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贵州:以奖代补扶持PPP 最高奖补100万
2016-08-03 
  为推动和规范贵州省PPP示范工作,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贵州省日前出台《贵州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工作省级奖补奖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项目奖励。

  为顺利推进PPP的健康有序推进,贵州日前在省政府出台全省首个文件--《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之后,省财政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强PPP示范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开展推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县示范项目工作的通知》《贵州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基金设立方案》等文件,初步形成了PPP制度框架体系,为PPP推广奠定了制度保障。

  作为贵州省首个为PPP出台的《意见》,对解决PPP项目的资金难题做了重要诠释--为确保贵州推广PPP模式健康有序推进,在制度框架的设计上,釆取“1+N” 框架体系,即《实施意见》+项目库管理、PPP引导基金、PPP项目财政补贴机制等多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制度体系,设立省级PPP引导基金,支持PPP项目建设,通过预算安排和整合部门现有专项资金设立省级PPP引导基金,支持省级部门和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子基金。引导基金通过股权、债权、投资担保等方式,为PPP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在政策支持方面,贵州省将建立财政补贴管理机制,对社会效益较好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地方财政可通过政府付费等方式给予适当补贴;对有超额收益的项目,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可根据项目合同的约定向政府及时足额支付超额收益。同时规定各级财政部门将财政补贴等支出纳入同级政府预算,在中长期财政规划中予以统筹考虑。

  同时,贵州省还将完善国库现金存款配置机制,将银行支持PPP项目的融资增量作为计算国库现金存款的重要因素。明确对运用PPP模式推进存量项目建设,化解政府债务腾出举债空间的地区,省级财政在分配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时予以倾斜。

  此外,贵州省还将在加强政金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给予项目差异化信贷政策,开展特许经营权质押、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类业务,支持PPP项目建设,鼓励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创新运用债权投资、股权投资、项目资产支持等多种形式参与项目。

  《办法》明确,贵州省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和推动PPP项目加快实施进度,根据各县开展PPP示范工作情况,对符合奖补条件的示范县、示范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和补助,其中新建示范项目按投资规模,给予最高70万元、最低40万元奖补资金,存量项目按实际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规模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奖补资金。

  据贵州省财政厅初步测算,2016年贵州示范项目及示范县奖补共需资金2400万元,2017年、2018年每年示范项目奖补需资金2000万元。(李位华)

  延伸阅读:

  交通PPP:从贵州走向全国

  从贵州省第一条BOT模式建设的高速公路的通车,到通过PPP模式世界第二高桥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的合龙,交通PPP从贵州走向全国,“贵州模式”不仅造福贵州--让贵州成为西部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省份,也是全国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为数不多的省份之一,而且也因为“贵州模式”引来中国交建等央企纷纷参与贵州的建设,于是“贵州模式”的交通PPP亦然成为我国PPP中的典范,并成功复制到重庆、湖北等全国其他地方。

  从2008年至2015年间,贵州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达4111亿元,8年新建成高速公路4206公里,提前3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政企联合只是践行PPP的一个先行理念,而让PPP模式能千姿百态。

  PPP让小省办起大交通 “贵州模式”成学习新样本

  随着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交建投资建设的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清水河大桥通车,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100公里,实现全省88个县通高速公路,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也是全国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为数不多的省份之一。

  县县通高速,捷报传遍黔中大地。然而,不少人会好奇,像贵州这么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内陆省份,是如何做到小省办大交通的?近8年来,贵州高速公路建设在国家给力、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借助外力,引进中国交建等大型国有企业,政企“手挽手”创新PPP模式,打出多套“PPP组合拳”,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重要通道,缓解了上千亿元项目投资的资金瓶颈,创造了高原山区建设高速公路的“贵州速度”,并与最大的合作伙伴中国交建先行先试“BOT+EPC”、“BOT+EPC 政府补助”、“股权合作+EPC+运营期补贴”等多种PPP有效形式,创造了高速公路投融资的“贵州样本”。

  在今年3月 “走进新国企?寻找PPP样本”走进贵州的活动中, PPP模式下的贵州交通样本引起多方关注和热议,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多位资深专家学者围绕国企、政府、合作等关键词畅所欲言。通过调研中国交建与贵州合作在推进PPP方面先行先试的成果和经验,探寻PPP模式的内在规律和成熟范本。

  PPP力助贵州县县通高速,贵州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贵州要发展,交通瓶颈必须破。

  “当贵州提出县县通高速的发展目标时,连很多搞交通的人都认为不太可能实现。”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秉清回忆,当时,省市县三级政府投入资金十分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县县通高速目标的实现,唯一的办法就是创新PPP商业模式,引入外部资金。

  顶着小省办大交通的压力,贵州开动脑筋筹集资金。2007年,贵州省第一次与中国交建牵手合作,通过竞标中国交建中标全长80公里的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这条路成为贵州第一条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的BOT高速公路项目。对于中国交建而言,同样是其第一次以“BOT EPC”模式投资建设高速公路。

