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海口首次综合交通调查出炉
2016-03-29 




本报记者单憬岗

今天下午海口市委召开的“2016年道路交通联席会议第二次召集人会议”上,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和海口城市道路交通联席办等单位联合进行的海口首次综合交通调查汇报获得通过。根据该项调查,海口市常住人口人均每天出行2.69次,其中主要通过小客车、电动车和步行等3种方式,公交车出行比例仅占不到一成。

最细致的交通调查

海口城市交通正面临新一轮发展,为进一步系统了解海口市综合交通现状,海口决定开展综合交通调查。根据沪琼综合交通座谈会上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的指示,此次交通调查工作被纳入“双创”工作中,有效保障了调查顺利实施。

此次调查自去年下半年正式开始,调查覆盖面广,包括动用1000多名网格员进行入户调查等,调查范围以中心城区和长流组团为重点,涵盖了全市城区的160万人口。调查内容涉及“基础设施、人员出行、车辆使用、系统运行”四大类、13项调查。

“这是海口史上最细致的交通调查。”海口交通联席办相关负责人说。根据调查,海口常住人口人均每天出行2.69次,其中通勤次数为1.14次。在常住人口出行方式结构中,小客车占21.8%,电动自行车占34.9%,步行占28%;而公交车仅占9.6%。与其他国内城市比较,海口市电动自行车出行比重偏高,公交出行比重偏低。海口人每天平均出行距离为3.6公里,平均出行时耗为24分钟。小客车平均出行效率为16.5公里/小时,公交出行效率11公里/小时,电动自行车平均出行效率11公里/小时。

海口民用机动车61万辆

根据该调查,截至2015年底海口注册民用机动车61万辆,其中注册小客车为46万辆,包括42万辆私人小客车。海口户均拥有0.6辆小客车,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市注册电动车为52万辆,近两年增速为8-10万辆/年。

从不同等级道路看,高峰时段次干路车速较低。中心城区晚高峰车速为18公里/小时,工作日晚高峰中心城区内主次干道拥堵里程比例为18%左右。道路拥堵集中于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均较大的路段和区域。经初步摸排,世贸地区、解放西路地区、白龙片区、府城片区等7个片区、31个节点常发拥堵。

调查组分析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海口路网设施总体不足:道路网次支路网密度不足,级配不合理。次干道连通性较差,使车流过多的集中到主干道。海口的路网密度为5公里/平方公里,而规范要求为5.4-7公里/平方公里。二是小客车增速快,远远超过道路设施增长。海口小客车年均增速从4万辆/年增长到7万辆/年,年均增幅为20%;而海口城市道路长度年均增幅仅为2-3%。三是中心区干道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流量重叠,主要路口和路段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织冲突多。

公交承担交通量过低

截至2015年6月,海口全市共有公交线路92条、公交车1515辆。公交车万人拥有率与其他城市比较,海口仅为每万人11标准台次,低于其他类似城市,如长沙为19、厦门为15、烟台为14。海口92条公交线路日均客流量为55万乘次,人均公交乘次为0.34乘次/人,在同等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

海口公交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公交客流过于集中于主干路上,客流过于集中在骨干线路上,近30%线路承担了近70%的客流,过半数线路仅承担10%客流。但是这些公交骨干线基本没有公交专用路权的保障。目前公交专用道仅设置在城市外围地区的道路,仅滨海大道(长天路以西)部分路段。中心城区主要客流走廊上缺少公交路权保障,与社会车辆行驶车速比较,主要客流通道早高峰公交车车速较社会车车速低30%-50%。

而且公交首末站和停保场设施严重不足,90%的公交线路首末站基本使用临时工棚。停车保养场站设施不足,平均每标台车场地面积76平方米(规范为150平方米/标台),半数车辆在路边过夜。而且公交高峰发车间隔较长,60%以上线路高峰发车间隔在10分钟以上,仅3%的线路高峰发车间隔在5分钟以上。(本报海口3月28日讯)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Copyright © 2007-2022
服务热线:010-64708566 法律顾问:北京君致律师所 陈栋强
ICP经营许可证100299号 京ICP备1002009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311号
Baidu
map