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交审批〔2022〕212 号
贵州安盘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
你司《关于沪昆国家高速公路安顺至盘州(黔滇界)段扩容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报批的请示》(安盘高速呈〔2022〕6号)及相关附件收悉。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沪昆国家高速公路贵州省安顺至盘州(黔滇界)段扩容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交公路函〔2022〕70号)和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批复如下:
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一)项目起于普定县东侧的十二营(枢纽)互通(工可、初步设计批复名称为“十二里营互通”),接拟建的沪昆高速贵阳至安顺段扩容工程、安顺西绕城和普安高速公路,经普定县南、马场、龙河、岩脚、堕却、菁口、猴场、野种、花戛、淤泥、盘北经开区、盘州机场经济区、盘关,止于黔滇界的岩峰洞,接拟建的沪昆国家高速公路云南富源(黔滇界)至麒麟段扩容工程。路线全长173.023公里,其中岩脚东枢纽互通至荒田枢纽互通段39.313公里,与纳雍至晴隆国家高速公路共线(工程量不在本项目计列),本项目实际建设里程133.710公里。
全线设置十二营(枢纽)、普定南、马场、龙河、岩脚东(枢纽)、荒田(枢纽)、格枝、花戛、娘娘山、乐多(枢纽兼落地,初步设计批复名称为“淤泥”)、鸡场坪东、滑石(枢纽)、盘关等13处互通式立交,预留野钟枢纽接线条件。同步建设6条互通式立交连接线,共长32.708公里。
(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33.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其他技术指标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执行。互通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8.5米,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
(三)施工图设计的规模基本控制在初步设计范围内,技术标准符合初步设计批复的要求。
二、工程地质勘察
(一)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符合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2011〕504号)要求;勘察方法、手段运用较为合理,勘察内容及深度基本满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及施工图设计要求。
(二)施工中应进一步加强地质动态分析和监控工作,根据已有资料和开挖情况,进一步查明高填深挖、顺层边坡、陡坡路堤等特殊路段的地质情况,进一步核查岩溶、采空区、崩塌堆积体、滑坡、危岩体、煤系地层、软土等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对路基、桥梁、隧道的不利影响,动态调整方案,在尽可能避免地质病害对工程质量、安全影响的同时,优化设计,节省造价。
(三)对因特殊原因尚未施钻的路段,应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取地质调查、物探等手段,加强工程地质分析与验证,重点查明路段内是否存在重大不良地质体,待具备条件时要及时补钻,以避免较大方案调整,影响建设工期。
(四)对冬瓜山大桥及盘关特大桥处堆积体,应采用综合勘察手段,开展稳定性专题研究,并补充必要的位移监测,确定主要滑动方向,为堆积体工程处治提供依据;荒田互通连接线处堆积体,应加强地质勘察及分析研究,查明堆积体规模、性质及对工程的影响,为互通连接线方案及处治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五)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地质问题:
1.路基方面:应进一步按照地质勘察规范要求,对顺向边坡、危岩体、堆积体、软土、岩溶等特殊路基加强地质调绘和施工勘察,为路基稳定性分析、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2.桥梁方面:对岩溶、堆积体、采空区等不良地质发育的工点,如普定特大桥、新寨特大桥、那扯大桥、画廊特大桥、冬瓜山大桥、盘关特大桥、川坝大桥、百石荞特大桥等,施工前应进一步核实不良地质体的规模,加强施工期间地质复核及变形监测工作,根据揭示的地质情况及时优化桩基及处治设计方案,确保工程结构安全。
3.隧道方面:应加强施工期间的超前地质预报(探孔)工作,验证、完善工点地质资料,为动态设计和动态施工提供可靠依据。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如罗汉坡隧道、青岗林隧道、麻地隧道、五指山隧道、岩博隧道、黎家寨隧道、岩鹰山隧道等,施工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查明煤系地层、瓦斯、采空区、岩溶、堆积体、断层(富水带)、岩性接触带和突泥涌水等不良地质段落分布情况,采取针对性设计和可靠的处治措施,降低工程风险,确保工程安全。
三、总体与路线设计
(一)施工图设计路线起、终点以及路线走向符合初步设计批复意见,设计方案总体较经济合理,桥梁、隧道、涵洞、通道等构造物设置位置基本恰当。路线平、纵面布设较好地结合了地形、地质、城镇规划等因素,技术指标总体运用较恰当,平面线形较顺适流畅,纵断面设计基本均衡、合理,平纵配合较协调,符合初步设计批复要求。
(二)应进一步核查原有道路、沟渠的改移方案及涵洞通道设置位置,国省道、农村公路的改移标准应征求省公路局、地方交通运输局的意见,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三)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尤其是利用国省道作施工便道段,应计列利用长度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补充预制场、拌和场等临时工程设计。
