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获悉,延崇高速公路桥区雨水收集净化示范工程已基本完工,正在收尾阶段。延崇高速通过建设“梯田”、栽种水生植物、建蓄水池、配折叠水袋等方式,将雨水收集、净化、回收再利用,提升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助力区域水量平衡,体现绿色奥运理念。
降雨太大,高速公路或立交桥上可能形成积水。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工作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山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特点,延崇高速公路选取了两处试点,打造雨水收集净化示范工程,实现雨水集蓄利用即“海绵型高速公路”理念。
其中一处试点位于延崇高速公路110国道与京新高速互通立交桥区。“立交桥区的路面如果有积水,会通过雨水收集管线汇集到周边管网直接流走。但我们不让水白白流走了,而要留在桥区再利用。”参与示范工程设计施工的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李一为博士告诉记者,延崇高速隧道开挖的时候留下很多废弃石材,这些石材并未丢弃,而是在立交桥桥区周边搭建成梯田的形式,专门用于减缓地形的坡度,帮助雨水收集。“雨水会从‘梯田’上缓缓流下,流入立交桥正下方的蓄水池集中起来。”李一为说,“梯田”地块内专门设计了下凹式地坪,并栽种了水生植物,可将雨水先汇入池中进行生物净化,再流入蓄水池。另外,桥区还专门配备了折叠水袋,如果水量较大,蓄水池能力不足,可以存入折叠水袋。桥区的蓄水能力为8400立方米,这些净化后的雨水还可以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回灌桥区绿地。
在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区,生活污水也正被充分利用起来。延崇高速公路以妫川路养护管理区为试点,进行污水的净化和循环利用。李一为介绍,该管理区内工作及住宿的人员接近600人,每日产生的生活污水为100吨左右。在春夏秋三季,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可用于道路的路面清洗及场区的绿化灌溉。冬季产生的回用水则存入湿地里。管理区建立一片有观赏价值的人工湿地,冬季每天产生的没有被当天用掉的回用中水通过管道排入人工湿地,春天解冻后,通过池中的水生植物、鱼类、微生物等共同作用下保持池水的洁净度,防止细菌滋生。当春夏秋三季道路路面清洁及场区绿地灌溉需要大量用水的时候,再通过管网将池中的水源抽回中水系统,经过二次处理后继续使用,实现污水“零排放”。湿地总占地4911平方米,最大存水量为6070立方米。
截至目前,该示范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完成智能化传输设备安装等工作后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