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9月12日
燕矶长江大桥北主塔就要破百米啦
是什么
让它有向百米冲刺的底气
让我们跟着记者一起
走进燕矶长江大桥北主塔施工现场
看看建设者为了主塔破百米
都做了哪些准备吧
张青云的现场办公室窗外视野极好,不仅能看到他所负责的燕矶长江大桥北主塔(黄冈侧)“生长”情况,还能远眺长江对岸南主塔(鄂州侧)的建设进度。
这位在桥梁工地干了30年的老桥工、燕矶长江大桥北主塔的工区经理,现在面对的是从业以来最大的挑战——超厚壁塔身、大重量部品钢筋吊装、大方量混凝土浇筑,张青云时常感叹“从没干过这么难的塔”。
拔节生长的燕矶长江大桥北主塔,正迎来向100米高空冲刺的关键时刻。8月30日,暑气暂退、秋风舒爽,我们在现场看到,上下游塔柱高耸入云,如同刺破苍穹的两柄长剑。上游侧塔柱刚吊装完成第19节部品钢筋,下游侧浇筑完成塔柱第17节,待两侧塔柱同时浇筑完成第19节,即宣告大桥北主塔突破百米大关。
在主塔工区技术负责人李振辉的带领下,我们乘着升降机,来到上游侧塔柱的模架上。刚完成吊装的第19节部品钢筋正在进行锥套连接,与此同时,第18节塔柱正在进行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确保主塔浇筑质量的重点。大桥北主塔为超厚壁结构,主塔标准截面最大壁厚处有4.25米,是国内所有混凝土桥塔塔壁中最厚的,养护难、抗裂难度高。
中铁大桥局建设者打造的超级爬模系统正为此而生,它犹如一座空中筑塔工厂,可以为混凝土浇筑提供全封闭智能养护条件。燕矶长江大桥主跨达1860米,是世界首创的不同垂度四主缆体系悬索桥。北主塔高195米,共分35个节段浇筑,自塔柱第四节段开始借助超级爬模系统形成“空中工厂化”施工。
据李振辉介绍,超级爬模架体总高21.15米,自上而下为6米模板层、6米养护层、6米锚固层、3.15米装饰层。架体外壳由铁片包裹着,身处架体内完全感觉不到在接近100米的高空之上。
不同于模板层、锚固层的铁皮外壳有通风的小孔,养护层的铁皮外壳更密实。此外,还有绿色幕布构成的内层,严严实实地包裹着正在养护的塔身混凝土。幕布内时而有白色的气体从边缝里溢出,那是造雾机喷出的蒸汽。
李振辉介绍,混凝土浇注完后的封闭养护要持续10天以上。埋设在塔柱混凝土内部的监控元件仿佛塔柱的“眼睛”和“医生”,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的后台能实时监控塔身的养护情况,反馈通知到现场,发出各种干预指令。元件有监测受力的、温度的、湿度的多种,一个塔身目前有200多个监控元件正在同时工作。
李振辉今年7月成为主塔工区的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要对施工现场的技术工艺担起责任。把技术方案筹划好、让工序衔接流利顺畅,是主塔实现快速施工的保证。“燕矶长江大桥是世界首座四主缆不同垂跨比双层悬索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在这座桥能接触到许多先进的工装和工艺,能学到很多东西,我感到十分荣幸。” 李振辉说。
优工艺!部品钢筋吊装保障施工安全
按照计划,8月31日上午9点,下游塔柱第18节部品钢筋将开始起吊。当天一大早,下游侧主塔带班员董腾就来到现场,他逐个敲紧夹具的夹片,检查钢丝绳和吊点,为吊装做各项准备工作。
燕矶长江大桥在湖北省内首次采用钢筋部品整体吊装工艺,钢筋部品呈外八角内圆形,每一节段的重量达100吨左右。
钢筋部品化使得以前在塔身高空绑扎钢筋的作业变为地面绑扎,减少了工人高空作业的风险,但与此同时,部品钢筋吊装就成为了现场最大的安全风险点。
董腾是一名干过多个桥梁项目的“老手”,但吊装钢筋部品时依然十分谨慎,特别是第一次吊装时“整个人的身心都是紧张的”。
吊具的安装是确保安全作业的极为重要的环节,重达100吨的钢筋部品全部重量都承载在吊具上,一共有94个吊点,每个吊点都要受力均匀。钢筋吊至塔柱指定位置后还没结束,还需将700多个钢筋接头使用钢筋锥套进行连接。燕矶桥部品钢筋的主筋采用的是直径5厘米粗钢筋,连接主筋的锥套是传统套筒的2倍粗,也具有更强的受力能力。
不过,虽然吊装压力大,董腾还是觉得现在的整体吊装工艺比传统的钢筋散绑更好。
董腾向我们回忆,以前他参建的项目都是在主塔上绑扎钢筋。作业环境不够密封,只有1米来高的栏杆进行防护,随着塔身越来越高,栏杆外就有点让人“发怵”了,高空的风吹得呜呜响,还要在上面绑扎钢筋,压力很大。而现在钢筋的绑扎全部可以在地面完成。
“带着兄弟们出来建桥,干活赚钱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确保安全。这里各方面的作业都有安全保障。”综合比较他干过的所有桥梁项目,董腾觉得燕矶桥的安全、质量等各方面要求最为严格,每次吊装前的准备工作都要接受反复检查。
主塔工区几百米不远处是混凝土输送中心,燕矶长江大桥北岸主塔、锚碇、引桥工地一共需要浇注约70多万立方米混凝土,这些混凝土全部由混凝土输送中心生产供应。
我们到达混凝土输送中心时,刚好有一车砂石原材料进场,技术员杨立康随即给来料做检测。杨立康说,到达搅拌站的每一车每一种原材料都要进行质量把关,合格后才能入库,随后进行混凝土生产。
像这种质量把关有“一进一出”两个环节。除了在进场时,所有原材料如砂石料、粉煤灰、外加剂等都必须经过严格检验,满足生产需求后才能进入生产现场。混凝土按照配合比生产出来后,还要取样,对外观、重量、流动性、坍落度、扩展度、含气量等各个指标进行检测,合格后才能运送到浇筑现场。
燕矶长江大桥北主塔采用高标号的C60混凝土,强度高,水化热大,易开裂。生产中除了砂石料、粉煤灰、外加剂等,还需要添加粘改材料和抗裂剂,生产工序也更为繁琐。其中,温度控制是确保C60混凝土生产质量的关键,抓住好温控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C60混凝土生产的关键。
“我们的混凝土生产温度必须控制在26℃左右,前一段时间是高温天气,要投入冰块搅拌生产。”“运送混凝土的罐车包裹着幕布,在出厂之前,还要用水冲洗降温。” 资料员朱耀楚向我们介绍,因为夏天天气热,开盘浇筑时间一般都选在晚上进行,熬夜也就成了中心工作人员的常态。特别是遇到大方量混凝土浇注时,还出现过连续通宵几十个小时不间断作业的情况。
“搅拌站就像是个饭店,浇筑现场属于吃饭的,我们属于做饭的。饭菜味道、质量怎么样,吃饭的说了算,我们是给他们服务的。” 朱耀楚笑着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