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立体交通大动脉 惠阳高标准建设南站新城
2016-09-21
20日,中共惠州市惠阳区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惠阳大剧院开幕,惠阳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斯平代表第四届区委作了题为《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对标深圳 加快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的报告,描绘了惠阳未来5年发展目标和路径,“全面对标深圳”成为报告第一关键词。
打通立体交通大动脉 高标准建设南站新城
“今后五年是抢抓历史性发展机遇的五年。”胡斯平作报告时说,当前惠阳已经进入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全面学习深圳、对接深圳、追赶深圳,加快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是加快惠阳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的重要载体。
从政策机遇来看,空港经济产业园被纳入落户惠州的全国第三个中韩产业园核心区范围,国家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有望推动惠阳进入发展快车道。
从区域发展来看,随着深圳东进战略的加速实施以及惠州南站深汕捷运列车即将开通、深圳地铁14号线惠阳段筹建、惠州机场二期改扩建等重大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立体交通大动脉将在“十三五”期间逐步贯通联网,凭借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惠阳—深圳一体化发展将会更加紧密,惠阳有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接受深港的辐射带动,成为国内外巨头云集的投资宝地。
依托于交通无缝对接,未来5年,惠阳将重点推进与深莞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对接融合,而在对标深圳的同时,将加强与环大亚湾新区的大亚湾、惠东的各领域对接合作,高标准推进惠州南站新城起步区建设,推进新区内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共建共享。
建“两活力城两高地” 简政放权解项目落地难
全面对标深圳,学习深圳的创新是惠阳的重要一课。
胡斯平表示,惠阳将深化与深圳创新合作,建立“深圳创新 惠阳智造”“深圳孵化惠阳落户”等合作模式,加快科技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发展进程,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十个百亿新型产业园区是惠阳未来5年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积极探索政企合作、PPP、企业化运营等建设模式,建立保姆式、精细化、高效率的园区运营管理机制,全力打造十个以上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型产业园区。
“主动加强与深圳在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方面的合作对接,在三和、新圩、良井等地打造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胡斯平说,围绕产业对接,惠阳要建成“两活力城两高地”。
具体而言,即打造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创新创业就业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活力城,打造特色突出、产业联动、集聚提升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城,打造产业链完整、产品配套齐全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聚高地,打造集红色文化、华侨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旅游高地。
“以深圳为核心标杆,需要建立多层次、无障碍、一体化的对接机制,争当对标深圳的改革先锋。”胡斯平透露,惠阳将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求在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以提高政府执行力为核心,健全完善“25 N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和信息化管理系统。
数读惠阳“十二五”
1.五年来,惠阳GDP年均增长14.5%,人均GDP年均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1%。全区利用外资总量连续四年惠州市第一,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6%,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
2.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注重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民营企业、个体户总数大幅增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
3.五年来,惠阳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年均增长58.8%、52%。
4.一大批企业通过创建名牌、技术改造、机器换人实现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提升至63.4%、55.4%。
5.积极引导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推动了一批现代物流、金融、旅游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