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率全国之先实现了建制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并向自然村延伸;“十二五”末即实现了自然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2008年奥运会前夕按照平原区距站点1公里、山区距站点3公里的标准,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交”……
多年以来,北京市农村交通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紧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秉持首善作为,坚持砥砺前行。
“十三五”北京市“四好农村路”发展成绩单
全市乡村公路总里程:13125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59%)
全市乡村公路沥青路面里程:8576公里
全市乡村公路水泥路面里程:4549公里
全市乡村公路桥梁总数:1898座(占全市公路桥梁总数的28%)
五年来大修乡村公路里程:3000公里
五年来改造乡村公路桥梁:150座
全市乡村公路中等路以上比例:90%以上
获得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2个(通州区、顺义区)
入选全国首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名录:1个(怀柔区)
“十三五”以来,北京市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交通运输部和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首都率先全面实现小康提供有力支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先行。
建:加强顶层设计
为做好北京市“十三五”期城乡交通一体化顶层设计,确立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优选重点任务,《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适需出台。《规划》从加强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提升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水平、推进城乡货运物流一体化发展三个方面,对20余项指标进行规划,明确了十余项工程。时,重点研究制定了《北京市农村公路新改建专项规划》和《北京市农村地区客运场站布局规划》两项核心规划,填补了多年来全市农村公路和客运站建设没有系统规划的空白。
在“十三五”开局时期,北京市连续制定了《北京市乡道工程技术规定》《乡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等技术文件,并在2017年对技术文件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市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规范》和《北京市农村公路设计导则》等地方标准,全市“四好农村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规划先行的基础上,全市以安全为底色,扎实推进农村公路重点工作。按照《北京市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方案》《北京市乡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规划》要求,从2016年起,每年对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效果开展评估,确保改造一处,达标一处,保证工程质量。持续推进农村公路危病桥改造,四、五类危桥发现一座,处置一座,全市危病桥比例逐年下降。五年来,全市共计完成乡村公路隐患治理1900公里,2020年将完成乡村公路所有规划实施隐患点治理。贯彻交通运输部“千灯万带”部署,建设82个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减速带,有效防范农村公路重特大交通事故。
在系统规划中兼顾面与点,加大对生态涵养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支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生态涵养区乡村旅游发展涉及的瓶颈道路、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市级资金给予100%支持。目前,房山、昌平山区的乡镇道路建设项目纳入生态涵养区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政策范围;在市级资金的支持下,怀柔区乡村公路庄喇路提级改造工程全面开工。
管:完善体制机制
近年来,北京市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为引领,实施六大工程和建设四大体系,将体制机制创新贯穿其中。
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制定《北京市深化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求实效,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细化工作举措、责任主体。研究制定《关于推广乡村公路路长制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乡村公路路长制,促使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由行业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促进建立更加完善清晰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保护分级责任体系,从制度上把“四好农村路”建设落到实处。
