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高原冻土修高速 攀登“公路珠峰”
2016-12-21 
几十年来,我国在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西藏交通生命线青藏公路建设与养护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为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边防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新世纪青藏铁路建设作出了巨大技术贡献。投身此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以青春、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换来丰硕科研成果。汪双杰就是这支队伍的一位领军人。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西藏“十三五”规划要求,要完善我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拉萨至那曲等高等级公路建设,着力打造以拉萨为中心,辐射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3小时交通圈。目前,规划和在建的近3000公里高速公路以及新藏、川藏公路的升级改造急需国家级专业研究平台逐步解决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条件下的公路建设工程技术难题。——汪双杰

三十年如一日 跑遍每条进出藏通道

青藏高原高寒高海拔多年冻土,一向是工程建设的“拦路虎”。以武憼民为代表的第一代冻土科研者,1954年青藏公路建设时就参与其中,1972年改建铺沥青路面,他带领团队进行高原冻土研究。2006年,这位拓荒者因病去世。以汪双杰为代表的第二代冻土科研者,耗时30多年,主持完成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现年53岁的汪双杰来自安徽,1983年毕业后,便跟随武憼民开始冻土研究之旅,青藏高原成为了他的工作主战常而今,他已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公路冻土工程首席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眩

三十年如一日,汪双杰跑遍进出西藏的每条通道,带领团队扛起了冻土公路技术研究的重任。他说冻土研究薪火相传五十多年,他只是其中的一名接棒人。“目前,第三代冻土科研人员,虽然大部分是‘80后’,却已担负起延续高原冻土科研火种的重任。”汪双杰说。

青藏公路冻土科研成果

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支撑

历经三代人,结合青藏公路历次整治改建,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建设的世界第一条跨越550公里多年冻土地区的全天候通车二级公路——青藏公路,突破国际工程界多年冻土地区不能修筑沥青路面公路的禁区,成为国际冻土工程领域理论与实践典范。

汪双杰说,2001年,青藏铁路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正式动工,为支持其建设,国家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将青藏公路30多年的研究成果、原始数据资料、科研报告、工程经验总结等全部提供给相关单位,为的就是支持青藏铁路等国家项目,加速我国冻土工程技术集成建设。青藏公路的高原冻土经验,大大缩短了青藏铁路冻土研究的周期,提高了青藏铁路建设的效率。

青藏高速即将开工建设

拉萨将与全国高速“联网”

青藏公路通车60余年来,已成西藏重要的经济大通道。但日益增加的客货运输量,使青藏公路不堪重负,建设青藏高速再次被提上国家议程。

汪双杰介绍,青藏高速是国家“71118”高速公路网(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中京藏高速尚未建设的最后一段,也是西藏唯一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公路项目。2015年底,青藏高速前期已经启动,目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正着手开始工作。

新建的青藏高速是所有进藏高速公路中最佳的进藏大通道,约1100公里,其中550公里的冻土区是制约青藏高速建设的技术瓶颈。汪双杰介绍,这在国内外专家看来是无解之题。高寒难题在西伯利亚等地已有较多研究,高海拔难题在国外也有一定研究基础,但在高寒高海拔冻土区建高速,毫无经验可供借鉴。

“就算高不可攀,我们也要攀过去。”汪双杰说,在高原冻土上修高速公路,相当于攀登公路工程的珠穆朗玛峰。不过,多年的技术储备,让他们有信心建这条高速。目前,他们正在逐步扫除技术障碍。国家高寒高海拔地区道路工程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王佐介绍,今年夏天,青藏高速如何选址、取线、采用什么标准、藏羚羊如何保护等问题已最终确定。作为青藏高速的一部分,拉萨到那曲高速公路也已交付施工图,正式开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