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守护城市桥梁安全成都城市桥梁维护实现“云管理”
2017-08-17 
(原标题:守护城市桥梁安全成都城市桥梁维护实现“云管理”)

引言

精细管理是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必然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这对我们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成都城市管理系统牢固树立“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理念,努力实现精细管理全覆盖,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获得感、满意度。

以前,桥梁病害从发现到维护的完成,至少几天时间;现在,一边,病害发现的信息上传,另一边,维护人员已经在赶往现场的路上,只需一两个小时,病害即可得到处置。从几天时间到一两个小时,见证着成都城市桥梁维护迈入“云管理”时代。

云管理,大数据。记者从市城管委道桥处获悉,日前,成都桥梁运营期长期健康监测系统、沉降监测系统、水位监测系统、桥梁超载监控系统等系统已在部分重要点位建成,架构“智慧道桥”管理大格局的同时,一个全市1100多座桥梁的大数据监控中心——成都市城市道桥监控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为守护成都城市桥梁安全再添“利器”。

桥梁病害从发现到维护

时间缩短了几十倍

8月16日,桥梁维护人员王玮带上工作宝贝,来到二环高架上进行日常巡查。当发现桥梁的栏杆处,水泥块有脱落的痕迹,他打开手机摄像头,对准拍照,然后在道桥管理APP上实时上报病害巡查情况。不到一分钟,维护人员已经接到派单信息,赶往现场对病害进行处置。

2015年6月29日,二环路道路桥梁管理系统(一期)投入运行。这个系统除了实现日常的巡查维护之外,还大大降低了道桥维护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从发现病害、派单、处置病害,再到最后抽查验收,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很短,安全隐患很快得到排除。”桥梁病害从发现到维护,前后就一两个小时,效率的提升成为智慧道桥最有力的注脚。

能缩短桥梁维护时间的,还有3D建模。2015年,二环路永丰立交桥的主线桥和四条匝道作为3D建模的试点,即引入了BIM技术,对桥梁进行可视化设施管理。“按照竣工图纸,制作内外部一样的3D模型,大到桥梁的梁体,小到一个水箅子,一个进水口,都能立即精确定位。桥梁病害的发现速度和处置,都会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市城管委道桥处信息化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没有模型前,不能一下子就知道病害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只能对位置进行文字描述。有了这个模型以后,我们可以将模型信息和传感器监测的信息集成到三维可视化平台,提出预防性养护措施。”

记者了解到,今年,二环路道路桥梁管理系统(二期)将3D建模在二环路高架上进行了东西延伸,向西延伸到清水河,向东延拓到杉板桥、双桥子立交及其匝道上,“在这些桥梁结构较为复杂的节点上,我们再次使用了BIM技术建立3D模型。”该负责人表示。同时,在清水河这座结构较为复杂的悬索桥上,还使用了物联网技术和手段进行实时监测。

一座桥上8类传感器

分分秒秒监测着桥梁健康

经过红星路南延线跨府河桥时,你会发现桥梁的锚索中间部位有个小物件。在眼睛所及之处,你还会看到几十个这样的小部件,这些小部件就是传感器,它们分分秒秒监测着桥梁的健康。

记者了解到,这座桥梁共有178个传感器,在吊杆、系杆、拱肋、梁体、梁端等178个位置监测着桥梁的加速度、变位、挠度、索力、位移、应变、温度等7个参数变量,频率可以达到1秒钟传回一次数据。

8月13日18点52分,桥梁运营期长期健康监测系统监测到红星路南延线跨府河桥南侧拱肋出现应力超限,时间持续为16秒钟;6月22日11点34分,同一部位出现应力超限,时间仅持续了3秒钟……像这样的数据,这个系统每天都在搜集着,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后,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后,将会为后期的维护提供数据。

不仅如此,系统还会进行预警,“每一个参数都有正负预警线,比如挠度作为监测桥梁梁体竖向位移的变量,被重型车辆碾压后,可能会凹下去,触碰到预警线,系统将会瞬间预警。但重车通过后,桥梁会依赖自己的弹性自动恢复。”该负责人介绍,桥梁运营期长期健康监测系统对瞬间预警会有记录,如果这个瞬间预警连续出现、反复出现,我们就会对数据进行分析,桥梁可能出现了结构病害。

全方位监控重要桥梁

“云管理”成都道桥

“北星大道9号桥超过安全预警水位,立即采取应急抢险措施。”7月18日早上不到7点,在接到预警通知后,市城管委道桥处第一维护管理所冯旭迅速带领抢险人员赶赴北星大道9号桥现场,由于河床较高和短时间内的强降雨,致使河水超过警戒线,冯旭立即组织人员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现场放置应急抢险物资等措施。

这条预警信息,便是桥梁水位监测系统发出来的。在成都,有4座跨河桥正试点建设桥梁水位监测系统,分别为光华大道清水河桥、光华大道二道河桥、北星大道9号桥,以及府青路沙河桥。这个系统采用多种物联网传感技术,实现对桥梁水位、流速、环境温度等指标的实时监测,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将自动报警,以便提前采取防范和应急措施,确保桥梁安全运行。

为监测地铁施工和运营过程穿越城市桥梁的情况,在万福桥、红星桥、东门桥、武成门桥、青龙场立交桥还建立了沉降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桥梁墩抬沉降变化情况,如有预警,将立即通过短信提醒管理人员采取措施。

不仅如此,为了获得车辆是否存在超载过桥,引发桥梁安全事故的情况,在大天立交桥、南河桥、星辉桥和北星大道跨线桥还建立了“城市桥梁超载监控系统”。“下一步,该系统将纳入到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中,将会像电子警察一样抓拍违法车辆。”该负责人表示。

目前,桥梁运营期长期健康监测系统、沉降监测系统、桥梁超载系统和水位监测系统都已投入使用,全方位监控着我市重要桥梁。有了这些系统做支撑,今年10月,我市即将建成成都市城市道桥监控中心,整合所有的监测系统。同时,对道桥维护任务进行统一管理,承担指挥、应急调度工作。届时,我市道路桥梁维护形成大数据,实现“云管理”。

熊兰本报记者李霞文/图

(原标题:守护城市桥梁安全成都城市桥梁维护实现“云管理”)

本文来源:成都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