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海外观察:中日高铁快餐与供给侧改革
2016-08-13 
(原标题:中日高铁快餐与供给侧改革)

坐过中国高铁的日本人可能都有一个感触:中国高铁的舒适程度,绝对不输于日本的新干线;但坐过日本新干线的中国人可能也有这样一个感慨:日本新干线的便当,绝对秒杀中国高铁的盒饭。

其实,有些事情,也真不一定需要实地体验。朋友圈里,时常就可见一些朋友图文并茂对比了中国高铁和日本新干线的快餐。与中国不管哪条高铁线路,都清一色的只有三四种盒饭,而日本新干线有日式、西式、三明治等10多个品种,各种配菜也是小巧精致、琳琅满目,确实羡煞中国高铁客。

当然,一分钱一分货。《日本经济新闻》记者村山宏的亲身体验是,日本新干线最高档次的盒饭,价格在1000日元左右(折算下来约合65元人民币);他吃过的中国高铁盒饭,价格约为40元(其实60块钱的高铁盒饭也不少)。表面看中国盒饭价格较低,但如果考虑到中日两国的收入差距,他的结论是,“这一价格绝对算不上便宜”。

当然,更重要的,40块钱的中国高铁盒饭,对乘客食欲的诱惑能力,只能是望日本新干线所莫及。

“中国制造”素来以物美价廉著称,中国菜更是蜚声全世界,其受欢迎程度非日本菜所能比拟。但到了中国高铁上,中国快餐却完败于日本,这其实是很耐人寻味的。

考虑到中国国土的广阔,中国很多条高铁线路都远远长于日本新干线,这意味着相当多的乘客有较长时间在高铁上,简单地说,吃饭需求相当旺盛。但显然,中国高铁上品种不多、口味乏善可陈、价格倒居高不下的盒饭,让很多人要么选择饿肚子,要么选择随身带方便面充饥。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方便面发明之地的日本,在高铁上吃方便面的据说很少;但在中国铁路线上,这却是最常见的一道风景,原先的绿皮车如此,现在的高铁亦然,由于高铁所有车厢密闭,每到饭点,车厢里方便面的味道是相当地浓烈。

有强烈的需求,但却没有合适的消费对象。中国高铁的这种有趣状况,其实表现在中国经济的很多方面。比如机场,不少乘客虽然已是饥肠辘辘,但哪怕是看到快餐店也望而却步,因为,一碗在外面一二十元人民币的普通面条,在机场不掏个六七十元你是吃不到的。

中国高铁、机场的怪现象,其实也正是中国购买力外流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大量中国人赴海外旅游,有时游玩倒在其次,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为七大姑、八大姨购买各种消费品,从电脑、电饭煲到各种衣物鞋袜,再到电器马桶盖,一应俱全,很多商品,买回来一看,还都是“中国制造”。

这挺让人啼笑皆非的——“中国制造”跨洋过海到了美国、日本、欧洲,又被中国人买下来,随后再万里迢迢回到国内,完成一次环球旅行。但也别怪中国人傻,因为这些国外买回来的“中国制造”,同样品牌同样东西,价格竟然比国内还便宜,而且很多人中国人觉得用得更安全更放心。

这其实正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今天的中国,其实不是消费能力不足,而且供给产品与消费需求严重脱节,很多性价比更高更合理的产品国内买不到,导致国人去国外购买。这不仅与中国制造大国的地位严重不符合,更直接导致购买力严重外流。试想一下,如果这些购买力都留在国内,经济挑战或许也不会像现在这么严峻了。

具体到中国高铁盒饭,消费需求一直是有的,而且还很强烈,只是被有限、贫乏的供给限制住了。要让大家更放心更开心地消费,就必须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受乘客欢迎的产品。

这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中国高铁盒饭的名声不佳,应该与垄断经营有一定关系;如果能像日本新干线一样,放开招投标,让更多的厂商相互竞争,提供最优质的产品,相信中国高铁的盒饭价格就会降下来,样式也会丰富起来,消费量自然也会增加,利润自然也就上去了。而且应该比目前压抑消费所获得的利润更高,后者尽管是暴利,但消费量小,利润自然有限。

我们这个民族,应该是世界上最擅长吃的民族,但我们的高铁盒饭,竟然比不过日本新干线,实在是有愧于历史传承。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事关每个人的福祉啊!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作者:刘洪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