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检测加固 > 正文
浅议高速公路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
2012-02-03 来源:中国论文网
1、工程概况及地质特征

    项目桩号为K2+400-K4+950,路线总长2.55km。设计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速度80km/h。

    项目区可划分为两个区即堆积平原区、丘陵区。其中堆积平原区可进一步细化为冲湖积平原亚区。平原区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沿线以水稻田、池塘等为主,自然地面标高一般。表部断续分布冲湖积塑状粉质粘土,上部分布厚层海积软土、冲海积粉土等,性质差~较差;中下部为冲湖、冲海积硬、可塑状粉质粘土及中密状粉土等。丘陵区山体呈浑圆状,低矮,一般标高20~30m,残坡积层厚度较薄,多见强~中风化基岩直接出露,节理较发育。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地震具有震级小、频度高、震源浅等特征,现代地震均为小震和微震,区内最强地震震级为4级,最大烈度为V度。

    2、软基处理工程

    2.1 水泥搅拌桩

    2.1.1 加固原理。水泥搅拌桩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地基加固方法,根据水泥水化的化学机理,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和粉体)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

    2.1.2 施工工艺。水泥搅拌桩施工流程为:①测量定位;②桩机就位;③第一次下沉;④水泥浆制备;⑤提升注浆搅拌设计桩顶标高;⑥第二次下沉、喷浆至设计桩顶标高;⑦移动桩机,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施工参数:①水泥掺量为15%;②水灰比0.45~0.55,木质素掺量为水泥重量的0.2%;③提升速度控制在15cm/min左右。

    2.1.3 注意事项。

    ①搅拌桩成桩应均匀、持续、无缩径和断层,严禁在提升喷浆过程中断浆,特殊情况造成断浆应重新成桩施工;垂直度偏差不大于L/200(L为桩长),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成桩直径和桩长不得少于设计值;②水泥搅拌桩施工前,必须查明并清除地上和浅层地下障碍物,并回填粘性土并予以压实,不得回填杂填土或生活垃圾;③严格控制水泥搅拌桩的施工速度,成桩过程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邻近建筑物,周边道路及管线的安全正常使用。

    2.2 土工格栅  ①在施工前首先对材料加以严格检查,对土工格栅的质量符合图纸或规范要求,在采用土工格栅的路堤填筑正式开工前,结合工程先修筑试验路段,以指导施工。土工格栅采用钢塑复合土工格栅,要求纵向抗拉强度≥80kN/m、横向抗拉强度≥60kN/m。②铺设土工格栅按图纸施工,在平整的下承层上全断面铺设。铺设时,不得有褶皱和破坏。土工格栅下填料在最佳含水量的条件下用压路机分层压实。摊铺土工格栅,人工拉直平顺,紧贴土层,不扭曲,折皱,重叠。③土工格栅在铺设时,将强度高的方向置于路堤轴线方向。④土工格栅拼接时,在受力方向连接处的强度不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为保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土工搭接长度保证足够长,横向搭接长度大于0.3m,纵向搭接长度大于0.6m。⑤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表面平整,清除表面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⑥土工格栅摊铺以后48h内及时回填或覆盖,以避免其受到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暴晒。土工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施工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允许沿路堤轴线方向进行。⑦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控制填筑速率,并动态进行沉降与稳定监测。

    2.3 预应力管桩

    2.3.1 施工工艺。该段管桩采用静力压入法施工工艺,流程为①场地平整,桩机就位;②静力压入第一节桩;③起吊第二节桩;④电焊接桩,检查焊接质量和垂直度;⑤静力压入第二节桩;⑥重复打桩工艺,直至达到设计桩长;⑦移动桩机,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2.3.2 质量控制要点。①接桩。采用端板焊接法进行接桩,焊接前,先将下节桩端板除污、除锈,清理干净铁件表面后,上、下桩段对齐,上下两块端板轴向错位小于2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0.1%桩长。若两桩段之间有间隙,用厚度适当的楔形铁片填实焊牢,焊条采用E43型。焊接时采取分层对称连续施焊,以减少焊缝变形引起节点弯曲,焊接3~4道,焊缝连续、饱满,焊缝在自然条件下冷却停约1分钟,并以现场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压桩。②截桩。沉桩到位后仍有一大截管桩外露时,应实施截桩。截桩采用专用切割机,边切割边浇水。严禁在管桩没有完全切断时采用大锤敲断或桩机别断。③“浮桩现象”控制。a.选择合适的压桩顺序,以减少后打桩挤土对先压桩的影响。主要有先内后外、先深后浅、采取跳压、对称施压、分段均衡施工等措施。b.选择适当的压桩速度。压桩速度太快,日入土桩量太大,将造成土体剪切及固结时效未到,超孔隙水压力未明显减弱,土体应力未消散,加剧了挤土效应。c.加强排水,尽快使压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常用措施有井点降水、砂井排水和塑料排水板排水措施。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对于大面积软土地基的处理,应根据实际的地质情况,结合水文气象资料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进行试验,经技术经济论证,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