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合作 跨国共享轨道交通教培资源
2016-08-10
从茶马古道、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路”打通了中国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动脉。如今,我国同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的铁路合作已经开始,轨道交通建设在东南亚地区普遍展开,我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轨道交通教育合作与交流,呈现出巨大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8月1日至3日,在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主办,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暨成果展上,与会代表分享轨道交通教育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成功案例,寻求产学研交流合作机会。
轨道交通教培“走出去”成果丰硕
专业人才是推动轨道交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人才的培养需要合适的教育。在轨道交通技术人才“请进来”与“走出去”方面,我国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积极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国家铁路局党组成员郑健说,我国制造的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已经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批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及商业合作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我国与东盟合作的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铁路等项目都进展顺利。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曹国永表示,学校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通过开办海外项目经理班等模式,为轨道交通行业培养了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合作建立了中俄交通学院,每年计划招收约200名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学生;今年起连续5年为泰国铁路建设培养师资力量。
在结合工程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合作国家储备本土化人才方面,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轨道交通企业也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很好成效。
“去年我国铁路装备首个海外制造基地——东盟制造中心在马来西亚投产,中心90%的员工都来自当地,通过培训让他们迅速成为了轨道交通专业方面的技术能手。”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余卫平说。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副部长王永强说,在参与国外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中国铁建依托工程建设为当地培训了一批铁路工程技术、运营管理、新兴产业技术等各类人才。在埃塞俄比亚铁路建设过程中,安排当地工程师与中方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设计施工方案,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对铁路技术标准的理解;在尼日利亚阿卡铁路建设过程中,选派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当地铁路工作人员,有力保障了阿卡铁路开通运营。
实现联盟内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今后,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合作?8月1日成立的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将充分发挥“立交桥”作用,通过联合我国、东盟国家学校和我国轨道交通企业,实现联盟内高校跨区域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很多中国轨道交通企业在东南亚地区承包工程,他们迫切需要既有专业操作能力又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的员工,而我国轨道交通类院校有系统的培养能力和良好的师资力量,可以建立企业和中方学校之间的合作对接。”曹国永说,通过加强联盟内成员间双边或多边合作,推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校、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人才培养基本标准,制定跨区域、跨校际的学分互通办法与准则,降低国家间学生流动障碍,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国共享。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钱吉奎表示,希望联合中国轨道交通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在东盟国家寻找合作的企业和高校,探索在东盟相关国家建立中国轨道交通高校的分校或者培训中心,培养轨道交通本土化人才。
泰国亚洲理工学院院长沃拉塔斯·卡其维克亚努库尔表示,泰国需要用本土语言编写的教材,希望中国的出版社与泰国院校合作推进铁路方面教材本土化,也欢迎中国铁路技术人员到泰国教学。
服务“一带一路”培养国际化人才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响应,如何从轨道交通教育培训方面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峰表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高峰论坛暨成果展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行动,旨在为我国企业承担东南亚轨道交通项目,做到教育先行,储备一些人才。今年7月,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成立的中俄高铁研究中心也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高铁“走出去”服务。
“我校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单位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铁路修到哪里留学生就招到哪里,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已经有一批毕业生工作在铁路建设一线。”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陈进杰说,下一步,将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招生力度,把学校的科研项目推广到东盟国家。
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副校长克洪·浩克表示,学校缺乏轨道交通类专业,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教育合作,中国向金边皇家大学提供轨道交通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