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交科院院长石宝林预测未来我国交通发展将呈现七大趋势
2021-06-04  

  科技赋能,智领交通。6月1日—4日,2021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周在郑州举行,集中展示河南省交通科技创新成就,用创新赋能交通行业,支撑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加快交通强省建设。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石宝林作《交通强国背景下 交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与政策取向》专题报告,他指出,科学技术从未像今天这样产生着深刻广泛深远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的强有力支撑下,我国的交通科技发展迈向加速度。

  石宝林说:“目前,我国交通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接续努力,我国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已经成为世界交通大国,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隧、中国高铁、中国港机等,都已经成为我们的国家名片,享誉全球。”

  交通科技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世界交通强国”当之无愧

  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造技术国际先进水平,特大桥梁、长大隧道、高等级公路、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离岸深水港、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交通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其中,高速列车、重载列车、城轨列车等装备进入世界前列;远洋船舶、铁路大功率机车、海工机械等进入国际先进;300米饱和潜水取得创新性突破;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加速融合发展,辅助自动驾驶技术在道路车辆中逐步应用,网络货运、无人机(车)快递配送、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建立了我国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核心技术框架。

  生态环保关键技术引领绿色交通发展,在路用材料循环利用、沥青混合料再生、生态敏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运营养护、隧道节能照明与智能控制、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新能源汽车也加快发展,绿色公路、绿色港站等试点示范工程加速推进。

  交通安全应急保障能力有较大提高,救助打捞特种船舶、大吨位沉船整体打捞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饱和潜水成功实现320米作业能力,最大潜水深度突破330米,在韩国“世越号”“东方之星” 轮打捞展现了中国实力。

  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交通强国建设还需“继续打铁”

  从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到201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再到 2021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强国建设正在逐渐迈入更高要求。

  对标交通强国建设更高要求,目前,交通运输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差距。

  

  石宝林认为,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仍然存在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不足,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交通行业技术研发聚焦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还未建立起行业完善的专业技术体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缺乏,科技管理政策以及方式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

  面对新课题,加快建设高要求交通强国也对交通科技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

  石宝林表示,加快加强交通强国建设,要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适应交通强国建设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交通科技发展需求,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或痛点、难点关键核心技术,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服务。

  同时,作为以技术应用为主的交通行业,也是有着巨大空间的市场,应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并及时地引进、吸纳或集成到行业中来,使交通运输成为吸收、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最大行业之一,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发挥对国家高端制造产业引领作用。

  七大趋势,构筑未来交通发展伟大宏图

  在报告现场,石宝林做出了交通未来发展七大趋势预测。

  方式融合,新时代各种运输方式统筹协调融合一体化发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更加突出。着力提升基础设施长期服役性能观测与耐久性、有效性提升技术,长大穿山隧道、跨江越海通道、川藏铁路等重大战略通道工程技术,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养护技术,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技术等。

  提升服务,新时代适应人民由“走的了”到“走的好”的高质量发展需求,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满足高品质、个性化出行需求,如快速便捷智能化出行技术、多模式联运技术、智慧物流、无人配送和出行即服务(MaaS)等技术,满足公平共享出行需要, 如经济适用农村公路建养技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出行的设施设备。

  引领发展,新时代对经济社会国防的先导性、战略性即“交通+”的作用更加突出、趋势更加明显。支撑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撑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及城市群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协调发展等,如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研究,服务与其它产业协同发展,交旅融合、路衍产业、枢纽经济和国际化(国际物流供应链、一带一路)等要求的规划理论方法技术。

  数字化,“大智物移云链”技术广泛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引领产业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加大应用工程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交通仿真软件和计算分析平台等基础研发与技术应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航运等新一代技术等,同时,加快空天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应用,继续加强北斗系统应用技术研发。

  安全化,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加强路网风险智能协同管控技术,泛在互联的港航安全应急保障技术体系,突破深远海立体感知、海事测绘、应急救助等技术,突破500米饱和潜水技术和轨道交通主动安全保障技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绿色化,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大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电动、氢能等新能源运载工具与应用技术,推动新能源、新型环保材料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治理现代化,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等,对投融资、法治建设、数字监管、信用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五项措施“对症下药”,构筑更高标准交通强国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石宝林指出,我们必须准确把握交通科技发展的定位,坚持“大科技”的发展理念。在交通领域突破交通装备技术瓶颈,加快载运装备技术升级和专用保障装备研发,面向未来部署新型载运工具研发,由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来完成技术突破;在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关注应用基础研究、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公益性研究、行业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最紧急、最急迫的技术难题,形成现实生产力。

  要建立完善交通行业科技创新体系,重视野外观测基地、科普基地建设。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依托交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领军企业建设行业重点实验室。在应用基础性研究、公益性研究、行业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技术研发活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要完善交通行业科技组织方式,科技创新要始终保持提升交通安全、效能与绿色水平和为公众提供更好出行服务和体验的初心,以解决急迫需求和长远需要问题为导向,构建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联合体。

  要拓宽资金支持渠道,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推进交通科技研发衔接融入国家科技研发体系,在长期性基础性研究、关键核心攻关以及前沿技术研发等方面,谋划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相关重点专项,探索扩大社会资金进入交通科技领域渠道与机制,发挥好工程列支科研费用的有效作用,支持企业用好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政策、自筹经费加大科研投入。

  要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优化创新氛围持续实施交通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培养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以及创新团队,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工匠精神,推动科研诚信建设,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注重开放、宽容失败的良好交通科技创新氛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