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高一点,角度往下偏移一点。”借助无人机挂载高清摄像机,漳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桥隧保障分中心养护人员正对跨铁路桥梁——联十一线龙文区后宅大桥进行"全身体检"。
针对一般病害,养护人员借助裂缝宽度深度综合检测仪对桥梁缝宽进行检测,检测仪发出的超声波能精准测量裂缝宽带深度,确保裂缝小于0.15毫米。如遇跨铁路桥梁,养护人员便用无人机进行勘探,检测桥梁支座等隐蔽结构是否变形偏移。
眼下,福建省普通国省道桥梁“三年一次”定期检查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无人机、激光测距仪、轮式测距仪、缝宽检测仪等检测设备在漳州普通国省道上纷纷亮相。这些设备的应用不仅克服了自然因素限制,还能高效识别公路桥梁病害隐患,确保了桥梁“体检”无死角。
桥梁数量多、分布广是福建省普通公路的一大特点。目前,全省普通国省道桥梁约3300座。但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大,一些服役时间较长的桥梁陆续会出现一些病害。
为此,福建公路部门出台《福建省普通国省道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办法》《福建省普通国省道桥隧养护监测评价制度》《福建省普通公路长大桥隧养护管理和安全运行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要求各级公路交通部门按照职责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对三类及以上桥梁,以及其他专项行动中排查出存在隐患的桥梁,全部纳入危旧桥梁改造项目库。
同时,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建立桥梁工程师团队制度,逐座确定桥梁的监管责任人、技术责任人、桥梁养护工程师、日常养护责任人、行政责任人等“五个责任人”,逐步形成国省干线公路桥梁监测评价长效机制。
相关养护管理经验多次得到交通运输部的通报表扬,在2022年度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全国重点桥隧监测评价中,桥梁规范化管理取得了全国第6名的好成绩。
依托“福建省公路桥隧管理系统”,公路部门构建了“一桥一档”桥梁养护决策系统,将经常性检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结果实时录入系统,实现对桥梁技术状况监测,为桥梁科学养护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例如,在2021年全省桥隧定期检查情况的基础上,公路部门分别从桥梁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可持续性等方面提出养护策略,综合确定2022年度危旧桥梁改造计划12座。
在加强日常巡查的同时,福建各地也加快信息化技术与公路桥梁管养需求的融合。
厦门市为五缘大桥安装健康检测系统,将于年底接入省级监测平台和部级数据平台,实现结构状况实时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结构状况评估等功能。
漳州市为厦漳同城大道沙洲岛特大桥定制专属的健康监测系统,获取桥梁服役期的代表性环境荷载、动态交通荷载以及结构响应、局部损伤等信息,在对监(检)测信息评估基础上定期获得行车和结构双重安全状态信息。
三明市积极利用BIM+GIS技术,在莘口桥等三座在役桥试点实时监测,探索桥梁管护新手段。
贵州:贵阳对40座桥梁开展全面“体检”
为进一步提升桥梁安全运行水平,近日,贵阳乌当区开展省、县、乡、村桥梁检测工作,为40座桥梁进行全面“体检”。
在栗木山一桥的检测现场,工作人员正对桥梁的零部件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记录报备,对桥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以及附属设施进行检测,做到无死角、无盲区、无遗漏、全覆盖。
栗木山一桥是阿栗通往罗吏的拱桥,于1987年通车使用,使用年限较长,因此在本次选取的40座桥梁检测中,作为首批检测对象。
本次检测桥梁类型有:板拱、双曲拱、整体现浇板、空心板梁,预计一周后完成本批次桥梁检测。据悉根据桥梁使用年限、建筑形式等因素,区交通运输局不定期进行检测,最迟三年一次。今后,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所将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养护方案和处置措施,特别是对检测中发现的桥梁病害问题,及时梳理、形成清单,严格按照公路桥梁养护处置方案进行病害修复,有效提升桥梁养护和服务质量。
