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潮”背后存隐忧
2016-06-23
(原标题:【深度观察】“地铁建设潮”背后存隐忧)
近年来,中国一些二线省会城市纷纷修建地铁,更多三线城市也开始奋起直追。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2016~2021年)》,并由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这标志着继杭州、宁波之后,绍兴市成为浙江省第3个获准建设地铁的城市。同时,绍兴也成为我国第41个修建地铁的城市。
其他40座地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5个计划单列市;大部分的省会城市;苏州、东莞、佛山、无锡、常州、徐州、南通等经济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
有媒体还分析指出,未来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与绍兴相当的城市,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入较多的沿海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不少原来主城区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获准修造地铁的可能性不小,如泉州、烟台、惠州、珠海、柳州、衡阳等。
地铁作为公共交通,具有方便快捷、节省土地、节约环保等优点,加上近些年来中国大中城市迅速扩张带来交通拥堵等问题,地铁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提倡。同时,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还可刺激生产消费、提高土地价值、拉动经济、提升城市形象等。
具体到绍兴,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税表示,绍兴原来各个区县相互之间的独立性比较强,区域之间的紧密度和融合度比较低。有了地铁这样的快捷交通工具之后,可以拉近人们出行的距离,做大都市化的平台,提高聚集要素的能力。
此外,绍兴地铁获批,也有利于加快杭绍都市圈的发展。杭绍城际铁路今年即将开工,建成后西接杭州地铁5号线,东接绍兴地铁1号线,届时杭绍都市圈将基本构建完成,也将成为继广佛都市圈、苏南都市圈等之后中国又一大无缝融合大都市圈。
建设地铁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应注意,地铁迅速扩张背后,还存在诸多隐忧。比如城市是不是有足够的财力去修建一条符合城市规划的地铁项目?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心去承受地铁修建后长达数年乃至数十年的亏损期?是不是有足够的诚心去对待地铁建设过程中和建设之后的一些民生问题?
地铁造价一般都很高,筹资需求量很大,而且短期内很难实现盈利。数据显示,我国每公里地铁造价5亿多元,这还不算建设前的拆迁安置成本和建成后的运营成本。这样的资金压力,对于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来说可以承受,但一些二三线城市面临不小的资金压力。加之一些城市由于产业发展不足,人流量不足,公共资源一般,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收入前景亦不太乐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背上沉重的负担,影响城市发展的后劲。
此外,“大干快上”的地铁工程还会带来安全隐患。目前地铁工程施工竞标激烈,压价可能影响合同履行能力和工程质量安全。一些有资历、实力的施工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多条线路、多个标段都同时进行着自己的工程。在低价竞标的同时,一些公司的优势力量被分散,具体到每一个标段的话,它的平均施工质量可能会降低。此前,有关地铁施工中出现坍塌事故的报道也频频见诸媒体。
对此,有专家建议,相比造价昂贵的地铁,很多三线城市可以考虑修建轻轨、有轨电车或者BRT(快速公交系统),不一定非要建地铁。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规划等举措,减少交通拥堵,比如将城市办公和生活区合理地规划,避免郊县沦为完全的“睡城”。
本文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