(四)结合交通安全评价报告,优化总体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提升项目运营安全。
四、路基路面
(一)原则同意路基标准横断面型式、设计参数及一般路基、路面、防护及排水设计原则。
(二)本项目桥隧比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路基挖方和废方量较大,建议结合现场施工情况,进一步优化弃土场设计,并按相关要求对弃土场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避免因公路施工弃土引起次生灾害,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建设要求。
(三)全线地质条件复杂,深挖路基边坡较多,建议每处边坡根据地形地质、岩层产状、节理、结构面等不同情况,经过稳定性计算,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完善坡体排水及坡面截、排水系统,避免边坡水毁。施工中应加强施工监测工作,按照动态设计原则优化完善设计,确保边坡设计方案安全、经济、环保。
(四)本项目高填路基较多,需加强陡斜坡路堤的稳定性验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加大底部填筑宽度,提高路堤整体稳定性,合理选择高填路基增强补压施工工艺。
(五)本项目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发育,应加强对特殊路基地段的地质勘察及影响评价,针对性地进行处治方案设计。施工阶段进一步核实岩溶、堆积体、采空区、崩塌、危岩体等不良地质对路基的影响范围,动态调整特殊路基处治方案。
(六)同意以生态防护为主的路基防护设计方案,应结合坡面开挖情况,进一步优化坡面防护设计,优化锚索框架梁、抗滑桩及挡土墙等设计。
(七)路面设计方案符合初步设计批复意见。
主线及枢纽互通匝道面层采用4厘米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凝土上面层(SMA-13)+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AC-20C)+8厘米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5C)。
一般性服务性互通匝道面层采用4厘米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凝土上面层(SMA-13)+6厘米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AC-20C)。
桥面铺装采用与主线上、中面层相同的路面;收费广场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隧道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沥青面层采用与主线上、中面层相同的结构,并采用阻燃沥青,保证隧道运营期间的安全。
应根据交通量情况、施工设备情况,进一步核查路面基层、底基层结构组合。
(八)原则同意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方案,应加强凹曲线底部、超高缓和段、长挖方路段等特殊位置的排水处理,防止路面积水;应充分考虑环评、水保要求,尽量减小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九)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公路边坡养护检修通道设置技术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黔交建设〔2020〕60号)要求,进一步完善公路边坡养护检修通道设计,确保边坡养护可达、可检。
(十)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交安监发〔2014〕266号)要求,在施工阶段应进行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加强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完善专项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预控。
五、桥梁、涵洞
(一)主线共设桥梁38741.09米/78座,其中特大桥14664.05米/9座,大桥23738.04米/63座,中桥339.0米/6座;涵洞75道。桥梁、涵洞施工图设计符合相关设计标准、规范规定,设计内容、深度基本符合初步设计批复和部颁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原则同意全线桥涵的施工图设计。
(二)施工过程应加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核查,结合地形、地质、路线平纵面、经济等因素对墩台位置、墩台和基础型式、承台及系梁标高等进行合理优化调整,减小边坡开挖、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三)进一步加强桥涵标准化、装配化和精细化设计工作,以提高施工质量。
(四)部分桥位地形陡峭,施工前应注意核查坡体稳定性,完善处治措施,加强开挖岸坡防护,确保墩、台安全。
(五)进一步核实天桥、通道的设计位置,通道涵与排水涵原则上不得合并设置,要方便沿线单位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在保证使用功能与使用安全的基础上做到经济合理。跨线桥的桥下净空及通道涵的净空除按第三部分第(二)条要求为被交道路预留发展空间外,还要考虑被交道路的养护空间(加铺路面后桥下净高仍要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前应加强对涵洞、通道地基承载力的核实,尤其是高填方路基段的涵洞。鉴于扣除桥隧和挖方路段(挖方段按填挖各50%估算)后涵洞数量约2.5道/公里,略显不足,请进一步按照满足汛期防洪要求的原则,适当加密排水涵数量或增加排水涵孔径。