据了解,乌当区将以此次桥梁检测为契机,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确保全区范围内的52座桥梁养护管理工作高效运行,为今后桥梁各项管养工作科学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山西:960吨24辆车给太原这座桥做“核磁”
夜幕下,24辆(40吨/辆)总重960吨的加载车齐聚太原南中环桥,在300米的主桥上,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桥梁荷载试验。
静载试验时,24辆加载车,分3批,每批8辆按照事先规划好的特定位置一字排开,在桥面重复14次荷载,检测桥梁的“骨密度”。动载试验时,2辆加载车在南北桥面上,同速同步同向来回行驶,以检验桥梁的“心率”是否正常,振动频率有无发生异常。
25日23时30分,南中环桥正式封路,喧闹的桥面瞬间安静了下来。
“马上布置车辆加载轮位,速度要快!”“在斜拉杆上,布设好传感器,注意安全!”“检查好各个点位的仪器是否正常。”一声声号令下,大家各就各位,各工作面全面铺开。他们手持钢卷尺、油漆等工具,在桥面上布置着轮位;在高空作业车的助力下,两名工作人员将无线索力测试仪稳稳安装在10多米高的斜拉杆上;电脑前,测试人员仔细调试、复核仪器上的各种数据;东岸引桥上,工作人员引导着加载车辆安全停靠。大家各自忙碌着。
据了解,静载试验是加载车停放在结构受力最不利的截面进行加载,通过对结构静态应力、静态位移、索力、裂缝等参数的测定,了解桥梁结构截面的应力分布、梁体的挠度、主拱圈横竖向位移、支座的水平位移、拉索索力等指标,据此判断桥梁结构在静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
经过近1个小时的紧张工作,26日零时30分,南中环桥静载试验正式开始!在桥东侧的24辆加载车已静候多时,等候“号令”。
首先出场的是16辆加载车,它们从桥的两侧驶出,左右各8辆,分两排,一字排开停在轮位上。此时,各个点位的工作人员迅速开始采集数据。
1分钟、2分钟、3分钟……宽敞的桥面上,大家聚精会神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时间仿佛停止了一般。
静载试验需要通过梁体挠度、梁体应力、主拱圈横竖向位移、主拱圈应力、主副吊杆及斜拉杆索力、梁端位移等数据的采集,判断桥梁结构的强度、刚度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山西晚报记者现场看到,各小组人员认真记录着梁体挠度数据、梁体应力数据、主拱圈横竖向位移数据、主拱圈应力数据、主副吊杆及斜拉杆索力数据、梁端位移数据。密密麻麻的数据一一呈现着桥梁结构自身的体征、反映出桥梁结构自身的健康状况。
荷载试验过程中,大家仔细观测桥梁的结构是否出现裂缝及初始裂缝,并标明裂缝出现的位置、方向、长度、宽度及卸载后闭合的情况。他们沉浸在繁琐的工作中,忘记了此刻已是凌晨时分,喧闹的城市一片沉寂。
从封桥那刻起,经过近6个半小时的“疯狂作战”,南中环桥主桥静载试验画上了圆满句号。
26日23时30分,南中环桥动载试验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拉开帷幕,8辆加载车演绎不同时速下的同速同步同向行驶。
相比前一晚的静载试验,动载试验相对轻松一些。桥梁是有其固有频率的,动载试验就像检测桥梁的“心率”,包括跑车试验和跳车试验两项内容。其主要测试桥梁的动应变、动位移、自振频率、竖向与横向振幅,了解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振动特征(振幅、频率、模态振型、阻尼比)等,判断桥梁结构在动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
首先进行的是跑车试验,主要测试主梁、主拱圈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冲击系数。试验现场,两辆加载车分列南北车道,以5公里/小时、10公里/小时、20公里/小时、30公里/小时、40公里/小时、50公里/小时、60公里/小时的速度,同速同步同向通过南中环桥。
完成7个时速的试验后,27日凌晨3时,跳车试验开始。该实验主要测试主梁、主拱圈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冲击系数。工作人员在桥梁结构跨中位置放置了木质跳车板,两辆加载车以5公里/小时、10公里/小时、15公里/小时、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同速同步同向碾压跳车板,通过南中环桥。
跳车试验是桥梁动载试验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试验方法,它可以模拟桥面受损(坑槽、坑洞)的情况下,车辆在桥面跳跃时的实际情况,评估桥梁在动态荷载下的响应特性和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
