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轨道助力京津冀加速构建世界级城市群
2016-11-29
国家发改委近日批复“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根据规划,到2030年,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基本形成。届时,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等节点城市联系得将更加紧密。
京津冀区域面积约21.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亿,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在这片土地,将建成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区域要打造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极,形成世界级城市群,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要成为安全、高效交通体系的‘骨架’。”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程世东说。
京津冀是中国铁路的诞生地。经过百余年的建设,这里已是中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然而,对于京津冀三地各城市而言,现有铁路还不能满足城市间人们对快捷、便利轨道交通的需求。
津保铁路开通前,从天津到石家庄需绕行北京或其他枢纽,耗时4个多小时;从唐山到石家庄需要绕行北京,最多可能耗时7个小时。津保铁路开通后,从天津到石家庄、唐山到石家庄分别只需要1.5小时、2.5小时。
虽然总长只有157.8公里,这条通道却构成京津冀“四纵四横一环”高铁格局的“一横”。
“津保通道打通后,天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十字结构’,分散北京枢纽压力;京、津、石‘三角结构’显现,加速网络化运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津保铁路项目总工程师何永冕说。
2008年,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铁路——京津城际开通运营,京津两地形成“半小时通勤圈”。8年多来,京津城际运送旅客超过2亿人次,在为百姓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动了京津冀的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
2015年,天津引进北京、河北企业850多个,京冀两地在津投资占全市利用内资的42%,天津企业到河北投资300多亿元。
“加快京津冀城际铁路建设意义重大。”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邵春福说,美、英、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基本都有三个成熟的城市群,经济规模占全国总量的60%左右,而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个城市群只占38%,“要让城市群支撑国家发展,亟需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
根据“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该地区将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到2020年与既有路网共同连接区域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至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至1小时交通圈,有效支撑和引导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规划,2020年前京津冀地区将实施北京至霸州铁路、北京至唐山铁路、廊坊至涿州城际铁路、首都机场至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北京至石家庄城际铁路等9个项目,总里程约1100公里,初步估算投资约2470亿元。
“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项目负责人高明明认为,人流就意味着信息流,进而带来物流和资金流。“发展城际铁路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构建以快速度、大容量的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城际交通网络,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引导京津冀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区域有十几个大中城市和若干中小城镇。“交通改善使小城市和小城镇区位劣势被弱化、成本优势得到强化。”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肖金成认为,各城市实现功能分工和互补,变单个城市的竞争力为整体竞争力,发挥出城市群的优势。
“轨道交通为京津冀区域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破解北京周边地区的‘洼地效应’,目前已经迎来最好的机遇。”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方迪智库首席专家赵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