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发现“最美铁路人”:谢小华21年守护乌江铁路大桥
2016-10-21 
(原标题:发现“最美铁路人”:谢小华21年守护乌江铁路大桥)

一趟列车正在通过乌江铁路大桥。中国经济网记者佟明彪/摄

贵阳工务段遵义桥路车间乌江桥路工区,坐落在山青水秀的革命老区遵义乌江岸边,工区门前就是雄伟的川黔线铁路乌江大桥跨江而过。1995年8月,谢小华调到乌江桥路工区,从普通的桥路工到班长、工长,一干就是21年,默默守护着乌江铁路大桥的安全畅通。

乌江桥路工区管内的乌江大桥是川黔线唯一一座跨越大江大河的浅基大桥,上游约3公里处是70年代修建的乌江渡发电站,因发电及防洪的需要,水流时大时校特别是1996年,乌江铁路大桥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水冲刷,造成墩台基础冲刷淘空严重。为了准确掌握墩台冲刷的第一手资料,谢小华游到水流湍急的江水中,对整个乌江大桥河床断面及墩台冲刷情况进行了测量,发现4、5号桥墩冲刷淘蚀严重,其中4号桥墩距基岩只有0.5米,危及行车安全。随后又自告奋勇担任施工负责人,带领施工队在15天内起早贪黑连续作业,对桥梁浅基用砼块进行抛填加固整治,确保了乌江大桥的安全。

担任工长后,为了延长桥路设备使用寿命,谢小华针对乌江大桥梁端滴水漏浆严重造成支座锈蚀的情况,组织工区用环氧树脂将基床封闭的土工塑料槽板粘贴在相邻两跨梁端,有效预防梁端滴水漏浆,保护支座的正常使用;针对梁体裂纹、砼剥落掉块露筋多,工区没有专用梁体检查车,单靠望远镜目视检查又不能准确提供裂纹发展变化数据,谢小华就发明了“谢小华桥梁”检查法,确保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为梁体病害整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多年的工作让谢小华有了一种职业的敏感,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就像是一种“职业脖:每当恶劣天气大雨来临,都会难以入眠。总是害怕值班室的电话深夜响起。如果电话响起,那就是线路上发生了险情;如果电话没有响,又担心是否通讯信号不畅,漏掉或耽误重要信息的报告,这样的心情很是纠结,但他也很自信。通过日积月累的设备检查,他像熟悉自己的家底一样,对工区管内41公里设备情况了如指掌:有多少座桥涵,有多少处危岩,哪里的边坡容易溜塌,每处设备的质量状况,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记得一清二楚,被工友们称为工区设备的“活字典”。

对于一名从事工务桥路工作的人来说,危险无处不在。由于长年要上山下河,平时进行危石处理,砍伐危树作业,遭受蚊叮虫咬,遇上毒蛇、蜈蚣、漆树等危险更是家常便饭。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一次,谢小华上山砍伐危树,不小心碰上了野生漆树,这是一种生长在贵州山区,含有毒素的树木,人的皮肤一旦接触,轻者中毒过敏,重者危及生命。他浑身的皮肤立即红肿起来,又痒又疼,难以忍受,回到工区在工友们帮助下,吃了半个月的中药,才基本痊愈。虽然10多年过去了,每到春天这种树木发芽的季节,他只要看见,浑身就会条件反射,出现又疼又痒的现象。另外,据谢小华回忆,在一次清理泄水孔时,他手拿着铁钩去掏杂物,没想到孔里居然藏着一条毒蛇,虽然戴着手套,但手指头还是被蛇狠狠咬了一口。所幸到镇上的卫生院处理及时,没有造成后果。

谢小华和他守护的乌江铁路大桥。中国经济网记者佟明彪/摄

21年,谢小华时常回忆自己刚入路时师傅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只要在乌江一天,就要干好一天。他说:“我愿意做乌江铁路大桥上的一颗螺丝,牢牢地紧固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懈耽不松劲,当一名川黔线上出色的桥路人,每天护卫着列车平安从我养护的乌江铁路大桥上安全通过。”(中国经济网佟明彪通讯员黎玉松倪凌)

(责任编辑:王婉莹)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