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积微成著 积沙成塔——“桥”见中铁大桥院的微创新
2022-11-07 来源:中铁大桥院 

  “微创新”是一种创新的方式更是一种生存策略

  虽微小而重要

  从小初着眼

  以需求为导向

  实用性强 推广价值高

  从量变到质变

  发挥出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设计一线人员的创新活力,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11月4日,集团公司成功举办“中铁大桥院首届微创新成果大赛”。

  看看微创新的大作用吧!

  一等奖创新项目

  1

  缆索承重桥梁索力优化工具

  完成人:设计二院 何东升

  考虑几何非线性效应、索力耦合效应,进行缆索承重桥梁的索力优化,提高了索力优化的精度,可用于斜拉桥、拱桥、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中的索力优化。

  2

  EDFBTools设计工具箱

  完成人:华东分公司

   诸志强 刘厚军 于俊杰

  基于CAD二次开发平台,将一些重复低效的工作流程编制成小程序,汇总后形成设计工具箱。极大的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绘图效率。

  二等奖创新项目

  1

  基于Python语言开发的轨道

  不平顺值计算程序

  完成人:设计二院 汪奔 张燕飞

   科研院:朱运河

  可以根据桥面变形值计算影响行车安全性的轨道不平顺指标值。作为桥梁设计的重要参数和评判依据。

  2

  SCDA(SCDS后处理系统)

  完成人:设计一院 郑亚鹏

  SCDS后处理系统:将SCDS软件中的内力、应力、位移和反力数据结果等进行分析处理,更加方便的进行数据结果提取和数据结果可视化展示。

  3

  CAD图纸多国语言自动

  翻译系统

  完成人: 海外部

   陈桂媛 皮汉萍 侯鹏飞

  可以实现CAD图纸的多国外语批量自动翻译。大大提高了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有效提高了海外项目设计图纸的交付效率。

  三等奖创新项目

  1

  基于inventor的钢箱梁自适应

  截面构件库及快速建模方法

  完成人:设计二院

   张锐 傅战工 付岚岚

  建立钢箱梁截面通用构件库,形成自适应截面形式的钢箱梁快速建模方法。有效提高钢箱梁BIM建模效率。

  2

  桩位坐标读取工具

  完成人:设计一院

   刘杰 郑晗 罗华莹

  自动识别桩,计算中心坐标输出到图纸中。“超千米公铁两用斜拉桥关键技术”和“多点支撑桥梁水平转体建造成套技术”分别荣获中国中铁劳模创新工作室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

  3

  悬索桥缆索系统

  快速计算方法

  完成人:设计二院 李恒 傅战工

   科信中心:梅大鹏

  可以快速计算悬索桥主缆及吊索的线型、型号、受力等参数及主要工程量,大大减少悬索桥方案的设计工作量,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4

  GNSS数据后处理软件

  完成人:测绘院 彭小青 吴珍丽

  通过对GNSS基线进行分析统计计算,快速定位问题基线,从而节省重新优化处理基线时间,显著提升作业效率。

  中国中铁首席科学家、中铁大桥院首席专家高宗余

  为获得一等奖的项目组颁奖

  中铁大桥院副总经理庄勇为获得二等奖的项目组颁奖

  中铁大桥院总工程师肖海珠为获得三等奖的项目组颁奖

  中铁大桥院总工程师肖海珠对此次创新大赛表示了肯定。他认为其填补了集团公司科技评审和表彰的空白,展现了二十大报告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精神。他指出,各生产部门积极参与和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体现了集团公司良好的创新氛围和青年技术人员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也鼓励未获奖的项目组不要泄气,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归纳总结、优化提升。对于此次比赛,肖总也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加强对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对于创新成果的规范管理,便于集团公司内部推广应用。

  最近,中铁大桥院各创新团队又有新动作!

  “高宗余劳模创新工作室”、“肖宇松创新工作室”正式获得中国中铁命名。

  设计二院“桥青园”青年创新工作集体开展了QC写作技巧培训。

  积沙成塔的创新基石

  肖宇松创新工作室

  “肖宇松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是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依托武汉分公司重点项目做好创新课题的规划和研究。在新型转体桥技术、铁水联运成套技术等方面创新业绩突出,获得广泛关注。截至目前,创新工作室已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取得发明专利授权1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8项,主编行业和地方标准3部,发表科技论文27篇,出版专著3部,其“多点支撑桥梁水平转体建造成套技术”荣获中国中铁劳模创新工作室优秀创新成果三等奖。

  “桥青园”青年创新工作集体

  “桥青园”青年创新工作集体,现有成员35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名,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13名,35周岁以下青年人数28人,占比80%。“桥青园”青年创新工作集体自成立以来即确立了“学习、培训、科研、创新”的四大功能,以“勇于跨越,追求卓越”为宗旨,以“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为目标,依托项目平台优势,发挥群体智慧,针对生产设计工作中的难题、重点,开展创新创效工作。积极开发创新小程序,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五年来,“桥青园”共获得专利24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积微成著的创新团队

  高宗余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高宗余院士的带领下,由一批高水平优秀科研团队组建而成,依托集团公司重点项目做好创新课题的规划和研究,致力于世界桥梁领先技术研究,在大跨度多塔缆索承重桥梁关键技术、超千米公铁两用斜拉桥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解决了三塔悬索桥设计的“百年难题”,成功突破了海洋环境下桥梁建设技术难题。其中,“超千米公铁两用斜拉桥设计关键技术”荣获中国中铁劳模创新工作室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铁大桥院在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之路,坚持打造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不断在提升产业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无数个“微创新”不断聚集,从量变到质变,不断迭代升华,将科技创新凝练成为中铁大桥院鲜明的禀赋,把中铁大桥院打造成为了一座创新成果丰硕、创新人才荟萃的殿堂,取得了2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1项国际桥梁大奖、20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培养出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30余名国家级专家……科技人才与创新理念铸就了中铁大桥院深厚的创新文化。“技术提升价值,创新引领发展”, 中铁大桥院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在持续不断壮大。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