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高速从黑龙江大庆出发,经过松嫩平原,穿越燕山山脉,在河南开封跨越黄河,沿赣江南下,抵达广州,途经9个省区市,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2030)的第五条纵线。在江西境内,大广高速纵贯南北,全长586.5千米。其中,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全长142.843公里(含小江联络线),途经赣州市南康区、信丰县、全南县、龙南市,项目起自赣州市南康区十八塘乡,接已建成的大广高速公路吉安至南康段,止于龙南市杉树下,接已建成的大广国家高速公路龙南至杨村段。该项目建成后,新旧高速一起从双向4车道变成双向10车道,大大缓解大广高速江西境内南段的车流压力,进一步优化江西省高速公路路网布局,对于江西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于匠心 打造品质之路
作为江西省2022年度省级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第一批)清单项目,自工程启动以来,大广高速公路南康至龙南段扩容工程建设项目办就对标“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要求,紧紧围绕“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建设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需求作为推动工程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谋划、严格管理、有序组织,推动工程建设品质上台阶。
全封闭的作业区、独立的休息室、干净无尘的地面、种植有序的各类花草……这些景象刷新了人们对传统工地的认知,而在南龙扩容项目,这样的场景只是标配。为打造品质工程,项目办从场站建设、施工现场规范化建设入手,前者是工程建设的“大后方”,后者是工程施工的“主阵地”,为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智慧梁场赋能项目高质量建设。项目着力打造标准化梁场,实行“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的集中预制生产模式,基本实现了全标准化、工业化生产。采用全封闭大棚施工、工字钢底座、复合钢模板、胎架绑钢筋、智慧用电、智能喷淋养生、智能振捣、智能张拉、智能压浆等先进工艺。在路基施工中,项目每个路基标段都设置了近千米的钢筋加工厂,明亮宽敞的生产车间里,切割区、加工区、原料区、成品区、废品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明显,智能焊接机器人、等离子数控切割机、数控弯箍机、自动滚焊机各种设备联动配合、运转有序,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只需要不到十个工人就可全程操控。在生产出的钢筋笼上都贴着一个醒目的二维码图标,通过扫二维码就可显示该段钢筋笼的相关生产信息。
“全断面”交验让路面施工质量安全双提升。在以往的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进入路面施工阶段后,路基交验基本按照“交验路床”的思路进行,路基路面交叉作业现象较为普遍。为解决这一难题,该项目在全省首次提出“路基全断面交验”的施工组织理念,要求路基单位在进行路基交验时,不仅要完成路床施工,还要完成上下边坡、防护排水工程等路基附属工程施工。进行路基“全断面”交验后,路基单位从交验路段全面撤场,路面单位负责交验路段的施工组织和交通维护。在路基“全断面”交验理念的指导下,路面单位在施工组织中具有绝对的主导权,既提高了路基路面工序间衔接的工作效率,也为路面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能驱动 打造创新之路
2021年10月,在赣州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论坛暨项目现场观摩会上,大广高速南龙扩容项目品质工程创建获得全国同行的认可,充分展现了江西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水平和成果。该项目首次应用的全国规模最大的常态化沥青路面无人集群智能施工,在观摩中惊艳亮相。
无人化集群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惯性导航和雷达多传感融合技术,为设备提供行驶路径引导与控制信号,控制设备各工作系统动作,只需根据现场作业环境和要求输入正确参数,就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精准且不知疲倦地作业。该项目首次使用无人摊铺碾压技术进行路面建设,这是江西省路面施工技术一次全新尝试并取得应用成功。
工程建设中,项目办坚持目标导向、任务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工程管理更细、工程品质更优,收集现有项目建设管理、施工中的难题及工程质量的通病、运营养护中的缺陷等,作为创新攻关对象,倡导全线参建单位积极进行设备微改造、工艺微改进、工法微改良、管理微创新,呈现出创新创造的良好建设氛围。
