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谋建100公里“景观一号公路”
2017-10-31
2035年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专项内容———新一轮广州总体城市设计专项的终期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未来,广州将致力建成“活力全球城市”。
“景观一号公路”规划图
2035年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专项内容———新一轮广州总体城市设计专项的终期成果已通过专家评审,未来,广州将致力建成“活力全球城市”。
这也意味着,一系列新颖的城市设计细节将提升广州的城市品质。自今年初中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以来,位处湾区几何中心的南沙备受瞩目,而这次的城市设计,将谋划一条100公里长的“广州景观一号公路”连接广州第二商务区和南沙新区,从国际金融城一直通到南沙龙穴岛尖,设计时速60公里。
对于拥有2200年古老历史的广州来说,“城市品质”尤显重要,这版的城市设计在“提质”方面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提升花城广尝英雄广尝石室圣心教堂广场这三个“城市客厅”周边的环境品质;沿越秀山明城墙遗址-人民路-一德路-万福路-越秀路,规划打造10公里古城环城道;构建7条最有广州特色的历史文化步行径;以16个20公顷以上的中大型郊野公园为节点,串联形成180公里长、1公里宽的景观翠环;规划1060公里区域绿道,1990公里城市绿道的慢行系统等等。
专家组认为,新版的广州总体城市设计成果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城市设计创新思路,可作为中国特大城市的总体城市设计的范本。
广州总体城市设计焦点
划定12%市域做城市重要特色风貌区
据悉,这次最新版本的广州总体城市设计提出的目标是———建设活力全球城市,并提出绿色发展、文化发展、湾区发展三大理念。未来,广州在文化上要打造中国南方交互之港,在空间上要打造江海汇聚世界地标,在品质上则要营造广州标准品位都市。
根据最新的城市设计,广州将塑造依山沿江滨海的、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全市包括北、中、南三大风貌区,北部突出生态山林风貌特色;中部突出现代都市风貌特色,67公里长的珠江水系前后航道贯穿广州中心城区,串联江心59个江心岛,连接1333条大小水道河涌,以三个十公里精品珠江景观带为引领示范;南部突出滨海新城风貌特色,广州所辖海域上起黄埔港,下至横门水道,东以广州港航道为界,坐拥珠江口海岸线522公里,海域面积约4600平方公里,形成面向南海、港城交织互融的滨海新城风貌特色。
在北中南三大风貌分区的基础上,划定历史名城、沿江景观、城市中轴、岭南村镇、现代都市、现代产业六类共937.8平方公里的城市重要特色风貌区,约占市域面积的12%,重点对建筑风貌、景观廊道、城市地标、眺望视廊、公共空间等进行导控。
贯通珠江两岸60公里打造14个滨水空间
根据城市设计,将实施珠江两岸道路景观贯通工程,重点贯通珠江西航道-前航道至黄埔大桥北岸,全长60公里,改善滨江沿线的公共性、可达性,将市民引向云山珠水、山水田海。
将重点塑造14个滨水公共空间,赋予不同空间主题,沿珠江前航道打通珠江活力水环。率先推进长堤至华南大桥段贯通,连接西十公里、中十公里重要景观带,沿线串联滨江开敞空间、城市地标区、公园广场,活化利用历史街区,加强工业遗存的挖掘与展示。
而且,还会塑造北起燕岭公园、南至海珠区南海心沙岛,全长12公里的世界级的现代城市中轴线。提升广州东站、天河体育中心、花城广尝广州塔、海珠湖公园等重要节点空间品质,管控轴线两侧天际线轮廓和建筑风貌,构建功能复合、景观独特、体验丰富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轴线。
规划1990公里城市绿道
16个郊野公园串联成180公里景观翠环
城市设计将完善现有绿道网,串联森林公园,规划1060公里区域绿道,1990公里城市绿道的慢行系统,并设置35个一级驿站,增加游憩、休闲、经济等功能。
绿色并非只停留在“路上”。根据城市设计,将重点建设中部风貌区外围白海面湿地公园、白云湖公园、流溪河公园、南浦公园、大象岗森林公园、屏山河湿地公园、大夫山森林公园、滴水岩森林公园、帽峰山森林公园、天鹿湖森林公园、龙头山森林公园、大蚝沙、化龙湿地公园、莲花山风景名胜区、海鸥岛、沙湾水道公园共16个20公顷以上的中大型郊野公园节点,串联形成180公里长、1公里宽的景观翠环,形成湖泊河流、郊野果林、湿地农田、生态山林等特色景观体验。
而且,还会增加相关配套设施,便于市民日常休闲游憩。同时布局停车尝增加公共交通站点,利用市级绿道、环山道路等慢行系统与其他公共空间便捷衔接。
重点管控7条一级景观视廊
保障珠江新城地标建筑主体50%可见
根据城市设计,将塑造望山见水的景观视廊,保证重要景观视廊的通畅。
结合城市轴线、门户区域及重要山体,重点管控位于中部风貌区的7条一级景观视廊,分别是:新中轴线视廊:海珠湖公园-珠江新城;白云山-珠江新城视廊;环城高速仓头立交-珠江新城视廊;黄埔大桥-第二CBD视廊(预控);传统中轴线视廊:越秀山-中山纪念堂;越秀山-白云山视廊;中山大学北门广场-白云山视廊。
以海珠湖公园看珠江新城视廊为例,以保障广州塔等珠江新城地标建筑主体50%以上可见为原则,确定视廊建筑高度极限值为265米,确保公众视线不受建筑遮挡。
此外,还划定了63条二级视廊,提出定点、定性的弹性导引。
与此同时,还将建立秩序协调的高度分区,分为一到十级,一至三级高度区高度最低,共140个功能单元,控制建设量及建筑高度,维护城市的生态本底;十、九级高度区(城市标志地区)共12个功能单元,是最高层级的城市标志区,包括珠江新城至黄埔临港经济区、白鹅潭、南站地区。
打造10公里古城环城道
构建7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行径
城市设计将沿越秀山明城墙遗址-人民路-一德路-万福路-越秀路,规划打造10公里古城环城道;构建7条最具广州特色历史文化步径及沿线品质提升;沿白云山和已开发的江心岛建设环岛景观道路;依托废弃铁路线打造线性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公共空间场所。
而且,还将构建历史可读的城市,形成“一带两环”结构———珠江历史风貌带,骑楼历史街区环和古城轮廓环。以标识性的步行路径恢复历史城墙的边界,以微型公园标记古城墙,增强历史城区的场所感。
此外,还将建设市民亲近大江大海的景观一号公路,谋划广州景观一号公路,连接广州第二中央商务区和南沙新区。自国际金融城临江大道起至龙穴岛尖,全程100公里,设计时速60公里。
沿途经过70公里滨水岸线、200平方公里桑基鱼塘和滨海湿地、4座大跨度地标式跨江桥梁、26处历史文化点、9个传统水乡村落,规划建成串联沿途大地景观、让市民亲近大江大海、向世界展现广州的最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