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又一重点工程迎来好消息—地处行政办公区的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于日前正式动工,开始基坑围护结构施工。
设计上,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将建筑朝向街角方向打开,同时突出蓝绿交织的城市特色,塑造街区“绿岛”中的枢纽建筑。
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
位于运河东大街和通济路交叉口东北角的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地处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与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之间。
紧邻地铁6号线东夏园站,建成后将成为副中心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核心衔接点,是支撑副中心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
从工程图上看,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总建筑面积49900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三层(局部6层)。
其中,地上主要设置候车大厅、公交停车区、站务用房及配套便民服务设施等。
地下主要为换乘大厅和小汽车停车区,借此实现公交、地铁6号线、微循环公交等多种客运方式的衔接和换乘。
乘客乘坐地铁6号线抵达东夏园站后,可通过区域微循环公交线路,快速抵达行政办公区内各个地块。同时,通过垂直于通济路设置的地下通道,可以将东夏园站与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下二层下沉广场相接。”
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团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工程师介绍:
未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和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之间,也将建立地下连接通道。如此一来,就实现了相邻地块的地下空间串联,乘客可以通过便捷的地下步行系统前往各处。
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结构采用混凝土现浇体系,地上结构采用全钢结构体系,建筑幕墙则采用单元装配式。目前正在进行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
还讲到,由于基坑围护结构紧邻城市副中心地下综合管廊和正在运行中的地铁6号线东夏园站,最近距离仅有3.3米,保证围护结构施工不破坏既有结构成为近期施工中的难点。
针对此,项目部不仅在基坑围护结构中采用了双排隔离桩和锚索支护结构,还在锚索施工中使用了更智能的套管钻机。
值得一提的是,东夏园综合交通枢纽在设计上更突出开放性,不仅将建筑朝向街角方向打开,还设置了屋顶花园、绿化平台等立体空间,让开放的建筑与周边城市环境形成顺畅过渡。
同时,设计中还突出蓝绿交织的城市特色,将城市绿带景观扩大引入综合交通枢纽场地内部,与候车空间结合形成绿色低碳的社区生活环境,塑造街区“绿岛”中的枢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