设备创新让复杂地质不再成为难题。南龙扩容项目全线有隧道8座,分别穿越九连山、罗霄山的支脉,所经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在隧道施工中,为了提升施工标准化水平,南龙扩容项目在隧道采用成套机械化设备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拱架安装保护装置、钢拱架吊装模具、钢拱架钢板连接卡具等装置,既提高了施工质量和作业功效,又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在项目途经的信丰县、龙南市多地地下溶洞遍布,在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塌孔、漏浆等现象。为了提高桩基的成桩效率,项目办积极“走出去”学经验,“引进来”促提升,寻求解决方案。经过多次尝试,引进全回转钻机配合大型旋挖钻施工工艺。该工艺采用旋挖钻钻进取土,边钻进边校管,施工至岩层时使用旋挖机超前打岩,并将套管跟进直至达到设计桩底高程,桩基混凝土浇筑采用边浇灌边拔管。桩基完成效率提高了10倍,有效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桩基施工问题,使全线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桥梁桩基施工安全、质量及工期得到了有效保证。
工法创新让混凝土外观有颜值更有担当。混凝土外观控制一直是高速公路建设领域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项目办从原材料入手,建立原材料和模板准入制度,模板生产期间安排人员到厂家蹲守,现场进行测试,达不到标准的原材料和模板坚决不准入场。在做好各个流程把控的同时,项目办积极创新工艺工法,让混凝土外观不仅有颜值更有担当。在位于信丰县崇仙乡的猫形特大桥,平均墩柱高度超过50米。项目参建人员通过反复试验,创新性研发了宽幅薄壁墩无拉杆滑模施工工艺,该工法采用提升柱和液压千斤顶作提升系统、组合桁架作为外模架,模板固定采用设置可调节撑杆支撑在外部桁架上,采用吊装葫芦翻升模板,翻模通过桁架内翻升通道进行,既避免了外部翻模的影响,又克服了高空施工带来的质量控制难题。滑模施工工艺成为项目进行混凝土外观控制的一项重要法宝,大大提升了实心薄壁墩施工进度,施工效率是传统工法的3倍以上,桥梁墩身混凝土外观得到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得以显著提高。据悉,该项工艺组合在国内高速公路在建项目中尚属首次使用。
三年来,项目先后在宽幅薄壁墩混凝土无拉杆滑式翻模施工、封闭式智慧梁场、全套管全回钻机配合旋挖钻进行复杂岩溶地区施工技术等20项施工方面进行了技术和设备改进,梁板钢绞线整体穿束、隧道钢拱架连接板定位卡槽模具等112项微创新在全线得到推广;提炼形成了桥梁下构硅酸锂防腐防裂涂装、涵洞无拉杆自行式液压模板台车施工等24项工法;“路基全断面交验”“桥面半幅通” 新理念、新思路应用效果明显。项目推送的创新成果在第二、第三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中获得3金、1银、4铜共8项荣誉。
过程管控 打造绿色之路
行进在崭新、开阔、平坦的南龙扩容高速上,绿意扑面,花似锦簇。悠悠桃江绿水逶迤东流,巍巍南岭山脉蜿蜒盘亘。赣南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美丽的自然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在大广高速南龙扩容项目建设中,项目建设者坚定不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自然融合、绿色智能落实到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奋力将南龙扩容项目打造成绿色、靓丽的生态长廊,赋予新时代品质工程更深内涵。
优化站点选址,保护土地资源。项目办积极优化原有设计的线形选址,尽量做到填挖平衡。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劣质的布线,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保护土地资源;拌和站、钢筋加工场、预制场三站合一,预制梁场均设置在主线上,做到全封闭、无噪声化施工,工地四周专设喷淋器解决扬尘问题;合理设置桥梁、隧道等构造物,避免大挖大填、多占用土地情况;合理融入特色元素,将服务区、收费大棚设计融入赣南围屋、廊桥、客家文化等元素,结合微地形塑造+景观营造同步设计提升绿化品位。积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两区三场全部采取污水循环处理措施,全封闭拌和厂及水泥罐全部安装脉冲除尘装置,拌合楼采用新能源加热,桥梁施工点配备泥浆分离机和泥浆收集钢套箱,服务区、收费站采用零排放污水处理设备。
做好“永临结合”文章,助力乡村振兴。施工便道及大临设施尽量结合地方需求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规划建设,将临时施工便道与永久公路进行组合,适当提高便道标准,以服务地方群众日常生产和生活需求。施工中按照“一桥一设计,一桥一方案、一桥一特色”原则,对全线桥梁环保进行专项设计。所有桥梁下部结构完成后,桥下平整土地,回填清表土、种植土,保护施工场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办主动探索创新,对沥青拌合站进行“油改气”技术改造,用天然气代替重油,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PM2.5的排放量;研发了具有低VOCS 排放和低能量施工特性的改性沥青添加剂,形成了路面施工全过程VOCS和碳排放协同控制技术;根据赣南地区公路绿化植物固碳释氧机理,建立了基于固碳释氧能力排序的高速公路绿化植物清单,并对项目沿线配置了碳汇林带;将玄武岩纤维掺入到沥青混凝土当中,相比较需要耗费大量木材且耐火性能差的木质纤维,玄武岩纤维具有绿色环保、稳定耐久、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何其美好。大广南龙扩容项目建设者,践行承诺、勇敢担当,在项目全线筑起一道道环境保护的绿色屏障,用蓝天和碧水向赣南人民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
