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坚持创新引领,在提高隧道工程质量等方面创新拿出了‘中铁十一局方案’,破解了高铁隧道施工质量‘肠梗阻’。”日前,在中铁十一局四公司贵南高铁项目承办的国铁集团西南地区铁路隧道建设观摩交流会上,国铁集团工管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辛维克对中铁十一局以科技创新助力贵南高铁建设作出肯定。
贵南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包头至海口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533公里,时速350公里。中铁十一局四公司贵南高铁项目主要承担包括5座总长29502米的隧道等工程的施工,其中都安隧道是全线最长一级风险隧道。自2017年底进场以来,针对喀斯特地形等地质难题,该公司成立了以时任公司副总经理、项目指挥长李俊(现任公司党委书记)名字命名的李俊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联合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开展科技攻关,进行课题研究,实现了隧道施工机械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在二衬施工环节,混凝土不密实、容易脱空,如果强度不够、厚度不足,容易出现掉块等现象。我们下决心扫除这个顽疾。”李俊介绍,劳模创新工作室历时7个多月,成功研发出国内首款隧道二衬智能化浇筑台车,实现了混凝土浇筑与信息化互通,变传统目测为可视,有效提高了隧道施工质量,还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目前,该型号智能台车已在贵南高铁广西段全线推广。
着眼于隧道施工发展趋势,李俊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隧道施工辅助新工装。其中,他们研发的仰拱自动振捣整平机械手,实现了仰拱混凝土机械化振捣、自动化整平,资源配置由原来的7人6小时缩短至2人3小时。他们研发的第六代仰拱边墙自行式凿毛机,可实现多角度旋转、喷淋降尘,解决了传统的边墙混凝土人工凿毛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凿毛质量差、粉尘多等问题,使隧道凿毛12米由原来的4人1天,缩短至1人30分钟。
为推进信息化管理,实现智能化施工,李俊劳模创新工作室自主研发的PMIS信息化管理平台,内置工序质量报验、过程巡查、安全培训、超前地质预报、制度考核等功能。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根据分布在隧道内的传感器传来的大数据,将发现的质量问题利用质量管理模块,推送至相关工区、工班管理人员手机端,促使质量问题在快速发现后得到迅速整改、排除。该系统能自动统计各项施工数据,实现了质量报验清单化、流程化、标准化、痕迹化,让项目“全员参与”“人机合一”成为现实,解决了隧道施工“最后一公里”管理难题。
目前,该工作室42项科技成果被授予国家专利,并成功研制出推进隧道智能化施工的“中铁十一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