完善监督考核体系,持续开展乡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检测,在全国率先对乡村公路技术状(MQI)进行系统检测,对乡村公路路基、路面、桥隧及沿线设施进行全面检测,五年共计抽检乡村公路14000公里、桥梁2200座。以乡村公路技术状况和郊区客运服务质量等指标为基础,建立“四好农村路”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纳入市对区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形成工作常态,进一步促进农村交通主体责任落实。开展“美丽乡村路”创建,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印发《北京市推进美丽乡村路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夯实公路基础、美化路域环境、提升服务品质、助推乡村振兴”的思路和标准,扎实推进美丽乡村路创建,不断提高乡村公路服务水平。
护:着力科学专业
北京市一直以来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增加养护工程投资,乡村公路每年实施养护工程比例保持在5%以上,中等路以上比例持续保持在90%以上,全市乡村公路路况处于良好状态。
全市以门头沟区直接管理模式、通州区监督管理模式和顺义区混合管理模式为样本,推广乡村公路专业化养护,从养护工程到日常养护全方位推动专业化养护,乡村公路养护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过程中,全市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北京市农村交通统计与监管信息系统,完善了“一路一档”的管理养护电子基础数据库。同时,采用农村公路专用检测车对乡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进行检测,依托“农村交通统计与监管信息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建立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决策体系。
为了给“养好”乡村公路提供投资依据,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乡村公路养护管理费用定额测算标准》,将乡村公路日常维护费定额标准提升为原来的2.5倍,大修工程费测算标准提升为原来的2倍。
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三岔村属于低收入民族乡村,通村公路大地路以前年久失修。经多方协调,大地路完成了大修工程,村口建好了候车亭,增加“村村通公交”班次。路通了,三岔村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瓜果、蔬菜特色种植和休闲旅游观光,促进了当地群众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这是全市精准帮扶促进低收入少数民族乡村增收致富的具体实践。北京市共有5个少数民族乡镇和123个少数民族村,近3年每年市区各级投资数千万元用于少数民族乡村公路大修或桥梁改造。乡村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在全市逐步显现。
运:全面实现“村村通公交”
平谷区夏各庄镇大岭后村地处北京平谷、天津蓟州、河北三河京津冀三省市交会处,被称为“鸡鸣三省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村民出行困难,最近的公交车站在7公里外。直到2018年10月26日,平61路公交车停靠在了大岭后村村委会门口,村民终于圆了“公交梦”。平61路客运线路每天发6个班次,单程运营时间60分钟,全程票价7元,可刷公交卡。开通时,这条公交线路是北京唯一专门为一个村配备一辆公交车的线路。随着平61路的开通,平谷区273个行政村全部覆盖公交线路,“村村通公交”工程在平谷区全部完成。
“十三五”以来,按照“建制村村委会距公交站点小于2公里”的新标准,全市以首善标准要求,以“钉钉子”精神全力以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实现了所有建制村“村村通公交”,并进一步提升“村村通公交”服务质量,有效促进了全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顺义区是北京市东北部发展带的重点发展
新城之一,近年来不断升级公交出行服务质量。开通微循环公交加密顺义公交线网、方便“公交+地铁”换乘接驳。如今,在顺义,城乡线路“村村通”跨越潮白河东西,微循环公交快速接驳新社区和地铁站,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公交在城乡之间接驳,百姓交口称赞。
近年来,全市为全方位提升“村村通”公交服务质量,首先出台了“村村通公交”服务标准,制定《北京市“村村通”公交运营服务规范(试行)》并严格落实;其次加强服务监督,通过12345热线、12328热线等服务监督方式,开展服务质量专项分析,市级制定郊区客运千分制考核制度,依据考核结果对各区进行评价等。随着不断提升的公交客运服务质量,乘车环境的安全与舒适度也不断升级。2018年,北京市交通委委托北京市道路质量监督站,采用全站仪、静态GPS和载波相位差分仪RTK等设备对房山和门头沟区的18条通公交公路进行检测,为“村村通公交”线路提供安全保障。同时,全市“村村通”运营车辆中40%以上已安装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剩余的正在逐步安装,更新的车辆必须安装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2019年,顺义区新购置的230辆公交车还配有AED除颤仪、急救箱等设备,确保第一时间为乘客提供帮助。
在全面实现“村村通公交”的同时,全市坚持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打造功能叠加、一点多能的“农邮通”服务站。北京市“农邮通”服务站试点建设有多种模式,大兴区马村“农邮通”服务站利用村邮站实现快递包裹寄送转投服务;延庆北菜园“农邮通”服务站以农产品专线配送为特点;密云“农邮通”服务站(密农人家)除满足自身农产品配送需求外,还辐射周边,为区域农产品配送提供一定的集散配送服务。“农邮通”服务站促进农产品流通,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和农业转型升级等具有切实作用。
五年来,北京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以及迎来建党100周年的重要阶段,北京市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努力把全市农村交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首都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