设计充分结合了襄阳的历史文化底蕴,主塔采用“H”型造型结构,总高度201米,上横梁采用了独特的“城墙”造型设计,充分彰显襄阳“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整体上将襄阳历史文化、发展愿景和结构形式融为一体。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5月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团队积极开展大跨宽幅组合梁独塔斜拉桥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不断进行技术优化和工艺创新。在主墩围堰下放过程中,大桥遭遇深厚卵石层、强风化泥灰岩层挑战,项目部通过采用气水混合喷射装置,结合水刀切割方式,解决了围堰下放难题,为同类型桥梁水下施工提供了经验。在跨江主桥施工中,大桥创新性采用贯通式锚拉板索梁锚固结构形式,从桥体单侧腹板设置锚拉板的合理性构造出发,经过实际模拟和结构优化,解决了在复杂应力条件下锚固构造容易产生变形的问题,提高了桥梁的耐久性;首次在钢锚梁Π型构件上运用智能机器人焊接技术,焊缝检测一次性合格率达100%;采用全寿命周期建养信息一体化技术,实现全过程控制方法和监控平台的信息融合,保障了大桥的施工品质,提高了施工效率。
隆中大桥主跨由55榀钢箱梁组合而成,用钢总量达9259.4吨,钢箱梁在工厂采用胎架法匹配制造,然后船运至施工现场,通过桥面吊机吊装到指定位置。在合龙前,项目团队严格按照工序流程,对合龙口的长度、主梁轴线等各项数据进行监测分析,选定温度最合适的时段进行合龙段的吊装、焊接,确保了大桥的顺利合龙。
“隆中大桥是全线核心控制性工程,大桥的顺利合龙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收官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就可以实现通车目标,届时将有效缓解207国道襄阳段的过江压力。”中交二航局襄阳207国道改建项目经理李师年表示。
据悉,207国道襄阳段改建工程建成后,可实现207国道与襄阳市内环西线(卧龙大道)分离,有效解决城市内部交通与过境交通相互干扰问题,提升国道通行能力。同时,作为襄阳市西部新增的南北向大通道,对推动襄阳、宜城、南漳一体化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