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贵州:拓展公路功能服务旅游发展
2016-08-16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实施绿色公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推进公路钢结构桥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国交通报记者专访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环保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孔亚平,请她结合团队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从拓展公路服务旅游功能的视角对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

        日益完善的路网有效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得人民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自驾车出行接近六成份额,房车游、露营等各种新型业态也在不断涌现。同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不断推进,要求公路交通供给必须转型发展,实现绿色发展和服务功能提升。

        开启精品旅游公路创建模式

        

        作为中国“最红之路”遵义“醉美之路”,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牵头策划设计的贵州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探索出一条“交通+生态旅游”的新模式。

        贵州省委、省政府树立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理念,着力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遵义市委、市政府依托赤水河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以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创建为契机,集中力量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旅游产品。

        如何整合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如何转变模式,带动百姓脱贫?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品质,如何丰富游人的使用体验?如何保护沿线优良的自然环境?回答这些转型之问,需要超出常规,在统筹规划方面给予更周全的考虑、更完整的思路。

        合理整合沿线资源,把已经开发的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包括沿线产业,放在同一平台整合开发。将交通景观、旅游规划、主体工程、公路环境和交通安全等做系统评价和多专业合作。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是全国第一条河谷旅游公路,主线全长约154公里,经过遵义市的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如今,已经建成的遵义赤水河谷旅游公路,主动衔接慢行系统,满足多样化需求。完善服务功能,全线共布设7处驿站、8处服务站、13处慢行驿站、13处休憩点。沿线树木得到很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与公路和谐共存‘,使得这条公路本身也成为了一道风景线。

        

        PPP模式建设激发市场活力

        

        赤水河谷旅游公路项目成功运用了PPP模式,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整合了公路沿线优质资源,激发了市场活力,缓解了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在后期引入专业运营管理团队,使整个项目形成良性循环,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早在赤水河谷旅游公路立项之初,遵义市委、市政府就把“贵州第一、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确立为最高目标,以全域理念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度假精品线路,为沿线群众提供一条健康路和致富路。

        把人流聚集起来,真正实现慢生活。154公里的路程,即便是60公里的时速,两个多小时也就走完了,而现在,因为有了自行车道,从头骑到尾,大概需要两天半的时间。根据网络上的骑行攻略,什么地方停,什么地方住,什么地方吃,一应俱全,真正把人留下来了。

        自行车租赁与酒店经营等社会资金也被吸引盘活,一个旅游平台下的十几家分公司,共同开发分享收益。

        老百姓也拓宽了赚钱的门道,沿线的很多自行车租赁,都是由老百姓经营的。赤水河谷旅游公路连接的三个市县下辖11个乡镇。通车后,这些乡镇的百姓依托旅游公路,或售卖自家农产品,或经营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收入大幅度提高。

        旅游公路建设让公路的服务内涵有了极大的延伸,给公路交通发展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理念和思路。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报2016年8月15日第六版

        作者:李春晓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