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10时18分,随着施工现场负责人一声令下,一座重8000吨的转体桥在牵引设备作用下,经过51分钟的转体施工作业,顺利上跨新建沪苏湖高铁和湖州市湖浔大道,顺时针缓缓转动51度到达指定位置,与155#、157#墩悬臂连续梁成功“牵手”,标志着如通苏湖城际铁路重要工程控制节点,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由湖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浙江如通苏湖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上海华东铁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的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南浔至长兴段)上跨沪苏湖高铁特大桥,是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在DK242+744.57(156#墩)处两侧上跨湖浔大道、在建沪苏湖高铁,与沪苏湖高铁成51°交角。转体结构设置于156#墩,转动体系采用80000KN钢球铰,采用先悬浇后平面转体施工。
有序平稳运行。中国网发 况士/摄
为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可控,湖州交通集团、如通苏湖城际公司单位领导和安全、质量、技术管理人员,深入实地,超前预想,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多次召开会议研讨,科学组织,精心部署,反复比对施工方案,克服施工工期紧、转体梁施工工艺复杂、潜在安全风险大等难题。同时,就作业流程、施工重难点、施工安全措施等进行把关。采用基于遥感传输技术实时对转体过程、梁体姿态进行跟踪监控,超限时及时预警,确保转体过程安全平稳,实现零误差精准对接。
早在设计阶段,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充分考虑上跨高速铁路桥梁、地方公路施工技术难度大,大胆采用大跨度悬臂设计,通过调整主墩主梁的悬臂长度(65+110+110+65),规避高压线、煤气管道距桥梁施工作业安全距离不足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在主桥施工期间,中铁十五局项目部采用BIM技术和三维可视化交底等新技术、新工艺,攻克了软地基、大孔径钻孔桩、深基坑、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高精度球铰安装等施工重难点,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沪苏湖高铁工程线施工及地方湖浔大道车辆运营安全的急难险重问题,确保桥梁主墩承台与转盘基坑开挖以及转体过程的有序可控,为本次安全顺利转体提供了有利保障。
转体精准到位。中国网发 张锦国/摄
针对156#墩转体桥挂篮悬浇施工,上海华东监理公司浙江分公司、项目监理站认真开展风险研判,明确悬臂连续梁挂篮进场、安装、行走、拆除,异形挂篮悬浇等施工安全风险项点,制定危险性较大工程检查、监理考核、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等43项制度,结合验标规范编制“必审必验”、“必查必看”监理工作手册和专项监理实施细则,扎实开展“细则转教材、人人当讲师”互动式培训,按要求对关键工序进行旁站和巡视,组织施工单位对安全、质量、消防、临时用电、防洪、防汛等安全质量风险隐患进行整治,形成专项风险隐患整治报告23份,确保了施工安全稳定、质量可控。
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南浔至长兴段)全长64.8公里,共设车站11座,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环太湖轨道交通网,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串联起长三角地区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和沪宁发展带。如通苏湖城际铁路上跨沪苏湖高铁特大桥连续梁转体完成,减少了对沪苏湖高铁建设过程干扰和联调联试的影响,特别是大大降低了通车后运营安全风险,将加快“轨道上的湖州”交通强市建设,对加速湖州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韩超文 聂振华 张恒鑫 田竹茜 张锦国 况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