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龙门大桥预计年底建成 建成后将完善城市功能
2016-05-16
核心提示:龙门大桥,是保障桂林顺利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城市发展战略的又一交通要道。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工程的进展情况如何呢?日前,记者来到龙门大桥施工工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克难攻坚跃“龙门”
——— 探访龙门大桥工程建设纪实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记者文新军通讯员陆东)一边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临桂新区,一边是聚集了众多高新企业的高新七星区。作为连接两个“新”区最便捷通道的重要交通节点工程,龙门大桥自2014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后,广受关注。
龙门大桥和在建的万福东路同期通行后,将把两个城区连成一线,贯穿城市东西,连接以临桂区、秧塘工业园为纽带的西向组团和以铁山工业园为中心的东向组团,引导城市向西发展。随着临桂新区的推进,尤其是桂林行政中心西移后,连接新老城区的原有的交通道路逐渐变成“堵途”,龙门大桥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龙门大桥,是保障桂林顺利实施“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城市发展战略的又一交通要道。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工程的进展情况如何呢?日前,记者来到龙门大桥施工工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大桥预计年底建成
沿着桂磨公路前行,转入铁山工业园一直到底便是龙门大桥施工工地。还未靠近工地,引桥上一个个高耸的桥墩就映入眼帘,颇为壮观。在引桥一侧桥面上,工人在对引桥桥面进行浇筑,现场一片繁忙。漓江江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大型钢管桩和钢板搭成的施工平台,施工机械马达轰鸣,从桥桩内抽出的泥浆高高喷射出来。
“这是我们剩下的最后一根桩了,这里地质条件复杂,溶洞众多,经常出现卡锤、埋锤的现象,这根桩我们打了3个多月还没完成。这根桩完成后,标志着我们的工程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中铁七局龙门大桥项目负责人刘焕坤告诉记者。
在现场,记者见到一位正在用手机拍摄桥梁建设的市民。“以前只知道龙门大桥开始建设,想不到建设速度这么快,桥都建得差不多了。”这位市民告诉记者,他家的房子买在临桂,但在七星区这边上班,所以非常关心龙门大桥的建设。
据悉,龙门大桥总投资4.3亿元,该桥东起七星区铁山工业园,向西跨越漓江,与在建的万福东路相接。工程主线道路全长1712.645米,其中主桥长236米,引桥长484米,主线路基992米,其余为规划漓江东侧的道路改造及匝道建设。龙门大桥主桥断面宽38.5米,为三跨预应力V腿连续梁桥。行车道为双向6车道,主线设计时速为60km。截至2016年4月14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4072万元。
目前,大桥各项建设正顺利推进,桥梁主体工程中的桩基础工程累计完成233根,占总量234根的99.57%。已完成36个承台浇筑,占总量40个承台的90%。按照计划,预计今年年底大桥将建成满足通车条件。
三易桥梁设计方案 大桥建设将完善城市功能
说起龙门大桥,许多市民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该桥的设计方案曾在市中心广场展示,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而陌生,是因为在征求意见过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桥梁建设没有了下文。
“设计方案经过了三次大改动。”说起龙门大桥的建设由来,该项目指挥部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临桂新区的推进,2009年我市就有了修建龙门大桥的动议。经过反反复复的讨论和多次设计方案改动,从财力支撑方面的考虑,2014年3月最终确定现在的建设方案。此后,大桥的建设步入了快车道。
现在,对于经常往返七星、临桂的市民来说是一件麻烦事,现有道路不仅距离远,而且必须经过香江饭店、漓江桥或八中路口等交通堵点。碰上堵车,一趟下来多则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龙门大桥和万福东路建成之后,住在临桂的市民就方便多了,从七星区到临桂新区只要20多分钟的车程。”龙门大桥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欧阳钟杏说,届时,往来七星与临桂的车流,可以不进入主城区,直接从万福东路和龙门大桥绕行,相当于我市新增了一条快速环线,将有效缓解市区通往临桂道路的交通压力。而且,象山区和雁山区进入高新七星区也更方便了,大桥因为贯穿城市东西,将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
此外,桂磨路直通竹江码头和磨盘山码头,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道。龙门大桥的建成将使旅游车辆前往阳朔、雁山更加便捷,进一步改善市区的通行环境。同时,也将对周边园区的发展,特别对高新七星区的招商引资是一个重大利好。
“路通财通啊!我们的大桥还没建好,周边的农户已经在布局产业发展了!”在龙门大桥建设工地,中铁七局龙门大桥项目负责人指着大桥附近的一片果树林告诉记者,这是群众种植的蓝莓,估计他们是要搞休闲农业了。
克服重重困难 项目实施顺利推进
“雨水是影响我们工程建设的重大困难之一。”说起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中铁七局龙门大桥项目负责人刘焕坤告诉记者,“我现在每天最关心的就是是否下雨,每天至少要看三次以上天气预报。”
他告诉记者,去年全年,桂林白天下雨的时间有113天,冬季还涨了3次水,把施工设备都淹掉了,但他们通过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去年工程量的完成情况还是与计划基本符合。
除了频繁降雨,复杂的地质条件也是工程建设的一大拦路虎。“我们其中一个桩接连打过9层,打出9个洞,最高的一层洞有17米。最深的一个桩打了50多米,打得最久的一个桩打了5个多月还没有结束。”说起复杂的地质状况,施工人员直摇头。
项目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11#墩的施工中,项目部针对工程施工中出现溶洞、斜岩、暗河等不良地质造成桩基施工漏浆、卡锤、埋锤等问题,通过增加护筒层次、潜水员下孔底查勘状况、填充片石黄土堵塞溶洞等系列方法积极推进施工进度,仅11#墩施工就出现卡锤、埋锤十几次,潜水员下潜50多次,填充片石黄土3000多方,施工难度可想而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解决复杂的地质状况对工程建设的影响,针对喀斯特地貌桩基施工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工程项目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分类制定解决方案,通过采取灌注混凝土堵塞溶洞等一系列办法,有效解决了各种施工难题,推进了桩基施工进度。
“为进一步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我们现在有300多名工人和18台吊车、挖掘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实行日夜24小时三班倒工作机制,做到人停机不停。”施工单位负责人表示,他们还针对该工程受漓江汛期影响较大的情况,及时与水文部门和上游水库保持紧密联系,减少涨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今年初,项目部掌握到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加重,预计漓江汛期可能提前的情况后,春节放弃休息,加快两个主墩施工和西岸河滩6~9#墩施工,抢在4月初洪水来临之前完成6~9#墩下部结构墩柱施工,并将原来满堂支架方案变更为螺旋钢管支架方案,最大限度减少了涨水对施工进度和安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