科技赋能 打造平安之路
大广高速安全培训体验中心是大广高速南龙扩容项目的另一张闪亮名片。
大广高速安全培训体验中心位于南龙扩容工程所经线的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华工业园内,占地面积达1550平方米,设置了工艺学习、VR体验、实操体验和教育培训等多个版块。依托该中心信息化设备和施工现场监控设备,可通过中心大屏实时查看高墩、隧道等高风险施工区域的施工情况,对施工现场高风险工区、工点进行集中式、实时化管控,将“风险监控中心”与教育培训体验中心有机融合。开馆后,共培训工人9600多人次,先后接待观摩、学习、体验56批次共计1700余人次。2021年9月,大广高速安全培训体验中心被认定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年)”称号。早在2020年,该中心荣获交通运输部安委会“平安交通”创新案例“特别推荐”称号。
大广高速安全培训体验中心的建设、运营,是大广高速南龙扩容项目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生动写照,从中可见项目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在“科技兴安”方面的思路和探索。
“机械化换人”“数字化管理”为工程施工戴上“安全帽”。重点控制性工程武功山隧道横跨南康区浮石乡和赤土畲族乡,为分离式六车道长隧道,全长1884m。隧道进出口洞门采用端墙式洞门,洞身穿越地段以硅质板岩为主,围岩等级划分为Ⅲ、Ⅳ、Ⅴ级三个级别,整体占比为33%、52%、15%,围岩状况较差。建设者根据地质特点,运用隧道全工序成套机械化施工,通过引进9台套智能化设备,采用智能三臂凿岩台车、多功能拱架安装台车、湿喷台车、自行式液压仰拱栈桥、二衬厚度预检台车、多功能防水作业台车、二次衬砌台车、智能喷淋养生台车、电缆沟槽台车等全工序成套机械化施工,减轻了工人施工强度,减少了隧道施工工人数量,有效保障了复杂地形地貌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安全。针对赣南地区复杂地形地质,南龙扩容项目积极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活动,在隧道推进“一桥二机六台车”全工序成套机械化施工工艺,有效改善了洞内作业环境,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
堪称隧道“地质博物馆”的社官坝隧道地处于赣州市全龙南市下乡川坳村附近,隧道最大埋深约237.3米,岩层复杂多变。在社官坝隧道掘进中,项目建设者建立健全智能化隧道施工人员管理,利用先进技术打造出包含人员进出管理、视频监控、LED大屏显示等模块的智能集成系统,可解决施工人员进出的自动化识别,替代“人工翻牌进洞”的管理,实现灾害预防、事故救助、安全施工,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安全化的人员管理。
规范管理、强化培训,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项目全面落实施工点的安全网格化管理,依托体验教育培训中心,动态开展参建人员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教育活动,实现了全体参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的全覆盖。
以“网格化”工作机制为依托,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架构图。将全线143公里划分为1个一级网格、5个二级网格、27个三级网格、数百个四级网格,通过构建“一网四级,一级多格”安全管理网络,把每个标段、每个班组、每个工点、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了全线所有施工点安全责任的全覆盖。
以安全培训体验中心为载体,创新安全生产培训形式,切实提升培训教育效果。在工艺学习区,工人可以通过现场体验,熟练掌握工地上常用工具的规范使用;在VR体验区,通过可视化设备,可体验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安全事故,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在实操体验区,涵盖了工艺工法、标准着装、垂直爬梯体验、隧道逃生体验、急救体验、边坡坍塌体验、消防设施体验等体验项目36项,全面训练工人在常见应急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
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出重拳、遏事故”集中攻坚活动、“平安工地”建设和安全标准化达标考评为契机,根据施工阶段的变化,动态调整安全管理重点,通过季度检查、月度检查和临边防护、桥梁施工安全、龙门吊等特种设备专项检查等,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台账,做到整治及时,销号管理,有效织密了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