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10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全国有27个省(区、市)设立了省级财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地方各级政府累计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500多亿元。2020年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地质灾害防治依然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17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滇西横断山高山峡谷泥石流滑坡重点防治区。
2.青藏高原东缘泥石流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
3.云贵高原滑坡崩塌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
4.桂北桂西岩溶山地丘陵崩塌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
5.珠江三角洲地面塌陷及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
6.鄂西湘西中低山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
7.湘中南岩溶丘陵盆地地面塌陷滑坡重点防治区。
8.浙闽赣丘陵山地群发性滑坡重点防治区。
9.长江三峡库区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
10.长江三角洲及江浙沿海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
11.陇南陕南秦巴山地泥石流滑坡重点防治区。
12.黄土高原西南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治区。
13.汾渭盆地地面沉降地裂缝重点防治区。
14.陕北晋西黄土滑坡崩塌重点防治区。
15.华北平原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
16.新疆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治区。
17.新疆伊犁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治区。
公路地质灾害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涉及区域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气象水文条件、公路工程建设与运营以及人类活动等诸多方面。
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公路交通影响较为严重的公路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路基沉(塌)陷等。下面小编为您总结了公路建管养方面应如何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修复措施。
01
预防措施
公路管养单位应在每年雨季来临前进行一次预防公路地质灾害的全面技术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在每年的雨季期间,各管养单位要安排地质灾害值班人员,确定联系方式,以便消息通畅、及时获得毁情动态和公路通阻情况。
各管养单位应重视公路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通过汛前技术检查和日常调(巡)查,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应及时处理,较大地质灾害隐患难以处理的,应采取果断措施。针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制订灾害防治工程实施计划和处置方案,提高公路防毁抗灾能力。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公路建设安全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常抓不懈,警钟常鸣,坚决杜绝重大灾害和安全、质量事故。对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容易引发地质灾害、高空坠落、坍塌、触电、爆炸等关键部位和施工工序进行重点安全检查,加大对防灾、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加强对农民工的岗前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防止因机械失灵诱发安全事故;及时发现安全生产隐患和薄弱环节,消除事故隐患,将防灾、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02
修复措施
为了提供优质的公路交通环境,针对公路地质灾害,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应在抢险保通的基础上,实施地质灾害修复工程,进行恢复重建,使得受灾公路的通行能力、抗灾能力等恢复到甚至超过灾前水平。在修复过程中,要处理好地质灾害修复和日常养护的关系,同时要处理好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的关系。在恢复重建项目中,要树立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理念,力争从根本上治理地质灾害,树立负责任行业的良好形象。
地质灾害修复的原则是:先急后缓、先通后畅,修复与提高相结合,遵循公路工程相关技术规范。
地质灾害修复的程序一般是:交通管制专清理公路一调查检测一确定修复技术方案一工程设计_组织实施一核查验收。
对于工程规模较大的修复与提高相结合的工程应按照相关建设程序办理。
一、交通管制与清理公路
(一)对因路基、桥涵毁坏而修筑临时便道的公路,便道在地质灾害修复期间内应进行交通管制,采取各种措施禁止重载交通通行,同时要设置过往车辆绕行标志。
(二)在地质灾害工点设置临时警示标志,确保交通及修复施工安全,进一步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意识。标志牌的尺寸和字体大小应符合规范的规定,设置后应拍照建档。
(三)清理路面、坡面。等地质灾害不再发展或得到有效控制后,再组织人员清理路面、坡面上的堆积物和松散碎裂块体。
二、边坡崩塌、滑坡的修复
(一)采用截排水工程防止地表水、地下水进入灾害体
1.在崩、滑灾害体上方,按其汇水面积及降雨情况,结合地形设置一道或几道截水沟,使地表水全部汇入截水沟,引致路基边沟或涵洞排出。在灾害体范围内,根据水量大小开挖树枝状排水沟。其主沟与滑动方向一致,以免滑坡体滑动时排水沟破裂水流集中下渗。排水沟跨过裂缝,可用搭叠形渡槽引过。排水沟尺寸可略小于截水沟。填平坡体上的洼地、水塘,整平夯实山坡坡面。若截水沟和排水沟通过砂性土地带,须用三合土或水泥砂浆抹面,以防漏水。
2.灾害体内地下水丰富时,可设支撑盲沟,用于排水和支撑。当灾害体上方有地下水时,在垂直于地下水流的方向设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引向两侧排出。盲沟宽度一般为1m左右,深度视地下水或滑动面埋深而定,须设置于地下水层之中,其基底必须置于滑动面之下的稳定土层上。盲沟内填充碎石或卵石,周围用细砂或草皮作反滤层,以防盲沟淤塞。
(二)用防护加固工程稳定坡体
根据边坡地形特点和地质条件,采用刷方减缓坡度或在滑坡体上部挖去一部分土体,减轻滑坡体重力,以减少下滑力,增强滑坡体的稳定性。刷方或上部减重的数量按平衡条件验算确定。若滑动面深度及滑坡体推力不大,可设置抗滑挡土墙,挡土墙尺寸应经过计算确定。反之,可以采用抗滑桩、锚拉桩、桩板墙等进行支挡加固。危岩体可视单体或群体、变形程度及规模等采用锚固、支撑、遮挡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三)边坡坡面防护及绿化
1.土质边坡可植草皮,风化石质边坡坡面可植树种草,利用植物根系固定表土,并减少地表水下渗。
2.坡面岩石风化碎落区,可用表面喷浆、三合土抹面、护面墙;土质坡面可采取铺砌块石护坡。
三、泥石流的修复
(一)发生频度大的黏性泥石流及规模较大的稀性泥石流路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宜改线绕避:无法绕避时须避重就轻选择修复线路;对于危害性大、涉及面广,且当地人类活动、经济设施有可能促使泥石流发育时,宜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水土保持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二)在泥石流形成区,平整山坡、填塞沟缝、修建阶梯、土埂等控制水土流失和滑坍发展:泥石流流通区,在地形、地质及储淤条件较好处,可修建拦挡坝或停淤场。
拦挡坝成群建筑,坝间距离应按下游回淤的泥沙能对上一道坝起到防冲护基作用为准:拦挡坝有实体坝、格栅坝、铁丝石笼坝等多种形式。实体坝适用于各类泥石流沟;格栅坝适用于稀性泥石流沟;铁丝石笼坝为临时性措施,适用于泥流沟;停淤场可设在堆积区中、下部的扇面宽阔处,或设在两扇间的低洼处。
(三)当桥梁跨过泥石流的山前堆积体离其顶端很远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挑导坝、丁坝、导流堤相结合的综合调治措施。
(四)路侧的小量泥石流,应在路肩外缘设置碎落台或修建挡渣墙,并随时清除冲积的泥石。
四、路基沉(塌)陷的修复
路基沉陷是填料、地基、滑坡、洪水、地下水、施工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查明成因,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才能得到有效修复和治理。
路基沉陷路段应挖除软弱土层或清除原有填料,达到路基稳定层后,重新充填碎石、砂(砾)石等透水性良好材料,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同时,根据沉陷成因,增建必需的路基防护设施。路基塌陷整治的重点是地基的有效处置。
水是导致路基沉(塌)陷至关重要的因素,有效地排除路基水和防止水分的入渗,能保证路基修复效果。
五、桥涵的修复
对一般性损坏的桥梁可进行常规性修复维护;对损坏严重、危及安全运行的危险桥梁,采取限载和应急加固措施;对中断交通一时难以修复的桥梁,要迅速抢修便道或设置绕行标志。桥梁修复或重建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专项设计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