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武汉加快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
2021-04-29 来源:长江日报 

  4月27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闻发布会。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入解读《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相关内容,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结合各自职能分别回答相关问题。

  ■《纲要》为武汉“十四五”画出“施工图”

  市发改委主任孟武康表示,《纲要》是我市开启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让武汉“十四五”有了“施工图”。

  孟武康介绍,《纲要》以章、节形式展开,分三大板块17章62节,设置了32个专栏,共约7.5万字。

  第一板块主要分析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并提出发展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加快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努力建设现代化大武汉。

  第二板块按照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制定15项重点任务,包括科技创新、区域协调、双循环发展、产业振兴、生态文明、交通支撑、高效能治理、和谐稳定等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第三板块主要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强化项目支撑、凝聚社会共识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武汉“十四五”将新建轨道交通12号线、7号线北延线等

  《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武汉将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

  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王益光表示,武汉是全国省会城市中唯一获批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城市。

  “‘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完成约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含轨道交通),推动近400个交通项目。”王益光介绍,这些投资将主要投向“完善陆港功能、提升水港枢纽能级、加快空港协同发展、打造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健全便民利民市域交通运输体系”等5个方面。

  在完善陆港功能方面,“十四五”期间将开工建设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合肥段等一批铁路通道以及武汉城市圈大通道等公路通道项目。

  在提升水港枢纽能级方面,将推进阳逻港水铁联运二期、阳逻港三期扩建工程、经开港多用途公共码头等水运枢纽项目。

  在加快空港协同发展方面,将建设天河机场三跑道及配套停机坪工程、二号航站楼改造工程、航空物流服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

  王益光介绍,“十四五”期间,武汉还将新建轨道交通12号线、7号线北延线、16号线等,建设东西湖公交停保场、范湖公交综合调度中心、后湖体育中心等20处公交枢纽站以及一批公共配送中心。同时,通过推动武汉邮件处理中心、武汉航空邮件处理中心、武汉邮政跨境医药保障应急中心、盛辉分拨处理中心、德邦快递华中总部智慧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建设,打造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

  ■“十四五”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全面消除劣Ⅴ类湖泊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任宪友表示,“十四五”期间,武汉市将采取“增、减、降、治”的手段,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其中,“增绿”被放在首要位置。任宪友表示,要积极推动城市生活、生产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和生态底色,从源头上改善环境。

  同时,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好大气污染防治行为,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进一步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全面消除劣Ⅴ类湖泊,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任宪友表示,武汉要深入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加快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继续讲好武汉低碳发展故事。武汉将着力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生态环境产品。

  ■到2025年,全市工业投资累计超万亿元,

  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中心

  《纲要》中明确提出,强力推进制造强市战略,全面提升武汉制造影响力和竞争力。

  市经信局总工程师明文龙表示,到2025年,全市工业占比保持在27%左右、工业投资累计超过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00户,基本建成国家先进制造中心,成为全国产业创新策源地、数字经济先行地、转型升级样板地。

  明文龙表示,全市将按照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引领,装备制造、先进基础材料、现代消费品等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北斗、氢能、网络安全等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电磁能、量子信息、超级计算、脑科学、深地深海等若干未来领域前瞻布局的架构,全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针对行业有需求、武汉有基础的重要领域,持续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建设,推动创新成果应用和产业化,解决一批产业“卡脖子”问题。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

  同时,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改造,开展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应用,建设一批“数字车间”“数字工厂”。

  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武汉将实施“打造名品”“培育名企”“汇聚名家”“创建名牌”的“四名”行动,塑造武汉制造的新品牌、新优势、新价值。

  发挥绿色制造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提升制造业清洁生产水平。

  ■建设千亿元种业产业链

  及百亿元粮油、蔬菜、生猪、水产等产业链

  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车国强介绍,下一步将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的“武汉样板”,着力构建特大城市乡村美丽经济圈,持续推进打造精致农业、做强龙头企业、提升品牌农业“三业联动”,重点建设“十大都市型优势产业链”(千亿元种业产业链,百亿元粮油、蔬菜、生猪、水产、花卉苗木产业链,50亿元家禽、水果、茶叶、莲藕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车国强表示,将努力实现美丽经济跨越,打造两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区、3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设40个以上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50个以上精致农业示范点和6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构建点上出彩、面上出新、带上成景、全面铺开的美丽乡村蓝图。

  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之村,大力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将科创中心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农业硅谷和农业增长极,力争到2025年全市聚集10个主导产业院士团队,聚集100家省部级以上农业创新机构,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0项以上。

  释放农村改革发展动能,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给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车国强表示,到2025年,力争在全市培育市级示范农场300个以上、市级示范合作社800个以上、综合经济强村100个。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30万亩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二品一标”品牌农产品达到1150个以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