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多瑙河畔的三座中塞“友谊之桥”
2016-06-16 
(原标题:多瑙河畔的三座中塞“友谊之桥”)中新社贝尔格莱德6月15日电题:多瑙河畔的三座中塞“友谊之桥”

中新社记者沈晨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多瑙河上,就有这样一座大桥——泽蒙博尔察大桥,它将多瑙河两岸市民通勤往来的时间缩短近一个小时。

新贝尔格莱德酒店大堂经理多奇克亲切地将这座大桥称为“中国桥”。他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桥”是连接贝尔格莱德市多瑙河南北两岸的第二条纽带。大桥的建成通车密切了多瑙河南北两岸的联系,对平衡两岸经济发展、加速物资供应有着重要意义。

一年多前竣工通车的泽蒙博尔察大桥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被中国领导人誉为中国土木行业向欧洲递交的“第一张名片”和“样板工程”。在这个层面上而言,大桥无疑是中国企业进入中东欧市场的先头兵。

泽蒙博尔察大桥缩短了多瑙河南北两岸的物理距离,同时也拉近了中塞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塞尔维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沃·安德里奇曾经说过:人类文明史上,在所有建筑里面,最重要的莫过于大桥的建设。桥梁是连接人类心灵、文化,实现不同种族平等交流的重要媒介。

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院长拉多萨夫·普西奇教授正在多瑙河畔构建另一座中塞“友谊之桥”。他期望通过中文教育架起中塞两国人民之间的“心灵桥梁”,为增进塞尔维亚与中国和世界的了解做出自己的努力。

普西奇教授透露,塞尔维亚近年来学习中文的学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他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因素,更多的年轻人希望通过学习中文谋得一份好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想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

在普西奇教授看来,“友谊不是口号,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中国曾经在塞尔维亚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们,是我们真正的朋友。不少孔子学院的学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来学习中文的。”

闻悉习近平主席即将访问塞尔维亚的消息,普西奇说:“习近平主席此访不仅将续写塞中人民传统友谊篇章,更将为塞中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使塞中两国合作更加默契,让两国人民的心更紧密地贴在一起。”

中塞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多瑙河畔又一座链接中塞友谊的“经贸之桥”正随着“一带一路”延伸至贝尔格莱德。最近,河北钢铁集团收购1913年成立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不仅使5500多名当地钢铁工人保住了饭碗,还提高了塞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新社记者了解到,这一项目就是在“一带一路”以及中国—中东欧(16加1)合作机制内成功进行的。塞尔维亚钢铁协会会长苏莎指出,这次收购是一个范例,中方企业技术先进,资金充裕;而塞尔维亚地理位置优越,钢铁生产经验丰富,工人素质高,双方合作可谓优势互补。

塞尔维亚“塞中之友”协会主席斯洛博丹·翁科维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自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塞尔维亚就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翁科维奇说:“习近平主席此次来访,将使塞中两国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更加紧密地进行战略对接,从而带动塞中两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更多国家的经济发展。”

多瑙河畔这三座中塞“友谊之桥”,正在见证并且加深着中塞两国之间的友谊。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