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通大桥是世界跨径最大的公铁两用大桥;南沙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跨径的整体式钢箱梁大桥;马尔代夫的中马友谊大桥是“一带一路”的示范工程;‘中国造’的巴拿马三桥是世界最大的跨径混凝土箱梁斜拉桥……过去一个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给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规模不断增长。”在6月16日举行的世界交通运输工程技术论坛(WTC 2021)开幕式主旨报告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集团首席科学家张喜刚表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代桥梁总数已超过100万座,其中不乏一批有重大世界影响的桥梁,使中国真正成为了世界第一桥梁大国。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各类型桥梁中,中国占据了半壁江山,尤其在大跨径斜拉桥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6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集团首席科学家张喜刚在世界交通运输工程技术论坛(WTC 2021)开幕式主旨报告会上作题为《桥梁建设的发展成就及展望》的主旨报告
改革开放40多年来, 经历了从学习与追赶、跟随与提高、创新与超越三大发展阶段,无论工程规模,还是科学技术,中国均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但张喜刚认为, 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在跨海峡通道和复杂山区桥梁的建设上也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 行业急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未来桥梁建设将向外海、深山峡谷以及高原山区拓展。这些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复杂,还有各种自然灾害的袭扰,桥梁建设环境复杂、建设难度更大。”
张喜刚进一步说明,目前 领域对基础性研究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延续性,原创性成果较少;材料技术与桥梁产业需求吻合度不高,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水平亟待提升,相关标准亟需及时跟进;在设计基础方面,原始创新性不足,建造技术、设计技术面临变革,设计理论与方法需要不断完善,专业软件亟待国产化,智能建造水平有待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工业化、一体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管理标准化上,需要加强服务,大数据挖掘、评估诊断能力,及监测精度及稳定性有待提升,多学科融合的智能桥梁学科体系尚未建立,主要表现在规划引领学位,科学统筹,科研力量分散,产研结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