通过跳车试验,可以获得桥梁在车辆跳跃时的动力响应和冲击系数等数据,进而对桥梁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桥梁荷载试验是保证桥梁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能够为桥梁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做出科学的评估,为桥梁的养护、维修、加固、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山东:保障公路桥梁运行安全,济宁高新区为25座桥梁全面“体检”
为进一步强化公路桥梁安全通行能力,准确掌握桥梁真实状态,济宁高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对洸府河路凯赛大桥、金宇路洸府河桥、吴泰闸路洸府河桥等25座桥梁进行检测和荷载试验,其中大桥10座,中桥13座,小桥2座。
桥梁检测采用目测与仪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桥梁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和桥面系各构件进行全面系统检查,并对桥梁安全性能作出评估。
将凯赛大桥、吴泰闸路洸府河桥、金宇路洸府河桥、崇文大道蓼河桥等24座桥梁纳入维修加固名单,安排施工单位进行统一施工维修加固,截至目前,24座桥梁已全部整改完成。
运用科技化手段,在洸府河路凯赛大桥、金宇路洸府河桥、吴泰闸路洸府河桥等桥梁安装实时监测系统,对桥梁配套设施老化、损坏或遭人为破坏、盗取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监测系统还可以识别雨雪恶劣天气时桥头积雪、结冰等情况,为应急、养护提供精准信息,方便调配养护工人、机械和应急物资,大大提升了决策效率。
为辖区内全部桥梁加装桥铭牌,做到“一桥一证”,方便通讯定位,特别是车辆在附近路段发生事故后能够第一时间准确定位、求助,同时也为群众参与桥梁管理运营监督提供了便利,夯实桥梁安全管理和畅通保障的基础。
下一步,济宁高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将以桥梁管理数字化、桥梁改造科学化、桥梁养护规范化为工作重点,全面提升全区桥梁管理现代化水平。
江苏:守护安心出行,他们为大桥“体检”
在镇江与泰州交界处的扬中大桥上,检查锤敲击螺栓的声音在桥底回荡,伴着桥上呼啸而过的大货车鸣笛声,奏响了午间“交响乐”。
这是江苏交控2023年桥涵技术状况提升工程项目现场,桥隧工程公司项目部工作人员正不停穿梭忙碌,对大桥进行“全身护理”保养。
“五一出行高峰期后,路面车流量减少,乘着天气还挺不错,我们赶紧组织人员进行桥梁养护工作。”现代路桥桥隧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已通车近30年的扬中大桥是一座高速桥,全长1172米,不久前发现合龙段附近有几处微小裂缝,若不及时加固将会增加桥梁通行风险。
桥梁在运营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非结构性裂缝,导致空气中的水分进入梁体,对钢筋产生腐蚀。如今的解决方案是给桥梁“打石膏”,对裂缝进行打磨、封闭,一些稍宽点的裂缝还要对其进行灌浆,确保桥梁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整体提升。
做好方案规划后,施工人员在前方1公里设置的隔离施工带上,摆放好防撞桶,停留了一辆黄色隔离车,防止行驶中的货车失控撞入区域。
这些进程只是“热身”,桥底才是工人们的“主战场”。由于几处裂缝均处于桥梁底部,还有夹江穿流,特殊条件下施工难度不小。
高空桥梁底部裂缝怎样修补?记者在现场看到,路边停着一辆类似“变形金刚”的卡车,伸出巨大的“手臂”直垂江面。长臂上又延伸出一条平行江面的“手臂”,在大桥底部转动自如,将桥面和桥底连了起来。
一般桥梁施工检测桥下环境复杂,多涉及到高空航道、跨线公路等,采用桥梁检测车可以解决这种情况。这辆“变形金刚”名叫桥梁检测车,可搭建起桥下水平幅度22米、桥下垂直幅度7米的伸缩式操作平台,供7人同时作业,基本可以满足江苏现有高速桥梁维修检测工作。
记者从桥面钢梯攀爬10多级台阶,钻进了桥肚下方的检测平台,几名工人正用搅拌好的水泥进行填缝、灌浆工作。
传统搭架子和吊篮式检测方法,费时费力。用上检测车后,工作人员像坐上‘空中专车’,减少了地面大型车辆往来风险,保障了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如今作业现场非常智能化,只需轻按遥控器,机械平台几分钟便能伸到桥底,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
作为江苏交控‘5824’产业链提升行动的养护经济‘链主’企业,现代路桥不断向科技借力、用创新发力,推动养护主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