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的意义不仅限于缩短时空
2016-05-09
(原标题:高铁的意义不仅限于缩短时空)
要理解如今高铁之于中国的意义,就不得不说说历史。
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清政府同意,强行修筑了一条从吴淞到上海、全长14.5公里的吴淞铁路,这是出现在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第二年,清政府以28万两白银将其赎回拆除。1897年,清政府按照吴淞铁路原线路再建淞沪铁路,次年通车。
一条铁路,花钱赎回,赎回后拆除,拆除后又重修,而且重修的线路与拆除的一模一样,清政府为何要这样做?“铁路修到哪里,列强侵略中国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当时的情境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对列强来说,控制了中国铁路,就掌握了运输命脉,也就掌控了沿线城市和周边资源。可见,当时把铁路运营权握在自己手里有多重要。正因为如此,詹天佑才会因自主设计并建造了中国第一条铁路而被历史铭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铁路网越布越密,技术也越来越先进。1958年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1983年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铁路京秦铁路开通,1992年第一条实现微机化集中调度、采用全线光纤通信系统、科技含量达到国际水平的重载列车线路大秦铁路通车,1996年跨越全国98个市县、全长2553公里的京九铁路全线贯通,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车……这些成就,一步步改写着中国在铁路建设上的历史。
然而,对地广人多的中国来说,铁路不仅需要数量多,更重要的是速度快。目前,从北京、上海这样的中心大城市到边远西部的昆明、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最快的火车也需要30或40小时以上,更不用说偏远的小城镇了。即使这样,中国每年的人口流动依然惊人,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春运。2016年中国春运,超过29亿人次进行了“大迁徙”。可以说,高速铁路对中国来说是刚需。
2008年,中国第一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时速最高超过每小时350公里。高铁的出现,为人和物的流通缩短了空间距离,节约了时间成本,这对现代社会来说意义非凡。众所周知,交通的便利程度直接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对偏远地区来说尤其如此,所以中国流行一句俗话叫“要想富,先修路”。过去,当我们在强调交通的便利时,我们想到的更多是商品交换和人的出行。但在今天,交通便利更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
套用《天下无贼》中的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偏远地区之所以落后、难以良性循环发展,主要是因为后继无人才。而人才难引,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地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难。试想,如果全国每个城市到达北上广深都只需要两小时,恐怕不少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更愿意去小城市生活。如今,高铁正在让物理上的时空缩短,同时也缩短了远方在人们心中的距离。依托高铁,人们可以选择短暂出行,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也可以选择长久移居,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工作、生活。中国的人口流动和各地人口结构的改变,将随着高铁网的不断完善而更频繁地发生。
高铁对中国的意义仍然不止于此。今天,中国高铁在行驶速度上位列全球之首,创下里程最长、时速最高、运量最大的世界记录,但其成本造价却比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低。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高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出海,版图已扩展到五大洲数十个国家。2013年以来,中国高铁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外交新名片,不仅获得了世界认可,也成了“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代表,是打造“中国制造2.0”的典范。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