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邱华新:广州地铁“刹车”维修匠守护安全20载
2016-11-28 
(原标题:邱华新:广州地铁“刹车”维修匠守护安全20载)

邱华新是广州地铁车辆大修西朗基地的一名普通技师。他在第一条地铁线路开通的时候进入地铁,在车辆检修、大修岗位上干了近20年。他目前从事的工作,主要是地铁制动系统部件的深度维修。

制动是指列车减速或者停车,通俗来讲,制动系统就是刹车系统。为了提高运行速度,增加行车密度,列车必须做到起动快、制动快、制动距离短,这就要求制动系统必须响应迅速、动作执行快而准。

邱华新,就是广州地铁第一批探索维修列车制动部件的工人。

自学成才拆装德国进口车制动单元

广州地铁自开通起就开始逐步探索车辆各个系统和部件的深度维修工艺,想要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到2003年,专门维修列车制动部件的班组成立,邱华新成了第一任班长。

想要修先得拆。列车基础制动单元体积不大,里面却包含了近三百个零部件,维修工人必须逐个分解、清洗、检查、修理或者更换,再组装好、测试装车。可当时的条件下,没人敢拆、没人想拆、也没人会拆。不敢拆,是因为基础制动单元被高密度、高强度封装成整体,贸然去打开外壳或者拆卸某个部件,里面的任意一处弹簧弹出的力度都足以伤人;不想拆,是因为没人保证拆了之后能完整装回去,而且拆坏了不知道怎么修;不会拆,是因为一号线“黄皮车”是德国全进口,随车除了配备简单的原理图、英文的部件介绍和备件清单外,没有部件拆装装配图、拆装步骤,更没有维修工艺文件。

于是,邱华新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拆装是基础,也最考验人。技术要好、还得有耐心,如此深入地去拆解,在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是首次。为了避免弹簧伤人,邱华新做了铁网防护工具;不懂技术,就自学英语、上网查资料,自己画图。他一边研究一边动手,不断把实物与图纸比对,一步一步模拟推断出内部结构简图。经过三个月,做到了熟练拆解,一天可以拆一个。

但制动单元的维修核心不在拆和部件更换上,关键环节在组装。组装的位置、间隙、角度、力度以及密封性,并不能通过图纸就能完全明白,得靠工人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而安装是否合格,直接决定了列车在线上运营时的刹车力度和精准度。拿安装密封橡胶圈这个极其细小的环节来说,如果把橡胶圈直接套进去拧上,很可能导致橡胶垫移位、翘边、漏气,而邱华新安装每一个橡胶圈时,都会先抹上油、再慢慢顺着胶片的方向逐步拧紧,保证完全密封。这样一来,就防止了漏气带来的制动力不足的问题,更避免了列车高速行进中减速不力的危险。

现在,随着技术不断成熟,拆一个基础制动单元也从原来的1天变成了2小时,组装一个也从原来的多人配合变成了1人一天可以全部完成。广州地铁也实现了A/B/L三种车型的制动机大修的自主维修,彻底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

自主维修年节约成本超300万

“做工人,得有绝活。要把技术学到手,不能被人牵着走。”在地铁车辆维修这个设备复杂、技术封锁的领域,邱华新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心得。

2012年初,邱华新又开始探索维修地铁空压机。空压机压缩空气,通过风管传到各个系统部件,例如受电弓、汽笛、开关、“刹车”等。空压机工作是否正常,关系到制动系统的响应动作是否能被执行,没有压缩空气就没有制动,将无法停车,关系到行车的安全。此前,鉴于空压机内部工艺复杂、厂家技术保密、广州地铁没有配套维修设备等因素,都是通过委托外单位进行维修。一台新的空压机26万,维修费却要高达10多万,送到苏州的厂家维修,周期太长、影响装车。

为了节约成本,更为了掌握核心技术,邱华新带领着小团队又开始了研究。但困难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国内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辅助维修工装和工艺工序指导文件都十分欠缺。而且,一台空压机重量300多斤,单靠人工移动维修难度极大。邱华新再度从理论研究开始,编写文件、参观学习、动手拆装、组织培训,慢慢把一个零经验团队,带成了一个具备自主维修能力的熟练团体。目前,空压机维修能力可以达到每个月12台,维修成本下降到6万/台。而且,由于广州地铁自行具备了这项能力,厂家的维修价格也下降了一半。截至目前,空压机维修项目组已经顺利完成了200余台空压机自主维修,仅2015年,就超额完成了全年工作总量的117%,节省生产成本约309万。项目组多次接待国内同行的调研参观,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但邱华新还是说,“一直做就一直得改进,每台机组改进一点,质量就更加有保障,乘客就越是放心。”

研发工装提高生产效率

整个空压机零部件多且细小,维修安装过程中非常容易出错。曾经有一次,班组员工组装完后,发现剩余了一个小零件,却又不确定是备件多拿了还是漏装了,不得不重新分解检查。为了避免事件再次发生,保证维修质量,邱华新根据维修顺序设计制作了“形迹定位板”,能将每台设备的所有零部件按工艺顺序唯一位置排列,减少维修过程中部件错装、漏装的问题,在提高空压机维修质量的同时又提高了效率。多年以来他的工作台已经堆满了厚厚一叠工装项目书,这些都是在工作中总结、思考、自己动手制作的。“三号线车门皮带张紧力测量工装”“轴箱端盖检修台”“制动夹钳检修工作台”等实用型非标工装设备10多个,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工具和方法,不仅是工作的技巧,更是智慧的沉淀。

“脑洞大开”邱华新不断从工作中找到灵感,也获得了荣誉。近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地铁公司“先进工作者”“维修能手”“岗位能手”和“优秀共产党员”。他主导的“车辆VV120型空压机自主修研发”项目,获得了地铁科技创新奖。

工匠精神,重在传承。多年来,邱华新不仅数十年如一日地创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更本着传承和钻研的精神,主动参与了12门培训课程开发,带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徒弟。他的15个徒弟,目前都走上了技术人员、工班长岗位,有些到了别的地铁,把先进的技术不断传播。邱华新说:“看着他们成长,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成家一样。”

(张彬彬、邓志勇)

(原标题:邱华新:广州地铁“刹车”维修匠守护安全20载)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