(六)古牛河大桥的技术设计请务必抓紧进行并及时报批,以尽早开展后续施工图设计;原则同意天门特大桥(初步设计批复名称为北盘江特大桥)采用820米单跨钢桁梁悬索桥,结合抗风专题,完善抗风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安全;原则同意六车河特大桥(初步设计批复名称为乌都河特大桥)采用2×270米上承式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结合结构受力进一步优化拱座及拱圈结构尺寸。
应加强拱桥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拱肋施工阶段大悬臂状态的抗风稳定性工程措施预案。加强桥梁施工监控,制定详细的施工监控技术要求,充分、有效地将施工监控数据、测试元件利用到后续桥梁运营健康监测中。
(七)原则同意川坝大桥主桥采用1-150米上承式拱桥,应进行钢管混凝土拱桥与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的比选后择优选用。主拱圈采用钢拱架现浇方案施工风险高,如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型拱,应增加悬臂浇筑施工方案的比选。
(八)原则同意徐家湾大桥主桥采用(81+150+81)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沙河大桥(初步设计批复名称为土龟河大桥)主桥采用(81+3×150+81)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盘关特大桥主桥采用(90+4×170+9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
1.建议加强施工监控,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准确给定和及时调整各施工节段模板标高及中线位置,确保合龙精度和成桥线形。
2.建议结合计算优化盘关特大桥主墩下构基础设计,确保工程安全和经济合理。
(九)原则同意普定特大桥跨地方路平交口采用(40+68+40)米、(39+68+39)米变截面现浇箱梁,跨黄织铁路采用2×40米转体T构方案。施工中应细化施工组织,减少对地方道路的交通干扰。跨黄织铁路桥梁施工应将施工图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报铁路管理部门取得批复意见。
(十)钢结构桥梁应结合各桥的交通运输条件、现场地形,对钢梁的制作、运输、吊装等细化施工方案,并结合施工方案进一步优化钢结构细部设计。
(十一)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公路桥梁养护检修通道设置技术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黔交建设〔2020〕61号)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桥梁养护检修通道设计,确保桥梁养护可达、可检。
(十二)按照《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的要求,在施工阶段认真执行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六、隧道
(一)主线共设隧道34831.35米/23座。其中:特长隧道7882.0米/3座(其中省界岩峰洞隧道只计贵州境656.0米),长隧道24190.85米/14座,中隧道1087.5米/2座,短隧道1671.0米/4座。隧道施工图设计较好地执行了初步设计批复意见,隧道平纵面线形、洞口位置、洞门型式、衬砌支护参数、防排水、施工方法、监测方案、辅助工程措施等设计基本合理,技术可行,原则同意隧道布设及结构设计方案。
(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隧道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工作的若干意见》(交质监发〔2013〕549号)文件要求,切实规范隧道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三)下阶段应结合各洞口地形、地质条件,进一步优化隧道洞口桩号或成洞面位置,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降低洞口边仰坡高度,减少成洞难度,完善洞口边仰坡防护和施工工序设计,确保施工和运营安全。
(四)针对岩溶和富水地质构造的隧道存在涌、突水可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岩溶、富水地质构造地区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取动态设计,进一步细化围岩级别,优化隧道支护参数、衬砌设计方案、探水和排水方案,保证结构安全。
(五)按《公路瓦斯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一步核实瓦斯等级、设防等级和结构设计内容,优化完善煤层、瓦斯及采空区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并深化注浆堵水及揭煤、瓦斯防治设计。针对穿越煤系地层的隧道,施工前应完善瓦斯、煤系地层指导性的施工组织专项设计及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设计,完善瓦斯隧道监控量测的要求,制定相应紧急预案,确保瓦斯隧道施工安全。
(六)部分隧道下穿村庄、道路、高压铁塔、堆积体、崩塌体等,施工前应加强地表排查,建立档案,制定有针对性的下穿方案和紧急预案。
(七)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掌握隧道围岩、支护结构受力状态,实现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严格按交通运输部有关要求做好施工阶段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做好应急预案和抢险物资储备,加强施工管理、风险管控和动态设计,确保安全和节约。
(八)隧道与桥梁相接处,施工前应加强洞口段地质勘察与地形测量及专业间的沟通,加强桥隧相接处的过渡设计,合理布设施工便道,完善施工组织和相关工程措施,保证施工及运营安全。