  贵都高速作为国内高速公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BOT项目,中国交建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来自哪里?曾多次参与贵州投资项目投资评估的中国交建总裁助理、投资事业部总经理赵喜安表示:“BOT EPC是一次大胆的突破,中国交建敢于提出这个模式,贵州敢于最先尝试,这应该是中国交建和地方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重大提升,让我们信心倍增。”贵都高速的建设摒弃了原有的烦琐招投标程序,将投资人和设计施工单位一次招标完成,确定为同一主体。这般创新的建设模式,优势日渐凸显。

  同样采用“BOT EPC”模式建设的贵瓮高速就是一个最佳实例。由于该项目采用新模式建设,有效地将投资人、设计与施工的优势整合在一起,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缩短了一年半的建设工期,其单跨钢桁梁的长度雄踞目前世界山区钢桁梁悬索桥的第一位。

  2011年3月,贵都高速建成通车,中国交建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总投资75亿元的项目建设,日后的营运效果没有辜负企业预期,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政府交通建设资金紧缺的难题。

  在贵都高速成功探索之后,更加坚定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信念。贵州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不断引入市场这只有力的“手”,从经营者逐渐转变为合作者、监管者,让强大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设施建设中,发挥企业的优势链条,实现二者“双赢”。

  从2008年至2015年间,贵州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达4111亿元,8年新建成高速公路4206公里,提前三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取得这一辉煌成就,与贵州各级政府思想解放、筑巢引凤密不可分。

  截至2015年底,贵州省成功吸引中交、中铁建、四川路桥以及省属国企采取“BOT EPC”、“BOT EPC 政府补助”模式,已建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共计21个约1589公里,吸引社会投资1770亿元,采用BOT模式建设规模占全省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总规模的四分之一。

  政企合作手挽手,发掘PPP新内涵

  PPP在中国并不是新鲜事物,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近年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PPP模式的爆发被注入新的内涵、赋予新的使命。

  政企联合只是践行PPP的一个先行理念,在新时代下让PPP模式能千姿百态,将合作方式变优变活,贵州走上了“贵州模式”的探索之路。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总规划师邱祯国说,从2007年到2015年底贵州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贵州先行先试多种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的合作模式。

  政府引进央企,就是引入央企的人才、技术、管理优势,进而提升高速公路等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而中国交建进驻贵州,正是看好贵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潜力。过去5年,中国交建在贵州投资建设了9条高速公路,投资总额达849亿元,超过贵州“十二五”高速公路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

  根据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贵州省与还与合作企业相继探索出高速公路“BOT EPC 政府补助”、“股权合作 EPC 运营期补贴”,农村公路购买“改造 5年养护”服务等合作模式,有力地助推贵州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双方合作互利共赢。

  这种创造了高速公路投资建设的“贵州模式”,目前已成功复制到重庆、云南、广西等省市,为寻找中国PPP样本提供了良好借鉴。

  “贵州省委省政府敢于突破、贵州交通厅敢于担当,沿线地方政府敢于支持你。”中国交建总裁助理、投资事业部总经理赵喜安说,有了贵州样本,才有了中国交建与重庆600亿元的PPP项目、与湖北500亿元的PPP项目。

  正是由于不断创新PPP模式,给山地占全省国土面积9成的贵州装上了一个强大的助推器,探索出一条小省办大交通的发展新路子。

  相关链接:

  各界人士为贵州PPP点赞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是这样为贵州PPP模式的成功进行分析:“贵州的PPP模式很成功,为什么很成功?就是因为有非常良好的企业和地方的合作。从中也看出,中央企业在服务地方、服务区域发展方面也确实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交建的PPP的成功也带动一系列的中央企业上门来参与贵州省建设。这几年国资委和各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个就是最成功的合作。从中国交建和贵州省的合作可以看出,这种PPP模式既推动了地方发展,同时又让企业找到自身的用武之地,两方面共同发展,双方共赢。”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秉清:“贵州这几年的交通建设得到各方面的全力支持,尤其是中国交建的支持,他们在贵州投资近2000亿,小省办大交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些事情只要想得出来真干得出来。我们总投资6000多亿,地方政府和省政府加起来不到500亿,其它全是社会资本。国资委来到贵州寻找PPP模式。我们寻求所有模式,交通发展一通百通。”

  中国交建总裁助理、投资事业部总经理赵喜安:“为什么中国交建对贵州像一家人,不是凭感觉,而是在交流过程形成的。贵州交通引领大发展。贵州在全国应该来讲在全国的排名大家都知道,但是它的交通走在前列,交通走到今天也得力于交通创新。”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总规划师邱祯国:“PPP在运用当中,对贵州的量身订做非常有契合,政府一方面筹措到了难能可贵的资金,另一方面还降低了政府负债。如果不引进企业来按PPP模式修路,政府就要找资本金来建,但那不是政府的平台。通过模式的创新,所有优势都调动起来,按照2008年贵州提出的’县县通高速公路’是2018年,但是贵州2015年就实现了,就是靠采取PPP模式的创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PPP无论是政府付费还是使用者付费,都来自于PPP和整个经济能不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这样才能可持续,招商引资是政府的模式,最终还是得老百姓的收入提高,这才是一个大循环的概念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