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开幕
2017-10-26
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开幕
专家论道轨道交通产业大趋势湖南城市轨道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揭牌
10月24日,嘉宾与专家共同启动水晶球。当天,2017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在株洲市开幕。湖南日报记者郭立亮摄
华声在线10月24日讯(湖南日报记者周月桂吐鲁番日报记者文志辉通讯员莫洪波)轨道交通,改变世界。2017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开幕式今天在株洲举行,来自全球的1300多位嘉宾参会,共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大计。
本次论坛由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南省分会、长沙市政府、株洲市政府联合主办,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特邀主办,副省长何报翔出席开幕式,中国中车集团总经理孙永才、中轨集团董事长李阔等在开幕式上致辞。大会举行了轨道交通国际合作交流论坛、轨道交通项目合作与投融资论坛以及轨道交通产业人才发展高峰论坛等,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剖析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
大会开幕式上,湖南城市轨道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湖南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授牌。湖南城市轨道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由中国中车、中国中铁和株洲市政府等联合投资融资组建。企业、政府强强联手,湖南轨道交通发展再添新动力。
本届大会由株洲、长沙两座城市联合举办,24日开幕式和主体论坛后,25日至27日将在长沙举行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和相关论坛会议。
抢占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制高点
——2017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侧记
湖南日报记者周月桂
吐鲁番日报记者文志辉
10月23日至24日,2017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在株洲举行,这是国际轨道交通领域的一场盛会。与会嘉宾以“轨道交通改变世界”为主题,聚焦轨道交通产业智能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及投融资等热点议题,共商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大计。
中等运量轨道交通
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交通是怎么样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运输的应变能力和服务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在大会的主旨论坛上,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说,商务、旅游休闲出行的显著增加,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对便捷、舒适、多样化、个性化出行要求增高,货物运输将向小批量、个性化转变;新形势、新业态将重塑交通运输,云计算、大数据等将大量运用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汽车、共享交通等新形式将不断涌现。
傅志寰指出,未来,发展新一代高速、重载、安全的运输装备是必然的,采用新材料实现轻量化也已成为共识,永磁电机将得到推广,列车自动驾驶将逐步实现。提速已经不再是轨道交通关注的重点,未来的发展更要注重环境友好和降低成本。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傅萃清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中等运量轨道交通的建设需求日益突显,将成为下阶段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湖南轨道交通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今年6月,中车株洲所发布了全球首款智能轨道快运列车,为城市交通提供了一种兼顾运量与投资的新型中等运量轨道交通工具。短短4个月时间内吸引国内70多个城市考察。
10月23日,该智轨公交列车在株洲上路试运行。傅萃清认为,智轨系统具有建设周期短、基础设施投资孝城市适应性高、综合运力强等优势特点,作为一个新型的中等运量交通系统产业,将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未来有极大的应用市常
成为标准制定者
抢占国际话语权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但还不是交通强国。”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说,我国交通运输服务和科技水平有待提高,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还很突出。
傅志寰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建设成为交通强国。所谓交通强国,具体内容应包括: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运输服务提质增效,绿色交通优先发展,交通科技创新引领,安全可靠以人为本,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中国轨道交通产业蓝图上,湖南无疑是这幅蓝图中的“心脏”。株洲作为中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集聚轨道交通装备企业320多家,规模以上的企业达60余家,构建了从核心芯片、核心器件到核心系统,再到整机系统集成以及人才、政策、资本及产业配套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链。
“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轨道交通制造业的第一方队,过去我们是并跑,现在我们是领跑,要进入无人区,作为领跑者就要付出努力与牺牲,要加强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傅志寰认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是湖南的优势产业,未来湖南要继续发挥在轨道交通装备方面的研发和制造优势,抢占世界的制高点。此外,轨道交通要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在标准、规范制定上,要提出中国的方案,成为行业的主导者。
聚焦“一带一路”
带动产业链全方位输出
10月18日,株洲为“一带一路”沿线欧洲国家塞尔维亚制造的大功率电力机车(火车头),牵引2208吨货物正式上线运营。这标志着“中国制造”电力机车正式服务于巴尔干半岛最繁忙的货运线路,为塞尔维亚能源供应提供高效的动力保障。
“中国铁路走出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客观需要。”在大会论坛上,原铁道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表示,铁路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前行者,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基础条件。与此同时,国内现在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走出去”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孙永福认为,目前,全球铁路正处于一个难得的机遇期,铁路“走出去”的形势非常好。根据分析,未来20到25年,世界铁路建设需求量约在12万到15万公里之间,其中高速铁路建设大概在1.5万到3万公里。但同时也要看到,“走出去”形势仍然非常复杂。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市场准入和技术壁垒,为进入市场设置了困难;国际铁路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竞争能力有待提升。
孙永福提出,铁路“走出去”应聚焦“一带一路”,把中国铁路产业优势和国外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带动铁路工程设计、施工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等价值链全方位输出,全面提升铁路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创铁路“走出去”的新局面。
文章关键词:傅志寰轨道交通中国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