(九)请加强与机电专业设计人员的互动,双方要及时沟通、配合,务必确保隧道内的机电设备预留安装位置设置准确,切实避免因预留不当导致弃置、重新开孔,影响隧道的结构安全和外观质量。同时,还要加强与通信管理部门的沟通,提前考虑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位置预留问题。
(十)按照《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的要求,在施工阶段认真执行公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七、路线交叉
(一)全线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通道及天桥总体布局基本合理,设置间距满足规范要求,主线平、纵面指标满足设置互通立交的要求,匝道布设基本符合交通流向和地形的要求,指标应用基本恰当。
同意全线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15处(含13处主线桥兼分离式),通道85道,天桥16处。应进一步核实天桥、通道的设计位置,以保证使用功能与经济合理。
(二)原则同意十二营枢纽互通采用T形(利用)+直连方案改建。施工前应完善涉路施工手续,做好施工方案和既有道路施工保畅措施。
(三)原则同意普定南互通采用变异苜蓿叶对角象限双环式设计方案,与服务区合建,建议尽量利用周边地块将该服务区打造为特色服务区;娘娘山互通采用变异A型喇叭形设计方案,与停车区合建。互通与服务设施合建应加强交安设计,避免车辆误行。
(四)原则同意马场、龙河、鸡场坪东互通采用A型单喇叭设计方案;花戛互通采用变异A型单喇叭设计方案;盘关互通采用B型单喇叭设计方案;岩脚东枢纽采用迂回T形设计方案;荒田枢纽互通和格枝互通采用T形+单喇叭复合型,合并设置;乐多枢纽采用T形+单喇叭复合型,乐多枢纽本次实施单喇叭部分;滑石枢纽采用变异苜蓿叶形。施工前应完善涉路施工许可手续,做好施工方案和既有道路施工保畅措施。
八、环境保护
(一)项目公司要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主体责任,严禁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相关设施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若发生变更,要及时向环水保主管部门办理相关变更手续;要及时完善各类涉林手续,按批准的地点、面积和范围进行施工,对涉及临时占用林地的,要及时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严禁擅自破坏植被。
(二)施工单位要制订重要环境敏感区域专项环保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施工队伍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范作业行为。如果需要选择其他施工队伍参与本项目建设,在施工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中要落实上述环保要求。
九、其他
(一)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总体布局基本合理,你司应督促交通工程设计单位尽快完成该部分设计工程,及时安排审查和报批。
(二)施工单位进场后,你司要组织设计单位及咨询专家对边坡勘察资料和设计方案进行逐坡核实,对资料失实和方案不合理的,应优化调整设计方案,确保边坡施工安全、方案经济。
(三)施工中要落实施工标准化建设工作,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工程质量。做好农灌、通道、天桥的设置,以及涉及机耕道、水渠改造等与沿线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工程设计,避免因设计不周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工程顺利实施。
(四)请你司及时对接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与省公安厅交管局,认真了解路政、交警用房设置的需求,督促勘察设计单位的主体工程设计人员与房建工程部分的设计人员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提前做好配合设计,为后续房建工程的设计奠定基础,在不突破初步设计批复总建筑面积规模的条件下,尽量满足两部门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高速交警执法属地管理的需要。
(五)请你司加强与沿线存在交叉、相邻关系的电力、电信、油气管道等业主单位的沟通协调,签订相关协议,确保本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六)请你司与勘察设计单位做好本项目与贵安扩容高速接线,与纳晴高速、玉普高速接线互通的界面划分事项,包括投资界面、施工界面、用地界面、管养界面的划分,经双方共同审查确定,签订相关协议。
请你司按照上述要求,督促设计单位认真修改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并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要求开展后续工作,按照交通运输部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手续,切实履行项目法人职责,加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环保、水保及建设资金得到有效监管。实施过程中若发生设计变更,请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的《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2005年第5号令)要求执行(具体操作可按《贵州省高速公路PPP项目建设管理手册》(20200305版)第6章要求执行),先申请,经同意后方能开展变更的施工图设计,设计完成后经审批才能实施。凡不按时申请并获得同意的变更不得实施,相关费用不得进入工程决算。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2022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