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新技术如何影响海运业未来--访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
2015-06-02 
        

        正如十年前绝大多数实体店店主都没有意识到,今天互联网技术会给他们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一样,很多船东也还没有意识到,正在不断推进的3D打印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汽车共享技术等新技术或许将给他们带来致命冲击。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专门对未来可能影响海运业的新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就航运企业如何应对这些新技术带来的改变提出建议。

        四项新技术将影响海运业

        记者:您曾经提醒航运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一定要考虑新技术可能对海运业的颠覆性影响。您认为对海运业影响最大的新技术是什么?

        谢燮:未来对海运业影响最大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再生能源因为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打破了石化能源集中开采和集中生产的垄断格局,可再生能源的遍在性使得能源大范围运输失去了必要性。现在全球海运需求的38%来自能源运输,如果可再生能源得到有效推广,运输需求将急剧下滑。

        记者:除了可再生能源技术,还有哪些技术会对海运业产生影响?

        谢燮:影响海运业的新技术还有3D打印技术、汽车共享技术和移动互联网。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兴起,许多产品的生产再也不需要那么多环节,也不需要在全球组织生产,对集装箱运输的需求将大大减弱。同时,随着3D打印技术对人们个性化需求的激发,这部分产品的物流活动更需要快捷的运输方式,航空运输将替代不少以往的海运集装箱运输。并且,3D打印技术使得传统的大机器生产逐步没落,部分装备制造业走向衰落,这直接影响对钢铁的需求,进而影响对铁矿石和煤炭的需求。

        而汽车共享大大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进而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使用。相关机构预测,美国汽车共享可能使城市道路上的汽车减少到目前的1/6,并通过显著改善拥堵而大幅提升出行效率。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在18%左右,按2014年我国63.6万亿GDP测算,社会物流总费用高达11.4万亿。我国2000多万辆货车,空载率高达40%以上。汽车共享将有效提高汽车使用效率,进而实现能源节约。与此同时,汽车生产商的盈利模式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再也不用生产那么多汽车供应市场,因而也会降低对钢材的需求,进而降低对铁矿石和煤炭的需求。

        新技术并不遥远

        记者:您上面提到的这些技术要实现大众普及,是不是还有挺长的路要走?与迫在眉睫的生存竞争和降低亏损相比,船东们是不是更应该关注后者?

        谢燮:其实这些技术普及离我们并不遥远。奋力应对近忧,也不能完全没有远虑。认真思考这些新技术,并及早做好应对之策,才能够在新经济运行模式下生存。

        资料显示,晶体硅光伏电池的价格已经从1976年的60美元大幅下降至2013年的0.66元。按照这个速度,太阳能的能源价格将在2020年达到目前电力资源的平均零售价格,并在2030年达到目前煤电价格的一半。在过去的20年中,太阳能设备的发电量每两年翻一番,而风能产能每两年半翻一番。薄膜发电、石墨烯电池等技术也在不断推进。2013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据了电力市场21%的份额。

        当前,全球有将近10万人采用3D打印技术以近乎零边际成本的方式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我国已经发布《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北京已经能够很方便地到3D打印体验馆进行体验。今年1月18日,上海赢创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用3D打印技术完成了全球首个面积达1100平方米的别墅,建造成本约100万元人民币。3D打印机的庞大规模使得房屋生产效率提高10倍,并可在生产过程中降低30%至70%的能耗。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3D打印的市场规模在17亿美元左右,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相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由此看来,3D打印的爆发式增长不是没有可能。据麦肯锡发布的研究报告,3D打印未来的年增长率在44%~57%之间。

        如果3D打印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则将在2029年占据市场份额的5%,将对海运需求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预计2025左右世界海运贸易量将达到120亿吨的顶峰并进入下降的通道。

        汽车共享和移动互联网的进展速度,相信大家都已有深刻体会。

        海运周期规律或将失效

        记者:这些技术一旦走向大众,将对海运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谢燮:我认为,最直接的影响是海运业的复苏将遥遥无期。

        从历史来看,海运业是周期明显的行业。从繁荣到衰退的周期看,平均周期长度为10.7年,繁荣期与衰退期之比1:1.71。目前,2008年前的那一轮海运业的狂欢之后的低潮期已历经7年,现在仍没有复苏迹象。我认为,新技术可能会进一步打压海运需求,再加上现在运力本来就严重过剩,还在不断有新船下水,海运业的复苏将遥遥无期。

        记者:如您所说,新技术的普及将带来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那作为船东,要适应新模式,应该如何转型?

        谢燮:对于技术发展的走向,从来都有乐观派和悲观派。不管你是哪一派,都需要充分关注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走向,始终与经济社会的大势同行。

        我觉得,新的经济社会形态也必将催生新的物流运行模式。要主动应对前所未有的改变,首先应该思考,如果移动互联网以及能源互联网使得产消者(生产者和消费者融为一体)在经济生活中越来越普遍,那么传统的船舶代理和货运代理将如何生存?如果可再生能源全面使用,水运从业者将何去何从?在逐步萎缩的市场空间下,船东应该做精做细主业还是跨界发展?

        相关新闻

        “未来的航运什么样”

        第二届航运与互联网高峰论坛在沪举行

        本报讯(记者王赤风)日前,第二届航运与互联网高峰论坛在沪举行。来自航运主管机关、国际航运组织、航运咨询机构、航运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围绕“未来的航运什么样”这一主题各抒己见。

        代表们认为,在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战略的大环境下,未来的航运必然要和互联网紧密结合。

        中远集运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杨磊认为,船公司垂直电商服务和第三方航运交易平台始终是我国航运电商的两大主流。B2C模式的交易平台倾向跑马圈地式发展,注重平台的唯一性或独占性,平台之间的合作空间较小;而B2B模式的交易平台突出深度,强调整体构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同平台之间可以在某些领域实现共享协同。

        “一海通”副总经理唐红斌在分析了当下航运物流圈内各类主体企业的生存状态后强调,依靠信息不对称获取高额利润的时代早已不存在。航运电商平台的出现,并非是造成目前航运利润低的“因”,而恰恰是整个行业对于更高效、更优质服务内生需求后的“果”。众多互联网平台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货代等传统线下市场主体将被消灭,而是通过互联网手段,使货主、货代、船东等链条企业之间实现更加高效的协作,从而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生态圈。

        沃行信息首席运营官林上茂表示,“互联网+国际货代”后,以业务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理念、技术,实现服务标准化、在线化,增强为客户服务的能力和效率,方能在“互联网+”的时代中赢得未来。他认为,“互联网+国际货代”的主体必须拥有一定的行业话语权,有能力整合船东、货主、仓储、车队、口岸信息资源,从技术、资源,商业模式、资金层面推进国际货代服务的可视化,可评价,继而促进物流行业内信用体系的完善,降低国际物流各环节间的交易成本。

        大连海事大学电子商务学科带头人崔巍建议,为应对跨境电商,航运企业应向综合物流商转型,提供包括金融、加工和售后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