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雄安新区高铁将地下通行41分钟可到北京
2017-06-08 
(原标题:雄安新区高铁将地下通行41分钟可到北京)

“雄安新区很有意思。以北京为中心,东西两侧31公里处分别是潭柘寺和通州,西边是潭柘寺,东面是通州副中心。大家知道通州这个地区水系比较发达,是北运河的终点;而潭柘寺由北向南(与雄安新区)正好处在同一经度。”

6月6日,在由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上,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在介绍雄安新区如何选址时介绍说,新区规划的总体原则是水城相融的生态宜居之城,大的格局是以南北向的“千年轴”与东西向的“人民轴”交汇。

徐匡迪强调,新区建设的一大亮点是要建设21世纪的地下管廊式基础设施,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地下去,城市交通、城市水电供应、高铁铁路线等都要放到地下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目前对于新区的建设规划已经形成了4种方案,并成立了雄安新区规划评议专家组,具体方案今年将提交中央审查。

新区选址:一张“白纸”好作图

今年4月1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距离北京100公里左右。

对标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雄安新区为何会选址在此?

徐匡迪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城市建设有“山川定位”立轴线的思想,中国的传统都是南北轴,北京由北向南是霸州,但是霸州的地质情况不太适合建新城。后来在附近找,最后在5个选址里面定了雄县、容城、安新3个区域,联合起来叫做雄安新区。

徐匡迪解释,以北京为中心,东西两侧31公里处分别是通州和潭柘寺,西边是潭柘寺,东面是通州副中心,潭柘寺由北向南与雄安新区处在同一经度上。潭柘寺后面是太行山脉,雄安新区内白洋淀有220平方公里水域,是天然的大湿地,依托这个轴线选定了雄县、容城、安新县作为雄安新区的新址。

同时,除了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外,雄县、容城、安新3县也有建设新区的自身优势。

徐匡迪称,首先这是在华北少有的大面积水域附近建城;其次,3个县的总人口不到全国单个县份的平均人口,将来起步区里30平方公里中基本没有工厂和建筑,相当于是一张白纸。

据了解,在1968年太行山发过一次洪水,山洪下来经过了如今雄安新区起步区所在区域,再流到白洋淀,原因是当地正处于华北平原地势最低的地方。此后曾出台过禁令,该区域不许搞永久建设设施,所以居民也不能造房,所以起步区基本不会面临动迁、拆迁的难题。而在经过工农业多年的发展以后,华北平原面临的紧迫问题不是怕洪水而是水源短缺和干旱的危机,从1968年以后,当地没有再发过洪水。而现有的水利设施也能够应对突发的情况。

新区规划:水电交通放到地下

雄安新区的相关规划工作正在快速推进。据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河北省省委省政府,组织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国内顶级的规划单位成立联合工作营,包括清华大学规划院、同济大学规划院、东南大学规划院,还有北京城市规划院、深圳城市规划院、天津城市规划院等6家单位,进行了多轮方案的研讨和完善。

徐匡迪介绍,目前雄安新区规划评议专家组已经成立,请了数十位国内各方面的顶级专家,包括地理、地质、水文、生态、能源、交通、建筑学等领域,对各个方案进行评审、讨论,预计今年将提交中央审查。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曾跟随中央领导去雄安新区做过调研,在谈到雄安新区的规划时,他指出,新区规划的总体原则是水城相融的生态宜居之城,大的格局来讲是以南北向的“千年轴”与东西向的“人民轴”交汇。

“新区建设是在白洋淀的西北部,中间有一条贯穿新区的交通线,这个是人民轴。新区(的特色)是绿色宜居,绿地超过50%,西起人民广场,中间经过雄安中华民族复兴碑,正对雄县古城。”徐匡迪说。

据徐匡迪介绍,联合工作营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4种思路,其中得到大多数人赞同的方案是:希望在城区前面看得到水面,形成水城交融,把浅的淀区开挖,清淤、加深,挖出的淤泥堆到城区北面,形成城市的花园。城区建筑面积起步区16平方公里,和平江府、老杭州面积相近。挖出来以后相对集中的水面,相当于1.6个西湖。

徐匡迪强调,新区建设的一大亮点是要建设21世纪的地下管廊式基础设施,把城市交通,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高铁铁路线等都要放到地下,把地面让给绿化、让给人行走,人行走500米就可以下到地下找到车站。而乘坐高铁到北京也只需要41分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交通运输部调研雄安新区的步伐频繁。今年4月24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部长李小鹏率领部机关和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到雄安新区开展调研;6月1日,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院长陈胜营一行到雄安新区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工作开展现场调研。

新区建设:智能化城市管理

徐匡迪介绍,目前新区规划还在不断深入研究,当前规划中面临的几个问题包括:如何做到新区建设中城乡协同发展理念的融合,如何在城市建设中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如何在新区建设中同步修复白洋淀的生态功能。

雄安新区城市建设要做到“历经百年不落后”,要搞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系统。徐匡迪称,最近看过一本2050年的巴黎规划,和新区现在的理想模式差不多,所有基础设施都放到地下去。这一规划在智能建筑群等方面也提供了借鉴,比如“会呼吸的墙壁”,能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氧,还有能够调光调气的循环系统。智能建筑群小型试验已经有了,关键是能不能做大,雄安新区规划对此应该早作研究。

同时,在雄安新区未来的建设中,产业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对于雄安新区未来产业的发展,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所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负责人黄群慧给出了三个发展阶段的研判。

黄群慧认为,首先是通过行政手段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阶段伴随大量企事业单位从北京迁到雄安,雄安会获得发展的初速度,这个阶段推动力来自于行政的推动,预计这个阶段应该在2020年能够基本实现;第二个阶段是转型换挡阶段,雄安产业成长逐步由行政推动转化为自我发展,大概需要三年左右时间;第三个阶段是靠市场化力量自我成长的创新发展阶段,预计到2025年应该步入靠创新驱动获得加速度的时期。

黄群慧建议,一定要鼓励雄安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全面创新,允许雄安享受国家级的试点政策,如果搞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应该是“中国智造2025”的试验点。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李彪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