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安防PPP模式对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和作用
2018-04-26 
目前,我国城市视频监控建设仍处于全面建设阶段,各省市先后推出众多针对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的安防建设项目,大大拉动了安防产业的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6年安防行业总产值已达到5400亿元,同比增长11%,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达5958亿元。按照《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中国安防行业将向规模化、联网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预计到2020年,安防行业总产值将达到80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10%。单是视频监控每年的市场规模也不容小窥,2017年视频监控整体的市场规模1907亿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2145亿元。安防项目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智慧城市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智慧城市的兴起对安防行业也将起到助推作用。随着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的深入推进,安防领域、尤其是安防设备及工程方面,将会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安防项目呈现单体项目规模大、PPP模式为主流、运营周期长、技术应用难度高、区域保护明显、项目实施成本增加等特点。近几年由于国家对城镇化、反恐维稳、社会治理等的推动,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平安城市的资源投入都很大。从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指标来看,我国历年财政支出均超财政收入,且缺口历年增大。2015年我国全年财政收入15.2万亿,财政支出17.6万亿,财政缺口达到2.4万亿;2016年我国全年财政收入15.9万亿,财政支出18.8万亿,财政缺口达到2.9万亿,为历年最高。而从地方政府的财政情况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累计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PPP这种新的业务模式开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安防项目建设和融资模式也有了新的选择。从我们监测的数量来看(如下图),2017年监测到的PPP项目有63个,占总项目数量的3%;市场规模约400亿元,占总市场规模的40%,由此可见PPP项目的单体项目规模巨大,平均规模近6亿元。安防项目投入如此之巨大,单个项目投资动辄数亿元、甚至十数亿元,如果只是采用财政支出的方式支持建设,将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虽然原来的BT、BOT等建设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政府财政支出,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能解决财政压力,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建成后的分期付款依然使其背上债务。而智慧城市是比平安城市所涉范围更广、应用更复杂、资金需求更大,住建部在发起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之初就提出了“创新融资、多样运营”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其核心,希望通过建立智慧城市资本产业投融资体系,凭借模式创新、金融创新,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于是乎在这样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下采用PPP模式建设安防项目成为必然。在一定程度上PPP模式在安防项目上的应用会带来一些的好处,如将建设、维护、持续运营等环节的投资转移到第三方公司身上,政府获利的服务更加有效和专业;政府和企业的风险分配使得风险分配更合理;通过成立项目公司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营有利于长期提供服务等等。简而言之就是解决安防项目的“建-用-维”以及资金、债务、管理、风险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近几年的项目数据来看,安防PPP模式目前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及社会资本按一定比例共同成立项目公司;2、项目公司全程参与项目融资、投资、建设和运维,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企业与政府的黏着度;3、项目初始资金来自政府财政补贴、银行贷款、其他股权类投资;4、项目营运资金来自政府按项目进度给予的运营费用;5、项目盈利多来自政府服务费支出,部分需要企业特许经营盈利。与智慧城市相比,安防PPP项目主要集中在县级地区为主,多以各级政府的PPP项目为主,示范性PPP安防项目较少,付费方式以政府付费和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贴为主;大多要求共同组建SPV公司,同时企业持股比例远高于政府,资金来源多数来源于企业;项目运营时间多为10-15年,少数要求在20年以上;融资形式有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社会资本自筹、项目公司自筹等。但同时商业模式不够清晰、投入和产出效果难以衡量、政策延续性不确定等一直困扰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也一样伴随着安防PPP项目。安防项目(平安城市)是以公安业务为主体的社会治安系统建设,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造成其主要是通过项目建设实施来实现盈利,而很难实现社会化的长效运营。而智慧城市则是可以形成政府、金融机构、房地产商、IT企业、电信运营商以及社区、养老、健康、环保、节能等产业上下游服务提供商共同参与的良性生态链体系,较容易实现智慧城市的整体建设和长期运营,因此目前智慧城市是PPP模式实现的最佳应用。安防PPP项目需要更长时间的磨合、探索才能找到让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都共赢的有效运营模式,未来几年是安防PPP模式建设的发展期,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和残酷。安防PPP模式对安防企业的影响在PPP模式下,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则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在近几年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如火如荼的建设下,安防PPP模式也成为行业应用新模式,规模逐年增长。项目采用PPP模式,无论是对企业还是政府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安防企业,因为以视频监控为主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赢得安防项目的同时也有可能会为接下来的智慧城市项目打下基础,既与政府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又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可谓是最佳“CP”档了。所以现在无论是系统集成商还是设备厂商还是IT企业,甚至是当地的投资企业都积极寻求安防PPP项目的突破口。当然,现在的安防PPP项目大多比较复杂,往往项目规模大、周期长,前期资金需求大,资金回笼慢,系统非常复杂,对于企业的规划、资金、产品、系统、集成、实施、运行、维护等多个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安防企业采用资本合作、技术联合的形式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进而参与大型项目的建设。由于安防项目用户的特殊性,在采用PPP模式时需要做好特许经营方案的规划,这对企业的初期融资和后续运营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与BT模式相比,PPP模式下的安防项目政府财政支出要少很多,项目公司无法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支出实现项目盈利,因此必须做好特许经营方案的规划,这也是金融机构对于项目公司的融资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为避免SPV项目公司经营期间获得的使用费不足以弥补其成本和合理收益的问题,政府还会以财政补贴、股本投入、其他优惠政策的形式,给予项目公司一定的可行性缺口补助。一般双方都会就项目公司的经营权、项目公司的权力和义务、经营周期和政府对项目的可行性补贴等问题进行磋商。由于平安城市项目主体还是构建以公安应用为主体的社会防控体系,因此项目主体部分是非经营性的,平安城市PPP项目也多采用BOT+其它模式的混合形式为主。安防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前景与趋势基于国家八部委关于【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在加强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政策,近几年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已是一片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景象,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由大、中城市向区县、乡镇推广,由前端摄像头建设到后端应用建设普及。未来城镇化发展将带来视频监控市场的持续扩容,另外我国城市摄像头数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以上因素叠加直接决定了未来长时间内安防行业,尤其是视频监控行业将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历经20年的平安城市建设,全国大多数地区基本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然而随着监控数量的暴增,各种以前预想不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平安城市建设已不再是单纯的视频监控点位建设,转而向更全面,更贴近实际业务应用转变。面对着项目单体规模较大的平安城市,在政绩和财力的平衡中,BOT、PPP模式逐渐成为平安城市建设的主流模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将持续增长。从2015年到2018年2月,全国上亿元的智慧城市和平安城市项目共有235个,累计市场规模878亿元。其中平安城市PPP项目87个,累计市场规模514亿元,单体项目平均规模达6亿元,占据智慧城市半壁江山;单体规模超10亿元的平安城市PPP项目有13个,累计市场规模263亿元,单体项目平均规模达26亿元。从年度数据来看,大项目逐年增多,且单体规模也日愈增长。安防市场主要以全国各地区相继启动的以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的平安城市项目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平安城市逐渐演进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以治安维稳应用为主导的,兼顾城市应急、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环境保护等应用的城市安全综合应用体系,成为了以城市联网视频监控为基础,涵盖公安、交通、城管、安监、教育、环保、应急等跨部门、多行业的城市综合信息化管理应用体系,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提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安防PPP模式的建设经验将有助于企业开展城市全方位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帮助企业建设更安全、更智能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金鹏将以业内领先的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经验全力助力政府推动智慧型平安城市3.0的建设,创建和谐、安全的城市。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