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进入主体结构施工
2022-08-11  

  8月10日,伴随着长达48米的抗拔桩钢筋笼顺利下放完成,标志着由中铁建设、中铁十六局、北京建工联合承建的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1标段站房核心区全面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该工程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杨坨村,是亚洲最大TOD项目,也是“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支点。枢纽整体为地下三层结构,总建筑规模约128万平方米,站房核心区面积约37.9万平方米,站台规模8台14线。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拉开城市框架、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工程。“通过副中心站的建设,可以提升副中心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能力,实现高效辐射京津冀区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现代化的交通支撑,并可以为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效治理‘大城市病’探索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登科介绍道。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属于超大、超深、超宽地下工程,基坑平均深度达32米,最深处达43米。“工程采用罕见的逆作法工艺。”中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项目负责人孟啸介绍说,“与常规作法不同,逆作法施工在桩基施工完成后先进行顶板施工,再向下逐层开挖,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能有效加快施工进度,提升整体安全性。”

  整个逆作法施工过程中,桩柱一体逆作钢管柱单件重量最高达91吨,最大直径达1.6米,创国内站房建设之最。长度近40米的钢管柱设计要求正线钢柱垂直度偏差不大于千分之一,为确保105根逆作钢管柱施工一次成优,中铁建设项目团队自主研发了“桩柱一体化施工垂直度可视化监控系统”,形成了“超大直径逆作柱桩一体高精度垂直度控制”专利,为每一根钢管柱安装垂直度传感器,在内壁安装倾角仪,多种高精度仪器为技术人员实时反馈坐标、倾角、频率、振幅等数据信息,并在钢管柱下插过程中实时校核,确保施工精度。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站01标段施工现场,记者了解到,目前8米深的基坑还需要再向下挖28米,预计总出土量将达到450万立方米。中铁建设、中铁十六局积极响应北京市绿色发展理念,自主研发泥浆脱水处理系统、多功能一体化洗车机、滑轨式半封闭操作棚等“黑科技”,有效减少扬尘污染,确保工地周边道路干净整洁,同时搭配围挡喷淋、工业级焊烟收集器等设施,实现低碳绿色施工。

  同时,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毗邻北运河和运潮减河,地下水位高、压力大,土质疏松,基坑北侧紧邻京哈铁路,基坑稳定与否直接影响既有铁路线安全运行。为对抗地下水浮力,工程采用了同类工程极为罕见的不间断地下连续墙隔水,每幅重达75吨、深度达53米的地下连续墙总长度约5500米,有效阻隔了地下水,保障了超大超深基坑结构稳定。

  “当前正值北京雨季汛期,针对深大基坑边坡管理,我们远程实时监控预警,通过手机端、电脑端就能监测基坑沉降与位移数据。”中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项目副经理瞿天亮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